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论文公民意识

思修论文公民意识

浅议公民意识
———关于主人翁意识施力(00912060)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许多方面,但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

它的标志就是人民具有公民意识。

那么什么是公民意识?要解读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公民的定义,词典上说: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

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公民定义是具有公民意识的自然人。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由其定义,分析易得,公民意识虽是在现代法治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以权利义务为核心的社会意识,但公民意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多元的交融。

当代文化学者、诗人张修林在接受《独立》主编发星的访谈时对公民意识有这样的阐述:现代公民意识,与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密切相关。

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得以形成、维护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离开了现代公民意识,就不会,至少难以产生现代民主社会制度。

现代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社会制度的前提。

同时,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无疑地促进着现代公民意识的提升。

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共依的、共存的,在交融中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公民意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2)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群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和维护;(3)对公共社会的自觉监督,强调、认同、信仰社会公正、社会正义;(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5)追求真相、真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力达成这种能力;(6)正视历史、关注未来,自觉的怀疑倾向和批判精神;(7)努力强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8)重视、融入、达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9)高度的道德内省,言行一致。

现代公民意识的最核心的观念,应该是强调社会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的主体解放,主要表现在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以及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与维护。

可见,社会上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已非常深刻。

我不想试图更加深刻的去解读之,也不认为我能使对公民意识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本文中我只想浅议一下公民意识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一个外延——主人翁意识。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大发感慨,但我觉得这归根结底是我们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最近,一年一度的“国考”又结束了,参加考试人数、考录比例均创历年之最,考录比例已达到令人咋舌的69比1,大家“削尖了脑袋当人民公仆”的局面日益严重。

说到其中的原因,很多人会堂而皇之的说:“想要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显然这只是一个借口。

但这一借口也间接地反映了大家缺乏主人翁意识,为了参与国家政治而去考公务员,难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就参与不了政
治建设吗?这不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自相矛盾吗?所以这还是缺乏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决定的,长期的封建制度使中国人的思想里,没有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制度也不允许百姓是国家的主人,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制度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的改变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努力。

中国百姓自古以来就不愿意惹事,看看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人愿意管,你管他干嘛?没人说,你说他干嘛?能过就行了,何必搞得那么僵?
有人愿意出头是什么后果?最后只能定性为不成熟,定性为不理智,定性为幼稚。

但是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成熟观也造就了中国民众的缺乏公民意识问题,即主人翁意识的淡薄。

从小就被灌输这种理念,如何能够拥有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而这不就是一个主人翁应有的意识吗?
主人翁意识首创于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主要针对企业。

而我这里所指的主人翁意识有着更广泛的释义。

它是以一种与国家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你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里面,渗透出国家以及你个人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

简单的说,就是“国兴我荣,国耻我衰”。

当然,这种思想不应该是“个个都是主人翁,个个头仰得老高,个个都认为自己是世界或这个城市的中心”,它与本位主义是完全不同的,它并非如一般的主义那样指一套有系统的思想,而是泛指一种态度和心理状态,它通常是指一种放大了的团体主义,主要特点是: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对别部、别地、别人漠不关心。


认识到我们存在主人翁意识缺失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解决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

培养主人翁意识,首先要有一种“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意识,然后让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这种大家都是在社会工作、人人平等的感觉。

而这样的一个平台,其实就是破除了本位主义(或者说官僚主义)的平台。

其次,要培养主人翁意识,就必须让人们知道,当他们参与国家建设、为社会献计献策的时候,即使失败了甚至犯了错误也没关系,因为每一次的尝试代表每一次的创新,每一次的创新所带来的是创新的价值。

每一次创新不可能都是必胜的、一定成功的,即使失败了,也会让你学到东西,你离下一次的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如果失败了就要受到很大的批评指责,那人们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就会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

自然就不会有主人翁意识。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坚定落实人民民主制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先天优势。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十七大更进一步阐述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使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
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的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旺盛的生命力。

始终奉行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简单的说即人们就是国家的主人翁。

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无疑地促进着公民主人翁意识的提升。

而主人翁意识反过来又强化了人民民主,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共依的、共存的,在交融中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然,培养主人翁意识,内因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青年人是一个民族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是这个民族未来的主要建设者。

把自己融入变革的时代,担当自我,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

一个伟人曾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

责任是使命,责任是动力,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才可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勇于担当。

反之,一个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勇于担当的。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超越中提升,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身的社会性本质,我们就会在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与灵感,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与时代与社会血脉相连的关系。

“哦,原来我与千千万万的人们一起在创造着新时代的历史”。

这样,我们不就是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了吗?对自己的责任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就是对自己担当的延伸与放大。

而我认为这就是主人翁意识的最高境界。

引用文献资料:
①公民意识,百度百科
②在精神的轨道上继续向远方穿行――张修林答《独立》主编发星问/bbs/dispbbs.asp?boardid=32&id=9934&page=4&move=next
③本位主义,维基百科
④强化四种意识做到勇于担当/content.aspx?infoid=1320
⑤谈青年大学生的担当意识/xww/detail.php?id=11686
⑥论公民意识
/%C1%ED%CE%A1%C8%BB/blog/item/683109d73b282fd4a144df7a.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