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与突破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与突破


2. 智能决策技术 常用的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方法 包括:状态机、决策树、深度学习、 增强学习等,传统的状态机和决策树 方法具备高效、可读性强等特点,但 其对于特殊、复杂工况的应对能力不 足,深度学习具备一定的应对未知工 况的能力,但对计算能力要求更高, 目前车规级芯片难以满足需求。未来, 两种决策机制的协同运作是更具性价 比的方案。
产业调研结果显示,2017 年中 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超过 50% 的车 型具备辅助驾驶功能,自主 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
76 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图1 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技术架构
78 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 所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主要 载体,并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下的 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美、德、 日等世界汽车强国通过产业顶层设计 并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智能网联汽 车领域已经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我国 正在通过国家顶层规划、产业政策引 导、法规标志修订、开放道路测试等 方式,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 化发展步伐并取得显著成绩。智能网 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 的重要战略契机,也是我国建设汽车 强国的重要支撑。
信息通信、交通等诸多领域,技术架 构复杂。根据技术特点可划分为“三 横两纵”的技术架构:“三横”是指 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信息 交互与基础支撑 3 个领域技术,“两 纵”是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 载平台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架构 图如图 1 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多项技术涉及国 家信息战略安全,决定了我国必须发 展具备中国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而 我国在信息通信、北斗导航、5G 等 领域的技术优势也为智能网联汽车技
华为等 ICT 公司依托在信息技术方 面的优势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随着人 民群众对汽车出行安全的日益重视和 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导,预计未来 DA、PA 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 率将快速提高,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 也将加速研发进程。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多领域深度 交叉融合的特点,相关技术涉及汽车、
市系统,但目前在多车协同控制方面, 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4.V2X 通信技术 V2X 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以 IEEE
802.11p 为代表的 DSRC 通信技术和 以蜂窝为基础的 LTE-V 通信技术两 大类。作为最新的 LTE 技术,5G 技 术具备高速、高带宽、高容量、低延 时等特点,满足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
智能网联汽车 具有多领域深度交 叉 融 合 的 特 点, 相 关 技 术 涉 及 汽 车、 信 息 通 信、 交 通 等 诸 多 领 域, 技 术 架 构复杂。
新车 装 配 率 超 过 50%,网 联 式 驾 驶 辅助系统 装 配 率达 到 10%。到 2025 年,汽车 DA、PA、CA 新车装配率达 80%,HA(高度自动驾驶)和 FA(完 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智车科技 SMART TECH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与突破
文/李晓龙 刘菁 张泽忠 李星男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融合汽车制 造、计算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产业深度融合、 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市场规模大等特点,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方向。本文 梳理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情况和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7 年 4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
委 和 科 技部印发《汽 车产业中长 期 发 展 规 划》,并 提 出 加 大 智 能网 联 汽 车 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 范推广,同时对智能网联汽车新车装 配率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到 2020 年, 汽车 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 驾 驶)、CA(有条 件自动驾 驶)系统
车载平台
基础设施
车 辆 / 设 施
关键 技 术
环境感知技术 智能决策技术
控制执行技术
信关
V2X通信技术
息键
交技
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
互术
信息安全技术

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
础技
支术
标准法规

测试评价
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智能 网联汽车“三横两纵”的技术架构涉 及的部分关键技术进展如下:
1. 环境感知技术 环境感知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毫 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车 载传感器及 V2X 通信技术感知车辆 周围环境。虽然传感器的性能和稳定 性不断提高,但单一传感器仍难以满 足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环境 感知,需要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 高感知能力。在复杂环境识别领域, “深度学习”被认为是更具性能优 势的技术方案,但如何更好地理解其 “黑箱”式的决策机制,是“深度学 习”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应用的 前提。
3. 控制执行技术 目 前 在 单 车 控 制 方 面, 多 采 用 PID 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传统控制策略,这些控制方法可靠性 高,但是需要车辆制动、转向、油门、
77 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智车科技 SMART TECH
悬架的线控技术支持。我国在汽车线 控领域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际 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网联化 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作 为信息节点,构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
2017 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 《 智 能 汽 车 创 新 发 展 战 略》, 并 于 2018 年 1 月 5 日 -18 日 向 全 社 会 公 开 征 求 意 见。 根 据《 智 能 汽 车 创 新 发 展 战 略 》( 征 求 意 见 稿 ) 规 划, 到 2020 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 到 2035 年, 中 国 标 准 智 能 汽 车享誉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 的智能汽车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