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作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巨大难题,特别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前提之下的市场风险因素,这将直接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概念,随后通过对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应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具体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规避风险指明了道路,此课题将作为长期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目录绪论 (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类型 (2)2 利率市场化简介 (2)3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因素 (4)3.1利率波动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 (4)3.2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 (5)4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 (6)4.1 强化对利率走势预测的分析手段与措施 (6)4.2 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6)4.3 建立商业银行内部以效益为中心的高效协作产品定价体系 (6)4.4 借鉴西方市场风险分析管理技术方法以确立市场风险管理战略 (7)4.5 建立商业银行科学完善的分级授权体制及监管制度 (9)4.6 建立高效畅通的利率信息采集与沟通渠道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绪论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市场运作规律和要求,否则,将会导致自身地位下降、竞争力不强,当然,也难以扩展自身业务,实现最大的收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的便是利率市场化,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是一场硬仗,可以说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提高和强化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应对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作为商业银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新型的利率市场化,政策和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方面的政治、经济以及消费者的投资方式都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对其的影响程度日渐明显。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利率市场化下的时间不久,所以各方面的经验、水平仍然不足,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不足,因此,面对新型的市场,必须要加大和强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充满挑战与危机,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那么,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与技巧,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必须要首先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水平机制,这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
1 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类型(1)市场风险:广义上讲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遭受损失的风险;狭义的指股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
(2)流动性风险: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相对而言,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3)声誉风险:简单的说,企业声誉就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制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
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声誉风险是其最大的威胁。
(4)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种表现形式;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可转化成市场和信用风险,故不好区别。
(5)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时间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结算风险。
(6)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
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7)战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8)合规风险: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2 利率市场化简介经济发展离不开融资和投资。
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但决定着融资的成本,也影响着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进而左右资金在经济体中的配置和流向,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常意义下,利率主要是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大类。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双方自行决定。
在中国,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传统上由央行决定,还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水平。
2013年7月下旬,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0.7倍的限制。
尽管存款利率还没有放开,然而这一贷款利率限制的取消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就利率而言,除了存贷款利率,还包括在中国已经完成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具体到存贷款利率,还可以用存贷期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和资金规模(大额利率和小额利率)来划分。
虽然利率全面市场化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但是,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模式和经验,以自身条件作为参考依据,研究和开辟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子 [1]。
首先,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具备了循序渐进的特点。
就美国而言,对贷款利率并没有进行约束,但过去对于存款利率进行了适当调整和约束。
在1970年的时候,为了响应利率市场化,美国曾取缔了对一季度内的大额存款以及十万美元以上的存款利率的调整和限制,到了1973 年的时候,美国又取缔了对全部高额存款利率的调整与限制,十年之后的1983年,美国取缔了对全部存款利率的调整与限制。
1986年,美国立法得以推出,新时期下,取缔了美国联储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宣告结束。
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充满挑战与坎坷,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方可实现规范化。
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利率市场化路子分别走了17年和18年。
其次,利率市场化对一个国家的银行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给商业银行打造了新型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转变了商业银行的获益途径和风险管理方向。
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三大影响:一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竞争局势愈发激烈。
就日本而言,日本相关部门公布了1980年到2000年本国银行总数,1980年的时候,日本银行总数为157家,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其数量锐减到136家。
二是利率市场化拉大了银行之间的差距,中、大型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更大。
还是以日本而言,1994年到2000年,日本三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4.8个百分点,由1994年的20%提升到2000年的24.8%。
三是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获利的途径,融入多元化机制,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持续性收益的环境。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本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比例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970年的时候,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8%,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提高到了50%,这段时间内,商业银行所获得的利润逐年上升。
1970年至1985年期间,美国年资本回收率为11.7%,200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上涨到15%。
最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其他相关的金融创新,比如银行存款保险机制的创建。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利率的调控完全由市场决定,这样不但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隐患,而且不利于客户资金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美国、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等一系列国家相继创建了存款保险机制,此机制的推出和实施,将保障了银行客户资金的安全,通过保险手段来弥补客户的亏损。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率市场化起步晚、起点低,市场化进程缓慢。
利率市场化步入我国的时间为1996年,截止现在,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在利率化市场的引导下,我国建成了货币、债券等市场机制。
可以看出,我国距离完整的利率市场化仅剩下一步之遥,唯独没有建成的就是存款利率最高上限机制,这一步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为了确保银行储户的资金安全,我国也通过保险公司对银行资金进行了安全监管。
在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前,我国可以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和已经全面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可以从小到大、从长到短,逐步全面实现。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建成和完善,必须依靠强大的竞争局势,唯独在竞争的场地上,经济方可实现持续性的增长。
3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因素在经营过程中,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极为繁杂,总而言之表现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中,所谓的内部环境主要涵盖了资金的流动、结构、亏损、盈利、经营以及决策等风险;而外部环境主要涵盖了资金的信用、利率、价格、汇率、国家以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
研究表明,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有风险当中,利率风险出现的概率最大,也是最难以进行控制的,在这里我们将利率风险称之为市场风险[2]。
3.1利率波动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在所有市场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市场利率将会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当然,商业银行的运营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的营业额,银行营业额收入会受到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利息、业务、贷款以及其他营业性的收入之上,这一系列的收入占据着商业银行的绝大比例,尤其是证券利息与贷款利息,二者在商业银行收入中的比例最大,作为核心构成者。
我们通过对某一商业银行进行研究,1999年的时候,此商业银行的总收入额为118484百万元,而利息方面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9.6%,额度为94271百万元;通过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银行收入进行研究,发现其利息性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5%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可以表明,利率波动将长期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作为一种关键制约因素而长期存在[3]。
3.2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1)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在利率市场化下,由于利率的不断变化,将直接影响着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
如果利率得以上升,那么银行资产负债市场价值将会降低,与此同时,还将会导致银行发生亏损现象;反之,假如利率得以下降,那么,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会随之提升,最终将会造成银行收益减少,更有甚者导致安全风险因素的出现。
(2)银行资金的转移价格在利率市场化下,随着利率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对市场资金的需求逐步增多,倘若商业银行控制不好利率的变化,就不能进行内部各部门之间成本的合理预算,导致成本预算不合理,贷款利率难以确定,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
(3)产品价值的有效定位随着利率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之前的产品价值受到一定的影响,伴随而来的新产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