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点领域突破
发展 加强质量和 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 制造业结 构调整

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
勿: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交谈其他事宜
上课时间欢迎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
十个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
高档数控机 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 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 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 交通装备
术产业
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业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 性能医疗器械
3 月 25 日 , 国 务 院 常 务 会 议 部 署 加 快 推 进 实 施 “ 中 国 制 造
2025”,会议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
4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
物质基础。
5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
务型转变
——中国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
6

二、德国工业4.0

一、《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三、《中国制造2025》不是德国工业4.0的中国版 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 六、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
通过实施这一战略,将实现小批量定
16
二、德国工业4.0
德国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稳固
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称为 “工业4.0”(Industrie 4.0)的宏伟计划,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
创新,被看作是提振德国制造业的有力催化剂。
17
“工业 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 第四次产业变革,“工业4.0”战略将建 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 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改变创造新价值 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质量为先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基石。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走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 竞争优势转变
11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 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
强化工业
基础能力 全面推行绿
色制造 大力推动重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推进信息 化与工业 化深度融 合

提高国家制
造业创新能 力

提高制造
业国际化 积极发展服 务型制造和 生产性服务
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
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 出去
什么叫“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
力争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 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 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8
一、《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第一、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一是雄厚的产业规模 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 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
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
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迈入
制造强国行列。
到2035年,达到世界强国中等水平。
到2045年,将进入制造强国前列。 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依据。
第二、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二十字指导方针
创新驱动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 的不竭动力,必须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 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12
第三、明确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主要任务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四基”发展 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 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 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

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
零部件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完善重点产业基础体系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 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进

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14
五项重大工程


开展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 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 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 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 版的主要途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 键环节,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 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必须要坚持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 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制造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人力 资源强国转变
实施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
Hale Waihona Puke 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
碳技术产业化示范 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 划 开展绿色评价
和重大装备


1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
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 走向制造强国的宣言、鲜明的旗帜、响亮的 号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