第十二章外部性与公共产品一、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外部性的机理与解决思路2.效率改进方法(二)难点1.公共产品的供求问题以及相应的决策规则二、关键概念外部性交易成本科斯定理公共物品免费搭车一致同意规则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可用()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
A.外部不经济B.外部经济C.外部损害D.以上都不对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经济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4.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
A.征税的方法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D.以上各项均可5.“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描述?()A.社会福利问题 B.公共选择问题 C.公共产品问题 D.市场失灵问题6.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7.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
A.税收B.反托拉斯法C.外部性D.以上都是8.以下()不是公共产品的特征。
A.非排他性 B.竞争性 C.外部性 D.由政府提供9.()最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生产是缺乏效率的。
A.社会总成本高于私人成本B.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C.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D.忽略了外在成本10.公共产品的定价()。
A.由市场供求决定B.由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决定C.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D.由购买者决定11.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垂直相加B.水平相加C.算术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12.公共产品的生产可通过特定的社会体制决定,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下面属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为()。
A.集权决策B.投票决策C.阿罗不可能定理D.以上各项都是13.关于科斯定理,正确的论述是()。
A.科斯定理阐述的是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B.科斯定理假设没有政府干预C.科斯定理一般在涉及的交易主体数目较少时才较为有效D.以上各项都正确14.通过税收或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是指()。
A.通过税收使原有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增加供给B.通过税收使原有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减少需求C.通过补贴使原有外部经济的产品增加供给D.通过补贴使原有外部经济的产品减少需求15.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因而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等于()。
A.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B.人边际成本C.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D.社会边际成本(二)判断说明题1.如果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外部性成本,那么边际社会成本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
2.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和路灯等。
3.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就不会存在外部性问题。
4.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
5.对教育的私人生产征税可以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
6.外部性问题是由于私人产权的缺位所造成的。
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完全不好。
8.政府所提供的任何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9.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曲线所获得的方式与私人物品边际收益曲线相同。
10.任何个人都消费同等量的公共产品。
(三)计算题1.假设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100010C Q=,试问:=-,成本函数为40Q P(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性厂商生产,利润极大时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2.教育有利于一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一般说来,教育存在外部经济。
政府为了鼓励教育,需对学校的学生给予补贴,现某国政府对凡参加高等教育的学生都给予1000美元的补贴。
初始状况如图12-1所示,试对此进行分析。
3.设有2美元,而不管2()C X X =,试求最优路灯安装只数。
4.假设社会只有甲乙丙三个公民,他们对共用品的需求分别分:123100,1002,1003p x p x p x =-=-=-,其中x 是共用品数量,每单位共用品成本是4元。
(1)社会对共用品需求函数。
(2)该社会共用品最优数量是多少?(3)每个公民的价格是多少?(四)问答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其原因有哪些?2.试述改善资源配置的方式?(五)案例分析1.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
有朋友住在市区的某单位宿舍楼,经常抱怨有陌生人敲门,或推销物品,或谎称有东西要送给他,不安全因素相当高。
从此,他对未预约的敲门声高度警觉。
邻里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终于,有人倡议,在楼道统一安装对讲防盗门,以有效解决骗子及推销人员的干扰。
于是,有热心人士对各家各户进行了调查,征求意见,并要求每户填写愿意支付的数额,准备集资安装防盗门。
结果发现各户愿意支付的钱款总额不足购买最便宜的防盗门。
后来,这位热心人士又提出一种方案,按照安装防盗门的预算,各户平摊收费,在让各住户确认的时候,发现有几户表示不愿意出资安装防盗门,并历数不装防盗门的各种好处。
于是,朋友所住的宿舍楼最终没有装上防盗门。
2.“我真搞不明白,我们经济学家老是说一些污染是有效的,我的意思是,污染是坏的,我们不需要任何的污染,即污染的最好水平是零污染。
