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您好!《抗规》第13.3.4条第"2"款规定砌体填充墙实心块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而《高砼规》6.1.5条第"1"款规定:当采用砖及混凝土砌块时,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采用轻质砌块时,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5。
针对以上规定有几个问题向您请教:1.《高砼规》中提到的“砖”是指“实心砖”吗?2.《高砼规》中提到的“轻质砌块”包括大孔空心砖(每立米容重11~12KN)吗?3.觉得两本规范表述的意思正相反。
博主回复:2012-04-21 22:24:26可按抗规设计。
•朱老师,一层全地下地车库柱距8100*810,基础底板采用700厚筏板,地下室顶采用500*1100的主梁,350*800井字梁,板采用250厚的现浇板。
车库外围墙的计算模型是上端铰支、下端固结,还是按两端固结算(本车库上面的刚度并不比底下的刚度小很多)?博主回复:2011-10-26 18:48:43应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可上简支下固定。
•朱总解释:高规3.5.2第二条对结构底部嵌固层,本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指的是嵌固层与其上一层的比值(若地下室顶面嵌固,则就是一层与二层的比值)。
按照上面解释如果一层与二层的刚度比是1.5,那么按照抗规6.1.14,地下一层与二层的刚度比就不宜小于3了。
在8度区,由于剪力墙布置较多,这样的刚度比难以满足。
还望朱总给以解疑,谢谢。
博主回复:2011-11-30 12:27:05刚度比的计算方法不同,哪能这样简单比较呢•朱老师,您好!请教: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8度,无地下室,12层,如果一层地面无楼板而做刚性地面,刚性地面可以作为剪力墙的侧向支点吗?博主回复:2011-12-29 16:18:09分不同情况,包络设计。
可参考我的问答书对柱子的处理办法。
•朱总您好!有个问题问下您,抗规6.4.5条中的第1条说,“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地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轴压比,可设置结构边缘构件”,这里说的底层指的是底部加强区还是结构最底那一层啊???博主回复:2011-12-30 17:34:25紧邻结构嵌固端的上一楼层,一般为地上一层。
•朱总好,我补充一下,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就是一面凌空的,三面覆土的地下室,凌空的面做商业,没设什么墙,其余三面都设置了挡土墙,计算的时候,剪重比不满足要求,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或处理?博主回复:2012-01-06 09:32:35取不同嵌固部位,包络设计。
可查阅我的抗震书•总,你好最近做一个100米以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对高规3.11条抗震性能化设计有点疑问,是不是现在所有的高层都要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还是说那种超限的高层建筑需要抗震性能化设计?普通的高层建筑要不要执行这一天的规定?博主回复:2012-04-18 09:01:30超限高层建筑,复杂高层建筑及结构设计中需要时,可采用性能化设计•朱总,您好碰到个剪重比的问题,请教一下,如果有一栋34层的纯剪力墙高层住宅,第一周期为Y向2.5秒,在6度区Ⅳ类场地下Y向计算得到的底部剪重比为1.09%,其余条件都相同Ⅲ类场地下Y向剪重比0.8%,Ⅱ类场地下为0.71%,Ⅰ0类场地为0.62%。
疑问来了,按照新抗规,剪重比略小于规范,则可每层乘以调整系数来处理,否则就要重新调整结构布置,增加刚度。
难道Ⅳ类场地下可行的结构方案到了Ⅰ0类场地就不可行了,感觉这里面有悖论。
望朱总能给答答疑,感谢!!博主回复:2012-04-18 20:07:08说明最小地震力划分过粗,没有考虑场地的影响。
你的这个比较正好验证场地对地震作用的影响。
•2011年砌体二级上午第34题答案中的公式《砌规》10.4.3-2公式不是说勘误改成了h。
(h零)了吗,怎么朱总还用h ?2011年砌体二级上午第32题答案中的公式《砌规》3.2.1-1公式勘误中说Mbxx 水泥砂浆,按ra=1.0.你怎么还调整?博主回复:2012-03-19 17:58:18以个人名义出具的“处理意见”可以作为设计参考,但不能作为考试依据。
事实上新的《砌体规范》也没有完全采纳“处理意见”。
•朱老师请教你个问题:新砼规11.6.2,一级框架结构应按11.6.2-1式计算,但规范公式后面有一条节点剪力增大系数,“对于框架结构,一级取1.5,”,这显然是针对11.6.2-2式来说的。
那么,框架结构一级抗震等级,要用11.6.2-1和11.6.2-2两个公式来算,取较大值。
对吗?博主回复:2012-03-22 09:46:16当然•高规4.3.2条字面意思是指7度0.15g和8度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8度非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其中包括8度小于8m的转换构件)不需考虑竖向地震,请问这样理解对吗朱老师?谢谢您!博主回复:2012-03-22 09:34:32规范没说不需要。
•接上面一位朋友的问题继续请教朱老师:《抗规》中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时,明确指出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以不采用增大系数法调整,只需按实配钢筋计算调整,《混规》中也把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单独列出来。
上面一位朋友问及框架梁柱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按照《混规》11.6.2条,一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并未要求用11.6.2-1和11.6.2-2两个公式来算取较大值。
从理论和实际设计角度考虑,取较大值显然更为合理。
