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
关于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废证管理、信息统计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实行规范化管理。
结合医院实际,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领取和办理等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
(一)健全制度,规范领购。
我院作为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机构及换发、补发机构,应建立健全领取、签发相关登记制和档案管理制度,使用统一的《河南省出生医学证明出入库登记》。
(二)证章分离,严格管理。
签发单位要严格遵循《出生医学证明》、印章分别专人管理的规定,并将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上报县卫生药监局防疫保健股备案;不得在空白《出生医学证明》上先盖专用章;不得证、章一人混合管理;不得用单位公章、病情证明等证章代替《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专用章。
(四)严格生育,规范签发。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单位只限于对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发放《出生医学证明》。
在新生儿出生后,由接生人员填写《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以下简称《首次签发登记表》和《出生医学记录》,要求填写的分娩信息真实,由新生儿父母确认填写内容后签字,交给新生儿父母
保管。
新生儿父母凭《首次签发登记表》、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到指定地点及人员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母亲本人不能前来办理时,需提供由新生儿母亲签字的委托书。
特殊情形如单亲或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父亲信息不能完整填写时,新生儿母亲须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单方办理声明说明情况,经本人签字、加盖新生儿父母一方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印章,方可办理。
各签发单位要严格按照《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要求严格办理并填写《许昌市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登记表》,签发时由打印机打印,手工书写无效。
二、规范换发和补发程序
《出生医学证明》的换发和补发等具体事宜由县卫健委具体负责,但是我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出具相关证明。
(一)换发是指原签发机构为因当事人或签发机构责任导致原《出生医学证明》无效,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新生儿更换《出生医学证明》。
1.由户口登记机关提供相关证明不能进行出生登记而需变更新生儿姓名的;
2.当事人提供法定鉴定机构有关亲子鉴定的证明,要求变更父亲或母亲信息的。
签发机构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出生医学证明》正、副页完整情况予以相应换发,换发后原证件由原签发机构归档保存,并
做好编号和换发原因登记。
换发时,需带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新生儿父母一方书面申请,并加盖新生儿父母一方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公章。
(二)补发是指原签发机构所在地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因遗失、被盗等情况造成《出生医学证明》丧失的新生儿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因遗失、被盗或毁损等原因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时,需到原发放单位查实,由原发放单位出具证明、签章,新生儿父母提供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新生儿出生记录(复印件)。
换发、补发的《出生医学证明》统一加盖《出生医学证明》补发专用章,并做好登记,方能生效。
各签发单位要加强宣传,做好本院出生新生儿未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对象的追踪、核查,尽量在自然年度内为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减少跨年办理对象。
三、规范《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档案管理
(一)严格登记制度。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单位要健全相关登记,登记内容、亲子声明等表样附后。
(二)加强档案管理。
《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存根、单方办理声明、亲子关系声明、补发换发信息资料、废证登记必须按首次签发、换发、补发分类归档,永久保存。
(三)加强信息管理。
各发放单位要按时汇总《出生医学
证明》发放信息,按时上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用情况季度报表、年度报表,保证信息通畅、准确。
(四)加强废证管理。
各发放单位要加强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出生医学证明》发放质量,控制废证率在1%以下,已经作废的证件要妥善保存,及时登记,并将废证、废证汇总登记情况于次年元月10日前上报县卫健委。
《出生医学证明》是证明新生儿出生状况、血亲关系以及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的医学证明。
高度重视《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工作,从发放到信息的报送、资料的收集、保存应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工作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下运行。
人民医院
201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