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素质促进课程整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暴露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课件制作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校园的计算机设备使用率不高等。
希望
通过提出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小组;课件开发;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建设
0引言
关于整合的定义,相关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使用说、融合说、环境说和
效果说4种。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各个中小学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人员构成以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一定教学技能的专业人员(如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主,它的主要工作包括课件的开发与制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校
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等。
1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作用
1.1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帮助其他任课教师制作优秀的课件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主
要任务之一。
如何制作出好的课件,这一直是个困扰广大任课教师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很多任课教师难以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课件制作当中;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大多不符合实际的需要,需要进行修改,但是修改的工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或许也是一项很
难的任务。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小组提出自己对课件制作的要求,来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
小组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教学活动完成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
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1.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本职工
作”。
本文在此就不再叙述了。
1.3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帮助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义不
容辞的任务。
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指点,而且,与虚拟的计算机世界相比,人们也比较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们所提供的信息。
情况同样使用于中小学教师,如果中小学教师遇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来自身边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或者机构,来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
因为困难总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你不能总寄希望于很久才可能进行一次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如果
问题当时不能得到解决,很多人会选择遗忘或回避,造成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提高。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随时向他们寻求帮助,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小组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来提供系统
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技术能力。
1.4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是校园网络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的不二人选。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中小学的计算机硬件建设,购买了很多计算机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价格昂贵,二管理与维护困难。
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各学校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很是头疼。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学校就可以将校园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交给他们负责了。
小组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划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维护。
还有,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将学校教师开发的课件发布到网上,丰富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并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对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规模和结构,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和意愿来确定。
如果本学校对课件的制作要求高,可以设置专门的课件制作小组;如果本校的网络设备众多,管理复杂,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
小组等。
2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好处
2.1软件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我国教育软件开发的历史不短,但在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术机构,都是失败的多,
成功的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资源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
学校方面,广大任课教师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作出优质的教育资源。
企业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差异,单一的课件难以获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和购买,缺乏广阔的市场,而课件的开发又需要大量的
投入,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氛围下,许多企业更是对它敬而远之。
其次,知识产权问题,进一步说是经济问题。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课件,就从网上免费下载,课件制作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因
此对于课件制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资源建设困难重重。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设立可以轻松解决第一个问题,即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问题。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设立以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课件制作的主体。
他们的工作就是制作并发布课件。
由于经济得到工资的保障,他们不会太担心经济问题,能够专心制作课件,并保证一定的质量。
另外,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奖项,对优秀的课件制作者给
以一定的奖励。
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建设。
2.2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来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
如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京郊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经费,4年免费培训2万余名农村教师;浙江省2005-2007年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省共计投入3.9亿元,对全省21万农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2008年启动实施面向农村教师的“领雁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为农村中小学培训3.3万名骨干教师,形成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
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和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来逐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2.3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已经有很多的研究。
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多是形式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广大任课教师由于缺乏有关的知识,不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及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我认为需要秉持两颗“心”,一是课
前的精“心”设计,二是课后的细“心”修改。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实现课前的精心设计;至于课后的细心修改,可以通过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成员的交流实
现。
2.4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由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社会需要大量的信息人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培养下一代信息素养的重任,但是由于体制上和认识上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成为了中小学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调来的,他们只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生硬地搬给学生,根本不具备专业素质。
现在各学校只有一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名额,因此,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不乐观,一些毕业生已经放弃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而转教其他学科,更多的是放弃教师职业,另
找他路了。
本文希望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来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率,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提高其专业素养。
3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概念,希望广大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方法——对2004年京郊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骆伯巍.更新理念•突出实践•关注后续•
培养领雁——浙江省“领雁工程”教师与校长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