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

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能言善辩的演讲才能、青春焕发的精神风貌, 而且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从而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调控的要素课堂教学调控的要素包括调控客体和调控主体。

调控客体又称被调控对象, 包括学生和教学内容。

学生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人, 一方面接受教师的调控, 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调控者, 同时还能进行自我调控。

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调控是在调控与反调控的作用中进行的, 教师实施调控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调控才能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是被动的调控对象,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控要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 并得到学生的配合, 否则调控失效。

课堂教学调控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对调控客体欲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控,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 明确调控目标实施课堂教学调控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调控主体必须心中有数, 不能盲目从事。

否则, 调控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有时甚至还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这在现实的教学中是不乏其例的。

如有的教师为赶进度, 临时增加教学内容, 结果学生接受不了, 不仅增加的内容没有搞清楚, 连原计划教学的内容也没有掌握。

(二) 熟知调控客体作为教师, 必须熟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状况、求知欲望的强烈程度、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 以便因材施教; 同时还必须熟知教学内容, 并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 掌握调控结果调控的结果是在调控主体对调控客体实施调控的作用下发生的。

调控得法, 必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调控不得法, 便难以实现调控目标。

因此, 掌握调控结果并与调控目标相比较, 找出差距, 以便调整或中止调控。

(四) 运用调控手段调控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调控过程中, 要掌握多种调控手段, 要善于在多种调控手段中, 运用最佳的调控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调控主体除对调控客体进行调控外, 还需要进行自我调控。

如我们平常所说的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去讲课,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自我调控, 使学生免受教师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调控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这种双边活动离开调控是不可想象的。

调控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而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离不开调控主体的调控。

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利用各种手段, 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控和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调控, 用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调控, 消除师生距离, 增进师生友谊, 融洽师生关系。

(二) 激发学习兴趣有人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便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教师的有效调控激发出来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 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相同, 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缺乏经验的教师不善于实施调控, 其所任课程始终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而有经验的教师却能根据所任课程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基础, 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学调控,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完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的行为。

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调控。

调控主体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的分析,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即教师通过自我调控完善教学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调控,指导学生完善学习的方法。

在教师的调控与学生的反调控以及双方的自我调控的相互作用下, 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四)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调控的过程, 就是通过不断消除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 调动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的各种积极因素的过程。

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在最佳状态,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调控的作用,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调控方法。

(一) 适应性调控适应性调控就是通过调控(包括教师对调控客体的调控和教师与学生的双方的自我调控) , 达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适应、协调配合的过程。

在进行适应性调控时, 可以采用导引法和适他法。

导引法是一种控他法, 它是教师通过正确的导引, 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 从而在正常情况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方法。

调控主体在运用导引法进行课堂教学调控时, 要熟知教学对象, 向学生简要说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点, 告诉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和教师配合。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为学生上第一次课时, 就成功地运用了导引法。

上课开始后, 这位老师讲道:《会计》这门课程不同于我们往常所学的文化课, 它由特定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操作所组成。

这就决定了会计课的学习离不开记忆、理解和大量的动手操作。

同时, 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也不会对教材上的内容作逐字逐句的讲解, 对教材中的部分章节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作适当的增删。

这就要求同学们课前作好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 作好笔记; 课后及时复习, 操作训练。

经过这样一番导引, 学生们在会计课的学习中, 很快地适应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良好。

与导引法相反, 适他法是一种自我调控方法。

它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既定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主动适应学生的一种调控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发现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不适应学生时, 都可采用适他法进行自我调控, 从而增强教学的适应性,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调控主体在进行适应性调控时, 既可以单独运用导引法或适他法, 也可以二者同时运用。

在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完善时,应引导学生适应教师, 运用导引法进行调控。

在学生的现状不宜导引且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时, 教师应主动适应学生, 运用适他法进行调控。

当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潜力可挖时, 可同时运用导引法和适他法进行调控, 以求教学双方尽快适应。

(二) 预防性调控预防性调控是调控主体为防止出现偏差所进行的事前调控。

其调控的方法有提示法和亮底法。

提示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提示, 以防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偏差的调控方法。

这种调控方法尤其适用于指导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

通常可采用以下提示性语言: 某题结果不会是负数; 某指标的计算可以除尽; 解某题可采用这种方法, 也可用那种方法; 今天的作业涉及到本次课和上次课的内容等等。

这些提示性语言, 有的对于调控解题过程和结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的给予了解题方法指导; 有的指出了运用知识的范围等等。

而所有这些提示性语言又都起到了预防偏差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提示法进行课堂教学调控时, 必须注意提示的准确性和适度性。

准确的提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而不准确的提示无异于误导, 丝毫无助于学生学习, 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适度的提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过度的提示无异于告诉学生答案,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亮底法是教师将有关利害关系预先告诉学生, 从而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如有位教师为了预防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就向学生讲道: 遵守课堂纪律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 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人不遵守纪律, 就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 并影响操行分数。

又如有位教师为了预防学生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就向学生讲道: 平时作业成绩是总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这门课的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 不做作业、迟交作业或做不好作业都会影响平时作业的成绩, 从而影响总成绩。

因此,希望大家做好每次作业。

教师在运用亮底法进行课堂教学调控时, 必须做好亮底后的兑现工作。

只亮底不兑现, 亮底法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目标性调控目标性调控就是以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其调控可采用激励法和检测法。

激励法是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借以激发学生使之振奋,从而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课堂教学调控方法。

其激励的手段主要有表扬激励、批评激励、肯定激励、否定激励等。

表扬激励和肯定激励属于正面激励。

在教学调控中, 对于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行为和学习态度, 教师应予以及时表扬, 从而使这些积极因素在一部分同学中得以固化, 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对于有些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等, 教师应加以肯定并加以推广。

通过正面激励, 可以变部分同学的积极因素为全班同学的积极因素, 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批评激励和否定激励属于反面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有碍目标实现的不良行为的批评, 旨在激励学生改变不良行为,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奋斗。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教师应及时否定, 从而激励学生多动脑筋, 深入钻研, 正确理解。

通过反面激励, 可以促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检测法是通过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来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检测可以是抽检, 也可以是全检。

抽检就是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检测。

全检就是全班学生参加的检测。

从检测的形式上看, 可以进行口头检测, 也可以进行书面检测。

教师在运用检测法调控时, 检测的内容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目标所含内容, 检测的结果要作为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

(四) 反馈性调控反馈性调控是利用信息反馈来调控课堂教学活动。

其调控可采用直言法和暗示法。

直言法是直截了当地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信息接受者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

如教师上课时对学生提学习要求,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告知老师等, 就是运用直言法达到调控与反调控的目的。

暗示法是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作为教师, 要善于运用暗示法对学生进行调控。

如有位教师发现学生上课看小说, 他没有直接制止, 而是向这位学生提问。

当这位学生答非所问时, 这位教师说了一句近似幽默的话: 按说你回答这样的问题应该不成问题。

这位学生当时红了脸, 知道自己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

于是收起小说, 认真听课。

在这里, 这位老师采用暗示法对学生看小说进行调控, 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教师除运用暗示法对学生进行调控外, 还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暗示, 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控,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