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供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各一名。

小组长职责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展开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因此,小组长要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

因此,记录员应让学习认真、工作负责、写字较快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是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好处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心理的发展规律等,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操作模式。

课外小组学习时,多采用“检查式”,即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默一默等方法。

还可采取“讨论式”,即由一人作中心发言,大家补充,再由小组长归纳,或由组长分配,大家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

在课内,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认识四边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分类,有记录员记下讨论的结果,小组长汇报;还有在《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平移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按表中的要求平移小房子,然后再展示各组的作业,最后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平移小
房子的过程和结果。

又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可能性》的时候,分小组活动,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种方法。

由此可见,通过组内交流,学生更多的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成果;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

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成果,让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受到肯定的是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而非某一名成员。

旨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并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及锻炼学生对于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方式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合作学习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堂言,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差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为此,教师可先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的优先发言,让差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差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不提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3+3+3+3=12,4+4+4=12,5+5+5+5=2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出示四个形状不同,确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这四个图形有什么联系和特点。

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和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