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何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心得(范本)
【格式及要点】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而人的认识往往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心得体会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上,方法主要有两种: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3)结尾心得体会的结尾一般可以再次总结并深化主题,也可以提出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结尾,不专门作结。
(4)署名心得体会一般应在文章结尾的右下方写上姓名,也可以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内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出来,给基层党委、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严重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切实做好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这对于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的关系。
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是做人的工作,难度很大,只有坚持情理交融,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既为群众谋利,又做好群众的思想政
治工作,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民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地方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执政为民的责任,贯穿为民所系的情感,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这个地方的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
反之,一个地方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与群众离心离德,对群众漠不关心,其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老百姓的反对,也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多。
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首先考虑群体的利益,听取呼声,摸准脉搏,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实惠群众为根本目的,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真正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拥护。
近年来,我们对凡事关全局、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反复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上上下下几个汇合,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后才正式出台实施。
同时对于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我们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挚感情,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其次要坚持讲清道理,理顺情绪。
有些社会矛盾,是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高而引发的。
因此,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仅仅靠以情感人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宣政策,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宣传群众。
要向群众反复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学会通过正常的行政和法律程序解决矛盾和纠纷,减少甚至避免各种盲从行为和违法行为。
二是要说服群众。
一方面要采用释疑答惑、阐明政策等方法理顺群众的情绪,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要善于从法律角度指出过激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自觉克制、主动收敛、平息事态。
三要教育群众。
通过理想、信念、道德和典型实例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提高了,对待利益得失的态度就会更加理智,就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自觉化解和消弥大量的矛盾和纠纷。
二、要处理好“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理”的关系。
实践证明,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坚持预防和处理并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抓“事前预防”就是为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抓“事后处理”是为了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同志往往只注重“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单纯沿袭过去那种“救火式”、“应急式”的工作方式。
比如信访案件,总是在出现了“集体访”、“越级访”后才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甚至是上访群众已经赴省进京了,还没有了解到信息,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也有部分单位和同志在社会矛盾“事后处理”过程中办法不多、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特别是面临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结果造成了矛盾的扩大和升级。
因此,必须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处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顾此失彼。
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方面要抓牢基层基础,坚持超前防范。
社会矛盾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基础工作抓实抓牢了,各种矛盾就能“发现得了、处置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
为此,在工作思路上一定要强化前瞻性、超前性、主动性,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任务前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要健全信息网络,将情报信息延伸到社区、村组和企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网络机制,保证信息畅通。
要加大排查力度,采取定期排查、即时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要改变坐等接待、被动办信的传统工作方式,变“等访”为“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主动化解矛盾,抓好事后处理。
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主动化解。
对基层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始终坚持调解为主,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厂矿)、大事不出乡(镇)”。
对信访稳定案件,特别是对集体访和老上访户的问题,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解决,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