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以生理性调节为基础,根据环境温度和个人对冷热的 感觉,通过身体姿势和行为的调节来达到。
.
10
自主性调节
调 下丘脑 定 体温调 点 节中枢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产热装置(骨骼 肌、肝脏等)
散热装置(汗 腺、皮肤血管)
受控系统
温度感受装置 反馈-检测器
蒸发(evaporation)指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 吸收热的散热方式。分为不感蒸发 (insensible perspiration)和发汗(sweating)。
.
9
体温的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Automatic thermoregulation
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控制产热和散热,将体温控 制在一个调定点(37℃)。
体表温度 (shell temperature):皮肤温度, 易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影响。
.
6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
大于5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维持体温
氧化分解形成
小于50%的能量存储与ATP内
.
7
产热过程(细胞新陈代谢过程)
肝脏
产热器官
骨骼肌
产热因素
食物氧化 骨骼肌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 甲状腺分泌增多 体温升高
℉ 与℃的换算公式: ℉ =℃×9/5+32 ℃=(℉-32)×5/9
.
12
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差异 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运动 药物 其他:强烈的情绪反应、进食、环境温 度、冷与热的应用等
.
13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 (fever, pyrexia):机体在致热原的作 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 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
22
T计的消毒
患者单独使用:用后放入消毒容器中浸 泡,使用前用清水洗后擦干。
.
15
热型 (type)
发热症状(symptom)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T持续升高,24h波动<1 ℃。 见于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T持续升高,24h波动>1 ℃。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24h波动大。见于疟疾、结核等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无规律。见于流感、癌症等。
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
.
14
体温过高
发热程度
发热过程
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38.9℃ 高热: 39.-40.9℃
超高热: ≧41.0℃
人体耐受最高温度: 40.641.4℃,高达43℃
永久脑损伤:肛温 41℃ 休克:大于42℃,持续
2-4小时
体温上升期:产热 ﹥散热 体温持速期:产热 = 散热 体温下降期:散热 ﹥产热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可弃氏体温计(disposable thermometer)
感温胶片(temperature sensitive tape)
.
20
.
21
体温计的检查:
水银35℃ 以下,水温40℃ ,测3 分取出,误差大于0.2℃ 或有裂痕, 则为不合格.
.
8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散热器官:皮肤(70%)、呼吸(29%)、排泻(1%)
散热方式
辐射(radiation)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 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方式。
传导(conduction)指热在一个物体内部或两个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传动的散热方式。
对流(convection)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 换热量的散热方式。是传导的特殊方式。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Assessment and Care of Vital
Signs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系
.
1
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
2
体温与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Assessment and Care of temperature and pulse
.
19
体温的测量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s)又叫玻 璃体温计(glass thermometers) 分为摄氏表(centigrade thermometer)和华 氏表(fahrenheit thermometer) 有口表(oral thermometer)、肛表(rectal thermometer)、腋表(axillary thermometer)
.
3
教学目标
了解正常体温和脉搏的生理变化 能比较不同热型的特点。 熟悉异常体温和脉搏的评估 能复述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掌握体温和脉搏的测量方法
.
4
体温(T)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是身体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
.
5
体核温度 (core temperature):身体内部胸 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的 温度。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
16
发热的护理
了解一般情况,发热原因,排除诱因。 降温,30分后测量体温。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4h测T一次;伴随 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饮水量、 饮食、尿量及体重。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促进舒适: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干扰(内、外环境。 如运动、气温、湿 度、风速等)
深部 温度
体 温
受控对象
分布于皮肤、 黏膜、内脏等
.
11
正常体温
口温 36.3-37.2℃ 平均37.0℃ (oral temperature) 肛温 36.5-37.7℃ 平均 37.5℃ (rectal temperature) 腋温 36.0-37.0℃ 平均 36.7℃ (axillary temperature)
.
17
体温过低
原因
分期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轻度 32-35℃ 中度 30-32℃ 重度 《30℃ 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
症状:发抖、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 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昏迷等。.ຫໍສະໝຸດ 18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环境温度:22-24℃ 保暖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小时测体温一次至 正常后3天,同时注意T、P、BP变化。 去除病因 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