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浆配合比

砂浆配合比

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
第B版第2次修改
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新拌砂浆性能、砂浆长久性能等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砂浆性能检测。

3编制依据
3.1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3.2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4检测项目概述
4.1配合比设计
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砂浆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试验,再进行调整后确定。

4.2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5检测准备
5.1人员
具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三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仪器设备
万能试验机(压力机)、砂浆稠度仪、砂浆分层度仪、低温箱等。

6检测条件
试验室养护室温湿度:?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90%。

7检测顺序和方法
7.1配合比设计
7.1.1根据砂浆等级,选用“水泥等级”,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级, 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7.1.2砂: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强度等级为的水泥混合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
第B版第2次修改
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
7.1.3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7.1.4石灰膏:熟化时间应大于或等于7天。

7.1.5根据砌体情况,设计出砂浆要求的稠度。

7.1.6配合比计算:
水泥用量的计算
1000(m,o-β)
Qc=────────
α×ce
式中:Qc--水泥用量,精确至1kg
m,o--砂浆试配强度,精确至
ce--水泥的实测强度,精确至
α、β—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α=,β=。

注:?水泥用量也可根据已知水泥强度和砂浆强度,Rp查表(有关资料)。

7.1.7计算掺合料的量
每立方砂浆的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QD=QA-QC
式中:QD--每立方米砂浆的掺合量,精确至1kg
QA--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和掺加料的总量,精确至1kg,宜在
300~350 kg/m3之间。

QC--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的用量,精确至1kg
7.1.8砂子用量
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子用量,应以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的堆积密度值作为
计算值。

7.1.9用水量可根据砂浆稠度等要求选用210㎏-310㎏。

7.2抗压强度试验
7.2.1试块制作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
第B版第2次修改
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
1 采用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3个。

2 应用黄油等密封材料涂抹试模的外接缝,试模内涂刷薄层机油或脱模剂,
将拌制好的砂浆一次性装满砂浆试模,成型方法根据稠度而定。

当稠度≥50mm 时采用人工振捣成型,当稠度
<50mm 时采用振动台振实成型。

1)人工振捣:用捣棒均匀地由边缘向中心按螺旋方式插捣25 次,插捣过程中如砂浆沉落低于试模口,应随时添加砂浆,可用油灰刀插捣数次,并用手将试模一边抬高5mm~10mm 各振动5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mm~8mm。

2)机械振动:将砂浆一次装满试模,放置到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跳动,振动5~10 秒或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3 待表面水分稍干后,将高出试模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刮去并抹平。

7.2.2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2)h,当气温较低
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

标准养护条件: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不小于10mm,混合砂浆试件上面应覆盖以防有水滴在试件上。

7.2.3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

7.2.4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
顶面垂直,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或下垫板上)中心对准。

开动试
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上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衡受
压。

承压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每秒~,当试件接近破
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
坏荷载值。

7.2.5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u=KN u/A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
第B版第2次修改
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