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声调式和声进行

五声调式和声进行

王小玲老师告诫:
五声结构和弦应用原则中最重要的是——五声性结构和弦一般不用转位形

正文1
第一节宫调式
宫音为主音的调式。

宫调式常用的和声语汇:
一、变格进行
S—T宫调式的和弦构成中,它们是最自然级常用的和声语汇。

1.VI—I
VI—I的进行时五声调式旋律性的强进行。

在宫调式中,这两个和弦的组成音全部是五声正音,因而十分好用。

2.II46—I
这一进子表现了五声调性特点的和声强进行。

注意,如果把 II 和弦三音放在内声部、五声
正音放在外声部,就能更好地达到突出五声音调的目的。

解读
以1为主音的宫调式,常用的和弦有变格和正格两种行进方式。

(*所谓“正格”即从属和弦向主和弦进行,“变格”就是从下属和弦向主和弦进行,一般用在终止处,所以叫做“终止式”。


变格行进最常用的,是从下属和弦461进行到主和弦135。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第六级向第一级运动,即从613向135运动,这两个和弦全由五声正音组成,所以很好用。

第二种是由二级的四六和弦(即246的第二转位624)向一级和弦135运动,因为其中的4不是五声的“正音”,所以最好把它放在内声部,让“正音”处在外声部,这样能突出表现汉族音乐的特点。

(*从四声部作品谱面上看,最上最下两个声部是外声部,中间两个声部是内声部。

内声部一般音量较小,所以是藏匿“不正”之音的最佳场所。


这里的问题:1、如果从461到135也算一种的话,变格进行应该有三种才对。

2、到底没看出来下属和弦“S”461有什么用。

正文2
二、正格进行
类似于自然大小调。

更多要用V—V+6—I;V+6—V—I。

与传统大小调式不同之处,V+6和弦,在大小调中多省五音的六代五形式的七和弦,而在五
声调式中却是比较多用六代五音的三和弦。

解读
宫调式的正格进行,与西洋自然大调相似。

但要多用从572向573再向135,或者从573向572再向135这些进行。

“V+6”就是573(将原来的五音2换成3),它应当被看成是民族调式中特有的三和弦,而不是西洋大调中以六代五的七和弦。

概括一下正格:572-573-135;573-572-135
变格:①461-135;②613-135;③624-135。

但这些和弦之间又该怎样连接呢?简单地说,135后面该接什么呢?上、下属和弦之间该怎样连接呢?而且,如果需要在这些连接之间(例如461和135之间)再加一个和弦,又该加什么呢?
正文4
第三节商调式
商音为主音的调式。

商调式常用的和声语汇——
一、正格进行:
V(7)—I、VII—I。

它们是最表现商调式的最自然的和声音响。

V7的三音可作五声性级进下行。

二、变格进行
多用 II6—I。

解读
2为主音的商调式,和弦的正格进行是6135(属七和弦)到246,或135到246,这是最自然的。

其中属七和弦的三音1可作五声性级进下行(?这句话没看懂)。

变格进行多用二级和弦(357)的第一转位573到246。

第二节徵调式
徵音为主音的调式。

宫调式常用的和声语汇:
一、正格进行
V—I。

这一进子在整体音响上,与西方教会调式中的米索利底亚调式相同,具有上升、阳刚的气
质。

与之不同,在民族调式中,徵调式 V 级和弦的三音是偏音,应用时要多将其放内声部,以
保持五声音调的统一。

二、变格进行
VI—I、II—I.这些进行,更多地表现了徵调式的另一面,柔和的调式性格。

注意VI—I的进行,其共同音—变宫音,放在同一声部,徵和弦中的变宫音由柔弱的角和弦(同样有变宫音)先带出,徵和弦的亮度,硬度会因此而减弱。

解读
5为主音的徵调式,和弦的正格进行,是从五级246进行到一级572,这样做的效果与西方教会调式中以5为主音的米索利底亚调式相同(米索利底亚调式,网上搜索的答案是“莉迪亚调式,多利亚调式。

翻译过来就是现在说的D小调、旋律小调之类”【?主音不是6呀!】),具有上升、阳刚的的气质。

不同的是五级和弦中的三音4是偏音,要多放在内声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