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资源整合提升办学效益

优化资源整合提升办学效益

优化资源整合提升办学效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建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整合的学科资源库, 是当前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及指导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 是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硬件资源优势、实现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跨越式发展的强效措施。

几年来, 我校高度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从整体规划入手,加大硬件投入, 在资源开发、组织培训、共享共用、激励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在此与大家分享, 以期进一步探讨中小学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相应对策。

一、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现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正逐步实现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为主的转变。

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硬件建设的改进, 我校教师自建学科资源空间达100多个, 还有大量的博客, 网络资源存在着重复建设、数量庞杂、脱离教学实际需求等问题。

同时, 我们的一线教师手中掌握着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如何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 构建学校学科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网上辅助教学与学习, 使教育资源库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

因此, 充分发挥学校网络设备功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建设适合师生实际需要的教育资源库, 是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

二、学科资源库建设的策略我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 以硬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依托, 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参与; 以教材为中心, 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大力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科学管理为保证, 将各学科资源通过校园网整合, 为教育教学提供永无止境的资源和服务。

1.高度重视, 整体规划学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既要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 又要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以保障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有序协调进行。

学校成立了以韩海建校长为组长的学科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 核心组成员主要包括校领导、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部分骨干教师, 下设多个子学科资源库建设小组, 为分步骤、按计划地开展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全员参与、资源共享、建用结合的原则, 我校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学科资源库的发展规划, 构建了系统的建设框架, 以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信息为主要内容, 注重信息资源的兼容性、空间可扩展性,注重信息资源的模块化和结构化, 努力建立一套易于管理、方便查询的学科资源库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

2.硬件投入,提供保障我校作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 学校投入1500 多万元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 我校采用的是目前很先进的星形拓扑结构的千兆快速以太网, 校园网络通畅, 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为适应现代化办公需要, 我校又安装了无线接入点, 实现教学区、办公区、体育馆、阅览室、宿舍等区域内的无线上网; 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为教室安装了液晶投影设备。

高标准达到“校校通”第三层次要求, 为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3.强化培训,专业引领加强对各专业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水平, 是建好学科资源库的有力措施。

我们本着“培训在先、学用结合”的原则, 对教师进行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不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课程意识, 学校先后邀请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10 多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进行新课程和信息技术培训, 先后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两期研究生课程班,专门开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课程, 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中拥有开阔的教育视野和较强的专业能力, 为建设优质学科资源库奠定了人才基础。

4.资源开发, 注重整合资源开发、素材整合是目前学校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环节, 为解决好整合资源的问题,我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软件的建设与使用, 本着以资源为核心, “成熟优先”的原则, 建设学校资源库平台。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将一体化教学案、单元测试卷、课件、教学素材分类整理上传到学校资源库, 已形成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库。

资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获得。

第一是下载搜集, 教师通过对Internet 网络资源下载搜集、整理, 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是教师自行开发,多年来, 我校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制作了大量音像、幻灯、投影教材、课件、论文、案例, 并有一大批在省市获奖。

特别是每年一次的信息技术活动周期间, 举行全方位的对外多媒体公开课, 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们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这些教育资源加以优选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使其转化成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 并不断进行修改、更新、交流、共享。

利用这两种渠道建设起来的资源库的质量和数量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和家中通过FTP的形式上网下载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源。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我们还开发了校本课程选课系统, 通过该系统,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教师可以进行编班管理, 学分认定等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省教育厅和省电教馆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 对我校的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5.优化管理, 评价激励学科资源库类别众多,内容广泛,它的建设不是靠某一部门或某几个人所能承担的,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进行。

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兼职的管理队伍参与资源库的开发、维护、管理工作。

我校在信息技术中心下设技术保障组、教学资源整合组、信息网络组, 保障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同时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上传、更新资源,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有资源开发、上传的任务, 并纳入学科组和教师个人考核指标。

此外,在资源库建设中注重引入评价激励机制。

从学校层面, 在每个教研组进行自评的基础上, 每年组织专家进行资源库建设展评活动,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科资源库进行鉴定评价, 并对学科资源库建设先进教研组、备课组予以表彰; 从班级组织层面, 电教班委对每个教师上课使用学科资源库的情况予以记录, 学校在评教活动中把学科资源利用情况作为评价内容。

结合评比和使用情况, 对在学科资源利用方面比较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大家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通过长期督促检查、支持激励, 使利用学科资源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习惯和行为。

只要坚持不懈地充实、提高、利用, 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就能形成规模,发挥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发展、信息的变化, 需要随时更新、升级甚至换代, 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最新需要。

几年来, 学科资源库在发挥群体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们也从资源共享中尝到了甜头, 共享共建学科资源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但是, 在学科资源库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如何提高学科资源库的使用率学科资源库基本素材类资源的积累固然重要, 但资源管理系统、运用资源库实施网络教学的技术系统, 对于方便有效地开展网络教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而我校学科资源库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薄弱。

因此导致资源库利用率不高的深层原因在于: 资源库缺乏对数据的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的理念, 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交互操作;同时由于我校学科资源库采用FTP文件目录存储方式,缺乏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源的快捷方式。

因此要加强研究, 开发相关软件, 强化学科资源库检索功能, 方便教师迅速搜索资源。

2.如何提高素材更新率学科资源库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库中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及时更新, 同时也依赖于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在信息爆炸而经费有限的今天, 如何做到入库速度与信息发生的速度匹配, 如何保证入库资料的质量, 是每个学科资源库建设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校学科资源库建设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 部分教研组、备课组存在着素材更新速度慢、上传不及时的问题, 而且仅仅靠一两个主力教师做, 力量薄弱, 各个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全员发动, 尽可能及时、迅速地更新资源。

3.如何构建方便学生使用的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落实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然而, 在学科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方便教师的使用, 教学资源也更多是为教师设计的, 而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使用。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要有更多的资源方便学生检索、自学,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教学资源库开展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要从硬件保障方面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提供方便。

同时, 也要依托学科资源库建设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适应学生多方位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科资源库能否发挥效益, 只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现出来。

因此, 建设学科资源库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中反复实践, 不断完善, 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教学智慧来源于一线教师, 来源于教学实践,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核心理念应该落在如何挖掘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上,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促进他们之间互助行为的发生。

这就需要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拓展资源库建设广度, 激发教师使命感; 挖掘资源库建设深度,促使教师在资源库建设中与时俱进, 与时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走向深刻, 走向成功。

学科资源库建设要本着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 坚持因校制宜,合理配置,构建学校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优良环境,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