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教师简介陈华杰男,1978年2月出生,福建省闽侯县人,自动化专业讲师。
1997年9月至2006年9月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并分别于2001年7月获工业自动化学士学位,2006年9月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
2006年9月起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曾开设研究生课程《智能控制》,本科生课程《科学计算与Matlab》等。
现主持省教育厅项目1项。
发表EI 收录等论文多篇。
陈德传男,1959年3月出生,福建省长乐市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现在自动化学院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工作。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大自动控制专业,1994年至1995年在浙大研究生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在职进修。
1982年7月至1995年9月在中央某部委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自动控制与智能仪表方面的科研工作,1993年11月起为高级工程师,1995年10月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复杂机电装备的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电力电子系统、智能仪表、无线控制。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在软包装材料彩色印刷、复合、检品、分切、制袋等自动生产设备中的多电机同步、张力、纠偏、定位、彩印套准及温度等自动控制;橡胶同步带自动生产线;工业在线PH测控;智能仪表及电能变换装置等方面完成企业委托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新产品开发60多项,并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论文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科技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本科教学工作:《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系统》。
王家军男,1975年6月出生,籍贯山东省东平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现任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
1997年7月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3月于天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于天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到2005年6月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曾任浙江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现任浙江省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控制和智能控制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力传动中的应用研究、变频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等。
当前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浙江省教育厅计划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完成项目有国家博士后基金一项,浙江省博士后择优基金一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
2007年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在《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SCI检索10余篇。
冯秀丽女,1978年4月生,山东青州人。
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系统工程专业。
主讲课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主要研究方向:故障诊断、单片机应用等,可承担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实践,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高慧敏女,1978年5月生,江西高安人,博士,讲师。
2006年9月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建筑电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能质量等。
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输电与联网中的多直流落点问题‖,承担了江苏电科院横向课题―江苏电网稳定运行综合评估-数学模型与仿真计算‖。
在国内外杂志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席旭刚男,1975年10月生,硕士,浙江金华人。
2002年4月硕士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留校任教。
主要从事传感器及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
主讲课程为《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基础》。
2006至2007学年被评为教学优秀奖。
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电子预研、省重点攻关等项目和多个横向课题,其中―XX机器人触滑觉复合传感器‖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茂刚男,1976年9月出生,山东莱芜人,讲师。
1999年7月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3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工作。
研究方向:电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及微网技术。
参与了浙江大学与宁波海天集团―注塑机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合作项目,研制出变频器样机,参与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与我校共同实施的―先进稳定的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实证研究项目。
第一作者发表国内一级期刊论文4篇,获2006年度浙江大学二等奖学金。
郭淼女,1979年8月生,山东菏泽人,讲师。
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学院生物传感器专业,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生物医用材料。
在国内外期刊以及相关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
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细胞组装技术的能量代谢系统建模和应用‖的研究。
讲授课程:生物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生物电子学,信号处理与DSP应用,科技英语等。
韩其国男,1963年4月生,浙江舟山人,高级工程师。
1984年7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高压直流输电‖。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主讲课程:《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供电技术》等课程。
目前从事研究方向为:电力电源、交直流传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主要成果:电力部葛洲坝至上海500KV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论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调制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全数字直流电源系统、全系列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发电厂、石油化工、玻璃水泥生产等交直流传动系统。
黄越雯女,1978年7月生,籍贯浙江德清,讲师。
2004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电机检测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传动,传感器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多篇。
目前承担的课程教学与设计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等。
吴锋男,1965年6月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人, 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教师。
1986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0年8月在合肥淝河汽车厂工作。
1990年9月至1993年3月在清华大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读研究生,1996年3月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并先后在美国作高级访问学者15个月、在加拿大工作4年,直至2003年5月回国。
研究方向:制造业信息化、离散事件系统、电子商务、移动计算、虚拟现实等。
负责、参加工程项目近30项,包括美国政府、加拿大企业、国家863、国家自然资金、欧共体、中国企业横向合作、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河南地方的项目等。
在《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包括EI收录9篇、ISTP1篇。
江爱朋男,1976年12月生,山东人。
2005年12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讲师。
主讲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制冷空调与自动化》。
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智能优化,系统建模,计算机控制。
在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范影乐男,1975年3月出生,浙江省宁波人,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副所长。
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教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
2008年作为Visiting Professor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健康技术与科学部访问进修一年。
研究方向:神经信息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有模式识别、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
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编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
陈雪亭男,1963年12月生,浙江海盐人,副教授。
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
主讲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智能仪表。
罗艳斌女, 1978年生,湖南邵阳人,博士,讲师。
2007年6月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研究方向:网络控制、饱和控制及模糊控制等。
已在―Fuzzy Sets and Systems‖、《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SCI、EI收录论文5篇。
曾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王瑞荣男,1973年3月出生,浙江义乌人,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99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与仪器科学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
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做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师从Peter T.C. SO 教授从事多光子多焦点显微系统研究。
回国后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任教并在信息与控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自动化测量与控制系统以及生物显微成像与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作为第一作者在软件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其中大部分为EI收录或一级期刊论文。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国家级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以及横向项目多项。
获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一项。
目前承担的课程有《楼宇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承担的课题有:省教育厅项目―低功耗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国防十五预演项目‖、麻省理工学院合作项目―近红外激光高次谐波多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等。
薛凌云女,1967年2月生,内蒙呼和浩特人,硕士,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9年6月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
现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任教,主要从事自动控制与检测、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分析处理等的理论研究,以及微机原理、传感器、检测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