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2016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1.创设情境。 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 小朋友们在教师节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你们看。(出示主题图) 2.数数。 请你们看着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再仔细观察画面,都有什么,各有多少?然后把观察到的先在小组里说说。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提问:数量是“1”的有哪些?(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 数量是“2”的有什么?同桌互相数数看。 气球有几个,有几个小朋友跳舞,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数给你的同桌听。 3.认数,读数。 当学生说出“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时,可以把这些图分别移到下面。 说明:像这样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拿出印刷体1,贴在黑板图的下面,同时让学生找数量是1的图片或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并读一读。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3、4、5的认识可仿照1的教学。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教师指着“2”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或其他图片)表示这个数,用2根小棒摆一摆,想摆什么样就摆什么样。 再指导同学分别拿出3、4、5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利用投影展示自己摆的图形,摆完数一数,说一句话。如“ 1、2、3,我用了3根小棒摆了这个△。”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1~5各数来表示。 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如“我家有5口人”“人有2只手”“我有3支铅笔”…… 5.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各数的顺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珠子,问:拨了几个珠子,用几来表示? 同学们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个珠子。再拨上一个,是几个珠子?1添上1是几?依次让学生拨下去,让学生感到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拿着1~5的点子图,按点子数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发现了什么。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学习1、2的写法。 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书写练习。重点指导2的笔顺和起笔的位置。最后在田字格中练习写5遍。 (2)学习3、4、5的写法。 写3时提醒学生,3是两个半圆,开口向左。4、5都是两笔写成的,看看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并注意笔顺规则。自己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把写得好的及时交流、传看。 1.教材第13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连线。 (1)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都有什么,有多少。 教师指导做第一组题,教方法:先数一数黄瓜有几根,用几来表示?(有3根,用3来表示)然后把黄瓜和3连起来。 (2)让学生独立做完其他的题。 (3)集体交流、订正。 2.教材第13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看数涂色。 此题是第一次出现,所以教师在读完要求,指导做一个题后,再让学生试着完成。〔指着2问:这是几?2表示多少?(2个)那就涂○○表示,其他的数又是几,就涂几个○表示。请你涂出对应的○的个数〕 3.教材第13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看图写数。 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把数字书写工整。 写完后互相交流,看谁写得好,给写得好的画一朵或一个 。 4.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 (1)引导学生观察:花瓶上的数是几?2表示什么?引导说出:花瓶上的数是2,表示花瓶里有2朵花。再画几朵花,花瓶里就是2朵花了? (2)同学们动笔画。(老师教画的方法) (3)组织集体交流。 1.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 ○ ○ ○ ○ ○ ○ 2.在 里画你喜欢的图表示下面的数。 3 5
1. 10以内各数的读写及具体含义。 2.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1.会认、读、写1~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正确地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正确地数数。 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大于、小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运用1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5.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思想。 6.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学生不易掌握数字的结构和笔顺,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如6写成9)。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5、8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10各数,教材中做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表达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0~10各数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10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两边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对应”等名称。 3.本单元的学习,还是要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4.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使得人人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1 认识1~5 1课时 2 序数、基数 1课时 3 0的认识 1课时 4 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 5 认识6~9 1课时 6 认识10 1课时 1~5的认识 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3.利用主题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5以内各数(读数、写数、数序)。数字3、5的写法。 难点: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主题图,各种图片,教学卡片、投影等。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从1数到5吗?请你数给同桌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