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
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还有 一个原因,是他们两人都豪爽善饮,爱好 “杯中物”。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 对他们两人的醉态有着生动的描绘:“知 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 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饮中 八仙歌》中,贺知章名列第一,李白名列 第六。大概是因为李白是唐代最负盛名的 大诗人的缘故,后人把李白称为“酒仙”, 酒家还请人题写“太白遗风”的扁额和酒 旗,以招徕顾客。
朋友交往,有聚有散。天宝三年(公元74 4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舍宅为观,请 为道士,得到唐玄宗的准许。“少小离家老大 回”的贺知章,在离开长安时,受到唐玄宗非 同寻常的礼遇,不仅诏宅名“千秋观”和赐镜 湖“剡川一曲”,而且亲自赠诗饯行,还令太 子与在朝百官赋诗送别。贺知章之所以受到如 此礼遇,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受人敬重 的风流人物。对于贺知章的告老还乡,时任翰 林供奉的李白不免因挚友的离别而感到惆怅, 但天性乐观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 却还是以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
李白这次重游越中,是乘兴而来, 本想与贺老欢聚,举杯畅饮的,但闻贺 老已死,他不免悲痛落泪,败兴而归。 在《重忆一首》中,李白记述了当时的 这种心情: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事沧桑。贺知章与李白 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早已与世长辞, 化为尘埃。但他们的真挚友情,却因李 白的上述诗篇而得以千古流传,长久地 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在贺知章告老还乡不久,李白因得 罪权贵而被玄宗“赐金还山”,浪迹江 湖。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秋后, 李白复思游越,他告别东鲁诸公,写有 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翌年, 李白至越中探访贺知章,惊闻贺老已于 告老回乡的当年在家中病逝,他怀着悲 痛的心情,赋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并 序》。
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
唐代的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 “忘年交”。他们两人是在长安相识的,时间 是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当时,李白 奉诏入京,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赞 赏李白的诗才,称呼他为“谪仙人”,热情地 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权充酒资,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金龟换酒”。两人边饮边谈,志同道 合,相酒。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 给他的金龟,聚甚欢,成为挚友。事后,身为 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在唐玄宗(李隆 基)面前推荐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 授李白翰林供奉。
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李白 既回忆了与贺知章相识相聚时的那种惊 喜与欢乐的情景,又回忆了贺知章告老 回乡、荣归故里时的情景,并且深切地 表达了对贺老逝世的悲痛心情。从《对 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我们可以了解 到,在李白心目中的贺知章,是一个富 有才华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难得的知己, 是一个豪爽善饮的忘年诗友。
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一个重要原 因,是他们志同道合,都爱好诗文。贺知章(公 元659年~公元744年),字季真,“少以 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 因丽正殿修书使张说奏请,贺知章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迁 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他为人旷达, 不拘礼法,晚年自号“四明狂客”;他善谈笑, 工书法(善草隶),其诗写得清新自然,为时人 所称道。作为晚辈的李白,由衷地敬重贺知章的 为人,欣赏他的诗文。李白(公元701年~公 元762年),字太白,自幼勤奋好学,具有诗 歌的天赋,他才华横溢,志向高远,诗文并茂, 其诗如天马行空、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自然奔 放。在贺知章的眼里,李白是一个从天上降下来 的奇才,因而十分器重,称他为“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