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功能》PPT课件
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 组成三叉丘系圈行,
经脑干各部至丘脑外侧核,更换第三级神经元, 后者发出轴突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 到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医学PPT
10
2. 深感觉(本体感觉)
意识性深感觉的传导通路深感觉又称本体感觉, 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深部结构所 处的状态,即不用视觉(闭眼)就能感受到身体各 部的相对位置。例如,肌肉是处于收缩或是舒张 状态,肌腱和韧带是否被拉伸,以及关节是处于 屈曲还是伸直等感觉。
第二级神经元的轴突越至对侧,在脊髓白质的 前外侧部即前外侧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束。 后者历经延髓、脑桥、中脑至丘脑外侧核。
在丘脑外侧核更换为第三级神经元,再发出纤 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的躯干、 四肢感觉区
医学PPT
6
医学PPT
7
医学PPT
医学PPT
3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受器发放的冲动,必须通过相应的周围和中枢 神经纤维束,才能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感觉冲动 沿特定神经纤维束的行走路径,称为感觉传导通 路。
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ng system) 是指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 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径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感觉外,还传导体表和 深部组织的精细触觉冲动。所谓精细触觉,是指 辨别两点间的距离或感受物体形状及纹理粗细的 感觉。
医学PPT
11
深部感觉传导通路也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 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组成脊 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至躯干、四肢的肌腱及关 节内,末梢形成肌梭、腱器等感受器。
③非特异投射核。其纤维不直接向大脑皮质投射, 而是通过多突触途径到达皮质,构成弥散性投射。
医学PPT
17
实验证明,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使处于睡眠状 态的动物觉醒;而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则 可使动物表现出类似睡眠的状态。由此可见,在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上行唤醒大脑皮质的功能 系统,而这一唤醒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丘脑的网状 核等非特异性核团来发挥作用的。
这条传导通路和维持身体的姿势与平衡有关。
医学PPT
13
浅感觉和意识性深感觉通称为躯体感觉,其传导 通路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一般由三级经元组成,第一级位于脊神经内,第 二级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内,第三级位于丘脑外 侧核。
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一般 交叉到对侧,经过丘脑和内囊,最后投射到大脑
医学PPT
4
1.浅感觉
分布在皮肤和黏膜感受痛觉、温度觉和粗 略触觉的感受器位于身体的表面,因此这 些感觉通称为浅感觉。
由这类感受器上行的感觉传导通路称为浅 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医学PPT
5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感 觉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脊神 经中的感觉纤维,分布到皮肤和黏膜内,其末 梢形成感受器。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脊 髓,在脊髓灰质后角内更换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和丘脑非特异性核团 在功能上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构成一个整体,成 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共同通路,控制着皮质的兴奋 状态,构成大脑皮质一定的兴奋背景,正是在这 个背景上,才有可能形成特定的感觉。
浅感觉
8
医学PPT
9
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头面部的痛、温和粗略 触觉的传导通路也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 其周围突构成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分布到头面部 的皮肤和黏膜内,其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 进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和温觉)和三 叉神经主核(触觉),
医学PPT
16
丘脑是所有躯体感觉输入的皮质下最后驿站,同时 又接受来自它所投射的同一皮质区的大量反馈信息。
丘脑内的核群在功能上大致分为3类:
①感觉接替核。除嗅觉外,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 在这类核团中更换神经元,而后投射到大脑皮质。
②联络核。这类核团不直接接受上行感觉的冲动, 而是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皮质中枢发出的纤维, 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再投射至大脑皮质的联络区。
神经系统功能
感觉功能 躯体运动功能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高级功能
医学PPT
1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感觉产生过程:
内
分
外
析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神 经 冲 动
大 传导 脑
皮 层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医学PPT
2
由感受器发出的神 经冲动,经由特异性 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 投射系统分别投射到 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 这两个系统的生理功 能不尽相同。
皮质的相应区域,进行感觉的分析和综合。
医学PPT
14
浅感觉 先交叉后上行 浅显(先)
深感觉 先上行后交叉 深厚(后)
临床意义
医学PPT
深感觉 浅感觉
15
(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导并不局 限于特异性投射系统。有一些传导束上行 至脑干后,即终止于网状结构内;此外, 特异性传导束在上行至脑干时,都会发出 纤维侧支与网状结构榨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广泛区域。由于反复更换神经元,失去了 感觉冲动原有的特异性,形成了非特异性 的投射。
中枢突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的后索内 上行形成薄束和楔束,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 束核。在此换第二级神经元,其纤维交叉至对侧, 组成内侧丘系,再上行经脑桥、中脑至丘脑.止 于丘脑外侧核。在此更换第三级神经元,组成丘 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旁中 央小叶后部和中央前回 。
医学PPT
12
非意识性深感觉感受器的活动未必一定和某种感 觉相联系。有相当一部分深感受器放的感觉冲 动.仅提供诸如肌肉的长度或张力变化等传人信 息,进而引起反射性运动调节,这类感觉称为非 意识性深感觉。
此类感觉的传导途径,除包含于上述意性深感觉 传导通路外,还包括传向小脑的通路,这条通路 仅包含二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位脊神经节内,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中间内侧核,其轴 突进入侧索组成脊髓小脑束,止于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