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分类法
附表
使用手册与附录
详表 复分表
类目表(类目体系)
概念: (P82)
类目表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类目集合。
主表
附表
结合主表使用编制的辅助表。
1.1 主表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简表 详表
(1)基本部类(大纲)(P82)
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 基本部类的排列次序称为基本序列。
一般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也并不是所有的分类 法都明确建立基本部类。
表面处理
1-未处理 2-镀铬 3-镀锌 4-上漆
黄铜1.5方形头镀铬螺钉- 2342
不锈钢1六角形头镀锌螺钉- 1233
面分类法特点:(P80)
表达主题专指度高 标记表达性强(属于后组式分类法,用较少的类目 就可以组配出大量新的、复杂的主题)。 适应科学发展 篇幅小
缺点:
缺乏直观性和知识系统性 难以用于手工管理,主要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 不能充分利用容量(许多组配是无意义的)
体系分类法(列举式、等级、层次分类法、 线分类法) 分面分类法(组配式分类法、组面分类法) 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
概念: (P79) 特点:(P79-80)
缺点:(P80)
主题表达能力差 类表有凝固性(先组式结构,结构弹性差) 难以表达新类目,与科学发展同步 篇幅大,管理难
代表:
DDC《杜威十进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中图法》
22
科图法
25
GOOGLE
14
搜索引擎
人大法
19
国民经济
16
行业分类
学科分类
58
专利IPC
118
与代码
大类序列
大类序列的基本要求是应能较好反映各知识门 类之间的联系。 国外文献分类法一般根据从总到分的次序,先 综合后具体。 如《布立斯书目分类法》(22个一级类目):
总类 哲学和综合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地质学、 生物学 动物学 人类学……
信息组织分类法
本章要点
一、分类概述 二、分类法概述 三、分类法结构 四、分类法类目体系 五、《中图法》介绍
分分几 类类个 的的概 作特念 用点
一、 分 类 概 述
1、分类的概念
类:
具有某种共性的一组事物构成的总体。 如:人根据年龄分为幼儿、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等。
分类的概念( P77)
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类聚。并将 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活动。 整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P79)
分面分类法(组配式分类法、组面分类法) 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学科分类
专业分类
文献分类-专利分类
事物分类——组织机构分类法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01 农、林、牧、渔业 02 采掘业 03 制造业 0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 建筑业 06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0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08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09 金融、保险业
组配式分类法
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将概括 事物的主题概念分为几个分面,通过各 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 题的一种分类法。 典型如《冒号分类法》(CC)
文学作品的面分类
材料
1-不锈钢 2-黄铜 3-铁
螺钉直径
1-0.5 2- 1 3- 1.5
螺钉头形状
1-圆头 2-平头 3-六角形头 4-方形头
10 房地产业 11 社会服务业 12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3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14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5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6 其他行业
这类分类法的类目具有唯一性,在类名 上不求简短而力求明确
网络信息分类
分类法的类型
从分类法的编制结构看(P79)
»文献形式
»到馆先后 »固定排架
不适宜开架借阅
»分类排架
2)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如索引、文摘等
二、分类法概述
分类法概念 分类法的类型
1、分类法概念(P79)
信息资源分类法(文献分类法,分类语 言)
2、分类法的类型
从处理对象看:
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分类法 文献分类法 事物分类法 网络信息分类法
从分类法的编制结构看体系分类法(列 举式、等级、层次分类法、线分类法)
我国文献分类法大类的序列,则是在五大部类的 基础上,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设为第一个大 类,同时在类目的序列中贯穿从总到分的原则, 按照对类目关系的理解进行组织。
如《中图法》中
将自然科学部门的类目 从简单到复杂 低级到高级 理论到应用
在社会科学门类 先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军事),后意识形态(语 言、文学、艺术)
《中图法》
《杜威十进 《布立斯书 《中国档案 制分类法》 目分类法》 分类法》
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理性知识 想象知识 记忆知识
哲学 科学 历史 技术和艺术
政治 科学文化 经济
(2)基本大类
第一级类目,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 基本大类的确定,主要涉及:
类目的设置依据 类目数量 类目排列次序(序列)。
与传统分类法不同,指南型网络分类体 系多数未按照类目之间关系序列。英文 网络分类体系多以字顺方式排列基本大 类,我国的网络分类工具大都依检索频 率等因素序列类目。
这类方式便于类目的调整和增补,但不 符合分类法相关揭示的基本要求。
(3)简表(P83)
大类的设置依据
基本大类设置考虑的因素: (p83第3段)
检索工具的性质 学科发展水平 信息资源数量
传统上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类。(如:文献 分类法) 指南型网络分类工具采用以主题为中心或主题与 学科结合的设类方式。
主要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设置情况
分类法 一级类目 分类法 一级类目
杜威DDC
10
中图法
体系-组配分类法
在体系分类法的基础上,引入分面分析 和组配技术所形成的分类法结构模式。 代表:《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三、分类法结构
宏观结构
主表 复分表
微观结构
类名 类级 分类号 类目注释和参照
1、宏观结构
指分类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联系。
编制说明
基本部类
主表
基本大类 简表
分类法类目表
分类法索引
聚类; 归类
2、分类的特点(P77-78)
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 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组织信息资源的。
一般只能有选择地揭示其主要联系。
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 途径。
3、分类的作用(P78~79)
最重要有:
1)实体信息分类排架
信息资源实体的组织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