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工会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切实防止工会资产的流失,促进工会廉政建设。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工会审计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在工会审计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工会经审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有些单位的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将工会经审工作视为一种形式,不抓经审工作,使经审工作处于工会工作的弱势地位。
具体表现在“两无”:一无人员。
基层工会经审组织是有的,但有的单位却没有懂审计、财会的专业人员搞经审工作,使得经审组织机构成为“空架子“;二无活动。
有些单位经审会形同虚设,不能按要求开展工作,使得工会经审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先离任后审计,审计时效性不强。
在工作实践中,对升迁、换岗、退休等离任的工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常常安排在离任后进行,当审计人员接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时,当事者已经有的升迁,有的更换了岗位,有的已经退休,在这个时候审计结果尚未出来,组织人事部门已经作出了决定,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收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实施的时效性。
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给追究带来了困难。
这样的离任审计只能是一种事后监督,达不到应有的审计效果和目的。
审计的内容、方法比较单一
工会审计的项目内容较多,有工会经费预决算审计、工会经费财务收支审计、工会建设项目审计、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广泛、方法多样。
对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既包括工会财务收支的审计,又包括财经法纪审计和工会经费使用效益以及工会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审计。
其审计方法既要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又要采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在审计实施阶段还应召开职工、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
而目前在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实施过程中,一般限于离任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并沿用单纯的就账查账的模式,只重视账面情况审计,轻视原因分析,没有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和群众评议结合起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重视工会离任审计工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
为避免离任审计形成“马后炮”,失去离任审计应有的目的,必须加强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不审计不得离任,切实发挥工会经审的监督作用。
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进一步加强工会审计部门和人事、纪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之间的职能互补作用,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严格审计程序,共同完成对工会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
遵循两大原则,把握处理尺度。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一要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对于法规明晰的存在问题,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依法处理,切不可以放弃原则,更不能“以审谋私”。
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
对于法规未予明确的,要本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法治精神,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
加强培训,提高经审人员的素质。
要大力加强对经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调整和优化经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奋发向上、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经审队伍,保证工会经审工作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