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汇报

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汇报

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汇报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汇报最近几年来,政务服务中心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抓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审批效能。

为全面营建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全旗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助力,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以下: 1、工作展开情况(1)梳理公布权责清单。

以为企业大众办好“每件事”为标准,以权利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全面梳理企业大众到政府办事事项清单。

充分鉴戒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全旗实际,认真与自治区编办梳理的权责清单目录进行比对调剂,全面梳理了各部门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利和公共服务事项。

经梳理,科左中旗权责清单共6566项,其中行政许可196项,行政确认47项,行政给付37项,行政嘉奖31项,行政处罚5420项,行政强迫措施120项,行政强迫履行55项,行政监督检查480项,行政征收10项,其他行政权利170项,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明晰唆使。

(2)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

依照推动政务服务“3集中、3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干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大众生活密切相干的行政许可事项,均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目前,政务大厅共进驻审批部门27个,窗口人员120余人,初步到达了“进1扇门,办全程事”的目标和方便企业办事的目标。

(3)积极推动“最多跑1次”改革。

制定了《推动“最多跑1次”改革实行方案》,从整体要求、基本原则、实行范围、实行步骤、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旗“最多跑1次”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最多跑1次”改革的整体目标和节点目标。

首批“最多跑1次”清单于2018年9月19日在旗政府网站公示,共触及18个部门255个审批事项;第2批“最多跑1次”事项清单于11月13日在旗政府网站公示,共触及11个部门128个审批事项。

(4)推行“综合办件”。

依照“1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公积金办理、税务、社会事务等事项的“综合办件”。

结合实际,设立了不动产办理区、公积金办理区、办税服务区、企业开办服务区、投资项目审批区、综合服务区。

另外,将人社、社保、就业、医保所有业务设立独立大厅集中办理,切实提高办事效力,有效解决“多头跑”问题。

(5)推动投资项目并联审批。

将自治区投资项目监管平台触及的17个审批单位进行集中,设置投资项目审批专区,整合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相干事项,并对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和申报材料进行梳理,及时调剂更新审批根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要素。

同时,配备了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

下1步,将依照市里统1安排部署,加快完善统1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同时,由发改窗口牵头组织培训,严格落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力。

(6)设置企业开办服务专区。

以新政务大厅搬迁为契机,依照旗工商部门的要求,在大厅2楼设置了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将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等集中设置,实行1次提交、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1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模式。

同时,按要求配备了网上办理业务自助电脑等装备,由工商局专人负责解答业务咨询、受理企业申请,指点企业自助办理企业开办网上业务工作。

(7)是规范审批服务管理。

展开政务窗口服务质量集中整治,牢牢围绕企业和大众反应突出、恶化营商环境的难点问题,展开自查自纠,制定出台1批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措施,建立完善了实体政务大厅考核考评、鼓励束缚机制,加强对进驻窗口人员的风格管理,规范服务行动,提升服务质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进1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情势、与广大企业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1些差距和不足。

(1)改革实效与企业期盼还有差距。

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力、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1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

有的“1个窗口办结”、“1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条件是全部证件办齐了1次才能取走。

在1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企业期盼仍存在1定差距。

(2)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如行政审批机制需进1步完善。

虽然我们将触及审批的部门统1集中到大厅,但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

1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1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仍然繁多。

另外,联合审图机制不健全。

中心虽然将所有的投资项目审批单位进行了集中设置,但各单位各自为政,进驻事项的比例也不均衡,有些单位的审批事项依然在原单位办理,中心与各单位的沟通困难。

另外,工作风格亟需转变。

“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各审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委拖沓现象偶有产生。

(3)信息同享存在壁垒。

“互联网+政务服务”刚刚开始,还不健全不完善,1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干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同享,另外,很多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还没有互通同享数据,特别是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1件事项需要屡次录入,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力,“1网受理”仍有局限。

(4)专业性人材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批工作触及范围不断拓展,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从政务大厅方面看,管理人员10分紧缺,导致很多工作没法展开或效果不好;从窗口工作人员方面看,各单位派驻的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普遍存在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等问题,“人少事多”影响工作效力。

3、下1步工作重点依照要求,政务中心将坚持以为企业和大众服务为动身点,积极做好牵头工作,配合相干部门做好其他工作,全力以赴买通服务企业大众的最后1千米,为企业大众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1)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依照市中心的统1安排部署,加快构建1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整体联动、部门协同、1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信息难以同享、业务难以协同等突出问题。

逐渐实现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不断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

同时,进1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同享机制,买通部门间数据资源交换同享的渠道,实现全旗统1政务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会聚,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等问题,尽快实现各部门数据同享、满足普遍性政务需求,为政务服务事项“1网通办”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积极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深度融会,构建以网上办事为主要方向,实体大厅办理为重要支持的多渠道服务模式,并根据公众办事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新模式,推动建设更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

(2)加快推动“最多跑1次”改革。

依照“大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1次“的理念,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依照“最多跑1次是原则、跑屡次是例外“的要求,依托全市统1部署的政务服务网,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打造大众满意的法治、创新、廉洁和高效的窗口形象。

1是建立“最多跑1次“清单。

依照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已公布两批审批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全旗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1次“清单,进1步明确和规范部门办事事项,全面完成公然清单并实行动态调剂,对“最多跑1次“清单中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要尽快实现“最多跑1次“。

2是优化再造办事流程。

指点入厅各窗口,根据《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规范》,编制行政审批服务指南和再造审批流程图。

依照简便高效的原则,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程序优化和环节简化,减少没必要要的审查材料和审查环节,最大限度缩短许诺办理时限。

取消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申报材料,减少非实质性审查材料。

3是积极推行网上办理。

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与网上办事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提高办事效力。

充分利用全市统1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逐渐实现网上咨询、申报、受理、审批、公示、查询、反馈、投诉、评价。

提高办事效力,方便企业办事。

(3)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新机制。

依照上级“放管服”有关要求,进1步梳理取消及下放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紧缩审批时限,健全完善以领办代办、容缺预审为主要方式的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在投资建设领域,展开联审联办、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打破部门“审批壁垒”,真正下降制度性交易本钱。

同时,积极学习外地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改革经验,探索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新途径,实现建设项目手续办理“1窗受理、1网通办”,打造“低本钱、零障碍、高效力”的营商环境。

(4)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大厅管理。

1方面尽快完善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构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另外一方面进1步加强大厅工作人员管理,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大众的能力。

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束缚人、管理人。

同时,继续展开“优良服务窗口”、“优良服务标兵”评比,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服务质量,增进窗口人员加压驱动、自查自纠、弥补不足、激起工作热忱。

另外,发挥投诉举报箱,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接受企业大众的投诉举报,并积极处理,及时解决服务中的中间阻塞,坚决处理背纪背规行动,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