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建中 780-783 兴元 784 贞元 785-805
削藩战争受挫,德宗对河北藩镇仍采取姑息政策。
宪宗元和(806~820年)
元 和 中 兴
元和元年(806),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 元和二年,平浙西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叛乱。 元和十年(815)至十二年,平淮西。 元和十四(819)年,平淄青。
李吉甫、裴度: “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 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 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
废立君主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僖宗 ← 懿宗 ← 宣宗 ← 武宗

昭宗 →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 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资治通鉴》卷226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一、唐朝后期政治
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 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 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 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 征,…此非杨炎之过也。 岑仲勉《隋唐史》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 陆羽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始征茶漆竹木税
德宗贞元九年(793)
始征单一茶税
文宗大和九年(835)
一度推行茶叶专卖制度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
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 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
尤切……
穆宗长庆元年(821)李珏奏
刘晏的财政改革
改革盐政,改革漕运,行常平法
宦官专权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玄宗,高力士“每四方进呈,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肃宗,“尚父”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旧唐书· 杨复恭传》: „„專典禁兵。既軍權在手,頗擅朝政。昭宗惡之,政事多訪 於宰臣。„„復恭前後與守亮私書六十紙,内訴致仕之由云: “„„吾於荆榛中援立壽王,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既得尊位,乃 廢定策國老!”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 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 五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 义儿传》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华清池“莲花 汤”
元杂剧《唐明皇 秋夜梧桐雨》插图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 安。《新唐书· 安禄山传》 安。《新唐书· 安禄山传》
懿宗
僖宗 昭宗 哀帝
宪宗 敬宗
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
1、宦官专兵
2、宦官参掌机要
“四贵”:左右枢密,左右神策军护 军中尉。
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 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
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
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世者也。所以然 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 《资治通鉴》卷263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 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 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所谓 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已成,虽有英 君察相亦无如之何矣……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 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 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 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一、唐朝后期政治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
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 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 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 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 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 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 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 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 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三十税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自今观之,牛僧孺、李宗闵之党多小人,(李)德裕之党多 君子。然因私以害公,挟势以报怨,则一也……
《唐鉴》卷11《宣宗》
二、安史之乱后的财政经济改革
专卖制度的确立:盐(茶、酒)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盐以佐军用。
• 及刘晏代之,法益精密,初岁入钱六十万缗, 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厌苦。 大历末,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 盐利居其太半。 以盐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万斛佣七千 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择能吏主之,不烦州 县而集事。
唐代的民族关系
隋朝疆域
室 韦
东突厥 西突厥 吐谷浑
靺 鞨

契 丹
高 丽
唐高宗朝疆域
658年灭西突厥 668年平高丽 663年平百济
唐玄宗前期疆域
突 厥
682年复国 745年灭亡
新 罗
吐 蕃
唐后期疆域及周边形势
黑水靺鞨
葛逻禄
渤 海
形势
南 诏
黄 巢 起 义
875~884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柳 公 权 书
《廿二史札记》卷20 “唐代宦官之祸”条
南衙北司之争
唐顺宗,贞元廿一年(805)
“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
件) 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 罢宫市,以武将统神策军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甘露之变”
宋申锡;李注、郑训vs.仇士良、鱼弘志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 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资治通鉴》卷二四五“牛李党争” 牛僧孺Fra bibliotek李宗闵——李德裕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 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 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 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 者不入于牛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 唯恐其党之不进也。……汉之党尚风节,故 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 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 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 ——范祖禹《唐鉴》卷十
761年
史朝义杀史思明
762年 唐肃宗卒、代宗即位 唐再借回纥兵平叛 唐收复洛阳 763年 史朝义自杀 安史之乱平定 大唐中兴颂 771年立 湖南祁阳县崖壁刻石
元结撰文 颜真卿书
藩镇割据形势图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德宗削藩的尝试
建中二年至次年十一月,“四镇之乱”。 (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 建中三年十一月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帝四王 之乱”。(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 李希烈、朱泚) 兴元元年正月,《奉天改元大赦制》 五月,神策军将领李晟克复长安。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德宗…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 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 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故昏君蔽于所昵,英 主祸生所忽。玄宗以迁崩,宪、敬以弑殒,文(宗) 以忧偾,至昭(宗)而天下亡矣! 《新唐书· 宦者传序》
吐 鲁 番 唐 墓 出 土 泥 制 宦 官 头 像 被宦官拥立的皇帝 穆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被宦官杀害的皇帝
一、唐朝后期政治
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
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者不入于牛
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 不进也。与夫三君、八俊厉名节立廉耻以抗
权邪者,斯为下矣。何则?汉之党尚风节,
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 义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 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 《唐鉴》卷10《穆宗》
国家定两税 皆以枉法论 织绢未成疋 阴风生破村 悲端与寒气 丝絮似云屯 进入琼林库
本意在忧人 奈何岁月久 缫丝未盈斤 夜深烟火尽 并入鼻中辛 号为羡余物 岁久化为尘
厥初防其淫 贪吏得因循 里胥迫我纳 霰雪白纷纷 昨日输残税 随月献至尊
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 浚我以求宠 敛索无冬春 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 幼者形不蔽 老者体无温 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 夺我身上暖 买尔眼前恩 白居易《重赋》
安史之乱形势图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颜真卿· 杲卿、张巡、许远
马 嵬 驿
明 皇 幸 蜀 图
《雨霖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756年 唐借兵回纥平叛 757年 安庆绪杀安禄山 唐收复两京 史思明降唐 758年 史思明复叛 759年 九节度兵败邺郡 史思明杀安庆绪 叛军重占洛阳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