但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试的时候是否能参照《抗规》的精神,只按11.6.2-1实配钢筋计算呢?我想大家更关心这个问题,请朱老师明示,谢谢!博主回复:2012-03-25 16:21:00•看看高规和混规的规定关于一级框架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问题,对于混凝土规范与抗震规范在此处表达有点区别,抗规上写到:一级框架结构可不按上式确定,但混凝土规范没有明确。
跟据老师前面的答复,混凝土规范对于一级框架节点应按两式取大值。
抗规是否不是这样考虑,仅按D.1-1.2确定。
朱老师,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博主回复:2012-03-25 16:19:45我看两本规范没有太大的不同。
•朱总您好,现做一框架-核心筒高层公寓,地上3层为商业,层高为4.6米,三层以上29层为公寓,层高为3米。
由于层高的关系,3层与四层的抗剪承载力之比不满足高规3.5.3条要求。
请问下出了调整相应上下层的柱,剪力墙截面外,是否也可以把三层设置为薄弱层,使其地震内力提高1.25倍,相应通过箍筋配置增大来提高3层的受剪承载力,从而满足高规的要求。
妥否,请朱总给把把关。
博主回复:2012-03-25 16:13:16采取单一措施,妥否很难说。
•朱总,你好。
有个问题困扰我好久了,请教下。
高规表5.6.4,最下面一栏中,重力荷载、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及风荷载组合,对于60米以下的8度大跨度结构和水平长悬臂结构,风荷载组合要考虑进去么?博主回复:2012-03-30 12:11:50执行规范规定•朱总您好,想请教两个问题1.在您的《问答与分析》一书中2.4.11中,指出竖向不规则,只有薄弱层才乘以1.15的调整系数,新抗规3.4.4现为刚度较小层,是否意味,按新规范软弱层,和竖向不连续部位也应该乘1.15调整系数。
另此处1.15与抗规5.2.5中的1.15系数是否为同一系数,即薄弱层最小剪力是否有两个1.15连乘。
2.在偏压剪构件计算中,混凝土规范公式中,抗力项有竖向力N,此处N是否应该考虑荷载有利作用,对恒载分项系数取1,对活载去0。
打扰朱总了,谢谢博主回复:2012-03-30 15:24:511.是两个概念,地震剪力和最小地震剪力,都要放大。
2.与抗剪相应的轴力。
•朱总好,这本书我看完了,有几个问题请朱总郑重澄清一下,对参加注册考试有指导作用:1.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对箍筋肢长的计算规范混凝土规范6.6.3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导致了百花争鸣啊,施兰青和兰定筠的书的算法和本书中算法不一样,他们的计算是肢长等于截面边长减去2倍箍筋保护层厚度,而朱总给的答案好像是肢长等于截面边长-(2倍箍筋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究竟哪一种算法正确??2.混凝土规范2.1.11条中的跨高比的跨度怎么取值,怎么规范组没给解释啊,个人建议你们命题组每年出考试大纲的时候澄清一下考试中规范中没给出参数的取值方法或者建议规范完善一下。
3.还有朱总书中上面写的答题方法是不是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认可?比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单写成混规,概念题作答分两种方法,1.直接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只需要对正确选项说明理由,错误选项可以不管吗?2. 排除三个错误答案的方法:只需要对错误的三项说明理由,剩下的那个证明选项可以不管吗?博主回复:2012-03-30 12:13:53书上每条都说得很清楚,没有什么可澄清的。
•朱总好,您好,请教一个问题:柱下两桩承台,需不需要考虑桩对承台的冲切,如果需要该如何考虑?博主回复:2012-04-02 10:13:46两桩承台属于梁式承台,你对梁怎么设计的对承台就怎么设计。
•请教朱总一个问题我做的一个剪力墙的项目刚度比按剪切刚度来算超了过不到但是按照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比却可以算的过(非地下室嵌固层)现在PKPM 的结果是两个数据都出判断那层为薄弱层请问一下这个不进行调整可以吗谢谢博主回复:2012-02-22 18:14:03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刚度比计算方法,可查阅我的新抗规书。
•朱总请教,剪力墙的端柱轴压比根据高规表7.1.6,是按墙肢查吧。
我单位都按照框架柱控制,因为设计时大家都按框架柱输入,(因为SATWE里头,如果按框架柱输是轴压比按照框柱控制,而贴着柱边墙又默认为一字墙无端柱进行控制轴压比;感觉柱轴压比提高了墙又降低了),请问如何控制合理?有个“墙肢”概念不清楚,墙肢是否仅仅指肢,不含端柱?博主回复:2012-02-26 13:30:47端柱不是柱,是墙的一部分。
更多问题可查阅我的抗震书或问答书。
•朱组长,请教一个问题,我最近设计武汉一栋超高层写字楼,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但是甲方要求型钢柱不通到屋面,只在1/2高度内设置型钢柱,上面用普通混凝土柱,不知道这样可行不,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如何解决,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说到这个问题,在你的<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中也只有说到设置过渡层的构造,但是对于能不能这样做没有说透,请组长指正。
谢谢组长,望组长尽快能够解答博主回复:2012-03-08 19:39:14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型钢不上去,体系还成立吗?•朱总你好,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一下,在风荷载修正时,风振系数与自振周期T1有关系,自振周期T1采用经验公式,而在抗震计算中T1采用计算公式,因此想问在考试中如何采用,求教!博主回复:2012-03-08 19:42:41算风用风的公式,算抗震用抗震公式•在学习新高规的过程中,新高规10.2.4条的转换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要乘以增大系数,请问这是在乘以3.5.8条1.25的基础上吗?即在乘以增大系数之前,要先乘以1.25吗?不知表达清楚没有,恳请朱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解惑,谢谢博主回复:2012-03-15 19:50:53在第3.5.8条调整后的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