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文化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章节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2.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教学课时】2【教学周数】1【教学内容要点】绪论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1.含义(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分类——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二)词汇1.含义(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地理环境与词汇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人走茶凉、茶余饭后、品茗、茶馆、早茶历史背景与词汇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会给他们的文字、词汇带来不同的民族色彩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表兄、堂兄、表姐、堂姐、姑父、姨父风俗习惯与词汇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
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词汇中得以体现出来如:风水、狗腿子、凤毛麟角、财神爷、春联、粽子、月饼宗教信仰与词汇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菩萨、借花献佛、僧多粥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养生,气功经济生活与词汇词汇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如:富豪、别墅、手机、电子、纳米、微信、航母、小康文化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与词汇如:张老、老王、四、八、钟、黑、红(三)词汇和文化的关系1、词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如:闺女、闺秀、闺房、闺范龙、蛇2、词语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如: 粮票吃醋、贵校、仙逝、天才、神童、夫妻关于“洋”的词语有哪些,(提问)洋灰、洋文、洋火、洋油、洋服、洋货3、词汇和文化相互依存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的改变,都会反映在词汇上。
词汇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如:博客,炒作,,微博,,给力,,亲,,,屌丝,,房叔,,房税,,,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汉语词汇和汉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文化的结晶。
汉语词汇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传承了汉族的古老文化。
另一方面,汉文化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
如:红娘,,,,胸有成竹二、词汇文化的特点(一)民族性(二)时代性(三)隐含性第一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辩证观念,并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辩证思想,早在史前的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带有朴素辩证思想的八卦,到了殷周时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辩证思想。
表现这种思想的理论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敦颐(解释:两仪——天地,,,阴阳四象——春夏秋冬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一物两体,两不立则一不见——张载大抵天下事物之理无无对者。
——朱熹第一节词语表达的辩证对立思想传统的辩证哲学和相对主义思想,反映在汉语词汇中,就出现了大批意义相反或相对结构的词语,这便是反义词和对立词。
一、反义词语1.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
关系总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统一在共同的语义范围之内如: 大小,,,高低,,,长短,,,真假, 聪明,,,美丽,,,诚实,,,战争,,,节约,(提问举例) 2.以反义词构成的成语。
以反义词构成的成语可分三种:(1)由一对复合反义词构成的成语如: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好逸恶劳,,此起彼伏翻天覆地,,,虎头蛇尾,,,推陈出新,,,避重就轻)由一对反义词和一对同义词构成的成语 (2如:,冷嘲热讽,,,南腔北调,,,东张西望,,,天长地久异口同声,,,,东张西望,,,,新仇旧恨,,同甘同苦 (3)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从结构形式分:AXBX式:山高水长,,,同床异梦,,水深火热横三竖四,,,朝三暮四 XAXB式:花天酒地,,,因祸得福,,以逸待劳一曝十寒,,,九死一生,,七上八下AXXB式:无中生有,,,公而忘私,,朝不保夕ABXX式:新陈代谢,,,悲喜交集,,赏罚分明XXAB式:颠倒黑白,,,明辨是非,,无足轻重2.对立词:是指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语素构成的词。
如:始终,,,呼吸,,出纳,,,矛盾,,,东西,,,,多少善恶,,,甘苦,,虚实,,,轻重,,,吉凶,,,,利害好歹,,,,深浅,,是非,,,开关,,,动静,,,恩怨 (提问举例) 3.反映对立统一辩证观念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1)反映对立统一思想的成语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物极必反相反相成,,,苦尽甘来,,,刚柔相济,,阴阳互补(2)反映辩证思想的谚语、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欲速则不达(3)反映辩证观念的格言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二节词语的对偶性一、含义:词语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
二、词语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一般平仄相对, 如:三心二意,,,,出生入死,,,,思来想去, 大惊小怪,,,,大街小巷,,,,有眼无珠嘘寒问暖,,,,深入浅出三、双音节词语的产生和发展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汉语造词用词喜欢成双成对的格式汉语发展双音节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把一些单音节词配上词缀,变成双音节词语如:桌、椅、木、虎、石、鼠2、原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如:蓟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的词汇出现了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已占绝对优势,大约占70%左右。
四、 ,四字格词汇四字格词汇包括四字成语和四字习用语1.四字格成语往往是两两相对的,其中由对立成分组成的很多,如:千山万水,,,大材小用,,,车水马龙有很多四字成语是由同义成对的成分构成。
如:车水马龙、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离乡背井2.四字格的习用语四字格的习用语虽是自由词组,但一经形成,便具有凝固性。
有2000余条如:春暖花开,,,旭日东升,,,波澜壮阔吃喝玩乐,,,一学就会,,,春夏秋冬有些四字格习用语是四个同类成分并列如:鸡鸭鱼肉,,,,柴米油盐,,,男女老少五、 ,对偶词语对偶结构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和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汉民族喜欢成双成对的审美情趣。
“对”指相对或成对,“偶”是成双,“对偶”就是用结构对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词组或短句,表达相似、相关、相对、相反地意思一种修辞格式。
常见的各类对联都是对偶句式。
如:1. 对偶格式的成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表示转折关系的对偶式成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2. 对偶格式的俗语、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挂羊头,卖狗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提问举例)3.,对联天增翠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王府井井井无水,玉泉山山山有桃抓住主旋律,开拓新思路(提问举例)三节双声叠韵的联绵词语第汉语讲究声韵配合匀称和谐,尤其是双声词和叠韵词,是汉民族对称和谐心理在声韵方面的表现。
人们往往利用声韵关系,构成双声词和叠韵词。
合称联绵词。
一、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1.,双声词——声母相同如:蜘蛛,,,,鸳鸯,,,,伶俐,,仿佛,,,崎岖,,,踌躇,,驰骋,,,,玲珑,,,惆怅,,,淋漓,,,吩咐,,琳琅(提问举例) 2. ,叠韵词——韵母相同如: 蜻蜓,,,,徘徊,,,,逡巡,,,灿烂,,馄饨,,,堂皇,汹涌,,,翡翠,,,葫芦,,苗条,,,逍遥,,,玫瑰,(提问举例) 3. ,由双声叠韵词组成的成语如: 琳琅满目,,,斑驳陆离,,,参差不齐,淋漓尽致,,,踌躇满志,,,逍遥自在课后作业:一、阅读相关资料,写读书笔记二、整理笔记,预习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提问已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