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合同法
篇一: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属性与规制路径
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属性与规制路径
摘要: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是国家规范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活动
的重要法律工具,具有经济法的属性,应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规
制。就公法规制来说,政府应保留一定的公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
务,同时,私人部门也应承担一定的公法义务,其部分私权利要接
受公法的限制。就私法规制来看,主要体现在基于契约精神对政府
公权力进行限制,并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合作风险,以及在违反合
同义务的时候,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关键词: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公法;私法;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公用事业是指“提供某种基本的公共服务且受政府管制的行业”
[1],其范围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处
理、污水处理等依赖一定络基础设施的行业,其提供的产品或服
务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公共服务的职能。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公众对市政公用事业及其基础设施的需求日增,为此,我
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试验。所谓
公私合作制,也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公私伙伴关系(英文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缩写为ppp),泛指公共行政部分与私
人部门不同合作方式的总和。
对于公用事业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就国内研究而言,近几年
出现了以公用事业“民营化”、“市场化”、“特许经营”为论题逐渐
转向对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相关问题的研究。XX年3月1日,
在中国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络出版总库(包括中国学术
期刊、
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询
1980-XX年近30年间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以“公用事业”与“公
私合作”为题的文献共92篇,涉及宏观经济(53篇)、经济理论(5
篇)、交通运输经济(20篇)、经济体制改革(8篇)、行政学(4篇)、
法学(21篇)、环境科学(1篇)等。就法学而言,主要讨论公私
合作的理论基础、政府责任与监管、公私合作的风险、公私合作的
模式等。不过,也有学者谈及此类合同,如于安(XX)提出行政
合同是公私合作的法律形式;彭涛(XX)指出公共部门出于种种
考虑,签约后要求变更合约或毁约,导致投资方利益受损甚至项目
夭折,等等。不过就当前国内已发表的成果来看,对公用事业公私
合作的研究缺陷也比较明显。第一,对公用事业公私合
作的概念与
内涵、合作模式,缺乏从法律角度的提炼与归纳。第二,对公用事
业公私合作中的政府规制与责任、合作模式关注较多,对公用事业
公私合作的合同,缺乏充分的理论关注。对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
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缺乏深入探讨。
就国外研究而言,欧美等国家掀起了对公用事业私有化转向、公
用事业公私合作进行研究的热潮,并逐渐关注公私合作中的合同问
题。例如,darrin grimsey 与mervyn 对美国、欧盟等主
要国家公私合作制的实践进行考察,对公私合作合同及相关利益者
的角色、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研究[2]。联合国在XX 年发布的
《促进公私合作中的政府治理指南》对公私合作的政策、法律框架、
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成功案例进行
了剖析[3]。但就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应用而言,也存在一些不
足:第一,国外的一些经验判断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第二,国外
对公私伙伴关系的法律形式——合同以及合同主体违约责任的研
究也很不足。如有德国学者指出,行政法学不要轻视或怠慢公共行
政领域出现的各种公私合作法律现象,应当着眼于公私伙伴关系的
法律要件和法律后果,但现在这还是空白[4]。
为了鼓励民间资本更好地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规范公
用事业领域的公私合作活动,有必要对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特征及
其规制路径进行研究,以为民间机构与公共部门的合作提供法制化
的支持。本文首先从法学角度,对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及其法律形
式——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内涵进行界定;接着,结合当前有
关学说,对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特征进行深入
探讨;最后,
就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规制路径提出若干对策。
一、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界定
公用事业领域的公私合作实践很早就出现了,公共行政部门与私
人部门一直在不同层面以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进行合作。但是,作
为概念它最初在1992年由英国率先采用,并在美国、加拿大、欧
盟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响应,联合国、世界银行、oecd
等国际组织将ppp的理念和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例如,欧
盟委员会将ppp解释为:“公共机构和商业社会之间为了确保基础
设施的融资、建设、更新、管理与维护或服务提供而进行的合作形
式。”[5]但就概念来看,公私合作制的内涵不甚明确。故学界有
人认为,公私伙伴关系不具备法学概念的属性,不能作为法学研究
的基础。
伴关系和安
全伙伴[m XX:24:沃尔夫,巴霍夫,施托贝尔.行
政法[m].高家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XX:453. 也有学者反
对这种观点,“认为公私伙伴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集合概念,有助
于认识以共同负责为导向的合作国家的特征,以及公共行政部门进
行合作的不同方式。”[4]453在实践中,公私伙伴关系已广泛应用
于包括公用事业及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尤其在近几年,公私伙伴关
系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显示了公私合作制旺盛的生
命力与强大的制度功能,是无法回避的法律现象。但是,特定伙伴
关系的类型化和明确化必须求助于科学的概念界定,惟有如此,才
能为揭示该法律制度的范围提供一个可续的支撑[4]453 。
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把公用事业领域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