”请你对此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00每年注册人数(百每年学1.(B)2.(B)3.(C)4.(D)5.(C)6.(C)7.(C)8.(B)9.(C)10.(C)11.(A)12.(D)13.(D)14.(B)15.(A)(二)判断说明题1.对【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外部性产生的成本问题。
【解析】: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如果没有边际外部成本,边际社会成本将与边际私人成本相等。
2.对【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公共物品的特点。
【解析】:由公共物品的定义和非排他性能得出该命题是正确的。
3.对【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科斯定理。
【解析】:该题实际上是科斯定理的定义。
4.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外部性。
【解析】:如果某种物品的生产会造成外部性成本,那么为了实现效率需要对物品的生产征税而非给予补贴。
5.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外部性收益。
【解析】:教育会带来外部性收益,因此正确的政策是应该给予补贴而非征税。
6.对【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外部性与产权。
【解析】:存在外部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权的划分不够明晰。
7.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市场失灵。
【解析】:市场失灵指的是私人市场无法生产有效数量的产品的情况。
8.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公共物品。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9.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物品的边际收益曲线。
【解析】:把每个(公共物品)个人边际收益曲线进行纵向相加,就可以得到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曲线;而水平相加私人物品的个人边际收益曲线可以得到私人物品的边际收益曲线。
10.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公共物品的消费。
【解析】:个人消费公共物品一并不完全是同等的,如道路和灯塔等。
(三)计算题1.【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垄断厂商的厂商决定和社会福利损失。
【解析】:(1)该产品为垄断性厂商生产时,市场需求函数即为该厂商的需求函数。
由100010Q P =-得:1000.1P Q =-,∴ 1000.2MR Q =-由成本函数40C Q =,得:40MC AC ==利润极大时,MC MR =,即401000.2Q =-即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为300,70和9000。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即1000.140P Q MC =-==,得(3)当300,70Q P ==时,消费者剩余为当600,40Q P ==时,消费者剩余为6000(1000.1)CS Q dQ PQ =--⎰=1006000.056006004060018000⨯-⨯⨯-⨯=社会纯福利损失为:18000-4500-9000=4500这里,13500(=18000-4500)是垄断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其中的9000转化为了垄断者的利润,因此,社会福利纯损失为4500。
2.【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政府补贴对社会的影响。
【解析】:根据题意,现在政府给予每个注册学生以1000美元的学费补贴,则相当于增加了市场上较低学费注册学校的供给,则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
如图12-2所示,达到一个新的供需均衡点,在此均衡点上,学费降低为每人2000美元,注册学生人数由每年500万增加为每年600万,达到了鼓励教育的目的。
3.(即居民MC因此1X=即最优的路灯安装数量为1只。
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公共产品的供给。
【解析】:(1)社会对共用品需求函数:(2)该社会共用品最优数量为社会对共用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数量。
在此,每单元共用品成本是4元,故共用品供给数量为4p x=当30064x x-=时,30x=即为社会共用品最优数量。
(3)1231003070 1006040 1009010p p p =-==-==-=,故120p=元为社会对共用品总价格。
(四)问答题1.【解题思路】:本题侧重考察市场失灵。
【解析】:、市场失灵是指在一个未加管制的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选择导致了无效的产出。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价格体系无法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最主要原因是私人决策所依赖的边际收益和成本与实际社会编辑收益和成本存在差异。
在这种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无法正确反映社会边际收益和成本。
2.【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资源配置的改善。
【解析】:既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就需要采取某种方法对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进行干预。
一般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资源的配置。
第一:征税和补贴。
具体说来,就是对造成负外部性的个体征税(庇古税),其数额等于或接近该个体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而对生产正外部性的个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或接近于社会收益。
无论是正的或负的外部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得个人的成本与收益等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收益,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5置。
这种方法是由庇古提出来的,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传统思路与方法之一。
按照庇古的观点,而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矫正价格,即通过适当的税收和补贴,使得个人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分别等于社会成本和收益。
第二,企业合并和内在化。
一个企业(或个体)对另外一个企业有外部性,如果是正的外部性,则第一个企业的产量会低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是负的外部性,产量会高于社会的最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