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在一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际石油贸易的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美元是国际贸易石油的标价货币,石油出口国的大部分石油收入是美元,因此这部分收入也被称之为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
广义上的石油美元是石油和相关技术所得的全部外汇收入;狭义上的石油美元是石油输出国获得的石油收入,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它是石油出口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上的盈余资金。
本文所讨论的石油美元是狭义上的石油美元。
一、石油美元的规模、国家分布及其影响(一)石油美元规模的发展石油美元的形成和规模扩张是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一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都会带来石油美元规模的迅猛上升。
石油美元规模的主要扩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从3.3美元提高到了11.58美元,产油国的石油收入也相应从1973年的350亿美元猛增到了1974年的1123亿美元,其经常账户的盈余资金则从66亿美元上升到683亿美元。
石油美元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使得国际金融界为之震动。
第二阶段,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从1979年6月的每桶18美元,提高到1980年6月的每桶32美元。
随之,1980年石油输出国出口总收入达到了2976亿美元的高峰,经常账户盈余也达到1143亿美元。
在1973-1982年的十年中,石油输出国积累了4320亿美元的盈余资金。
第三阶段,2002-2008年,石油价格从2002年25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的105美元/桶,导致了石油出口国贸易盈余的急剧增加。
据估计,2002-2008年间主要石油出口国石油美元盈余累计达到了23000亿美元以上。
同时,“石油美元”已成为加剧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1 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情况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ikipedia(截止到2008年底)(二)石油美元的国家分布石油美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各国的石油贸易,因此,资源越丰富的国家,石油美元盈余一般也越多。
表1 2002-2007主要石油出口国经常项目收支情况及石油美元盈余(亿美元)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7;IMF,国际金融统计,2007.由于石油价格的攀升,新产生的石油收入已经流入了全球金融市场,石油美元投资者已成为强大的市场主体。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石油美元投资者(包括政府和私人投资者)2006年所拥有的外国金融资产规模大约在3.8万亿(如图2所示),使其成为四大新兴力量主体(石油美元、亚洲中央银行、对冲基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最大的一方。
图2 石油美元外国投资资产规模大约为3.8万亿美元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境债权数据库;麦肯锡研究;媒体;Setser and Ziemba;专家访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
(三)石油美元的影响石油美元的大量积累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一方面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同时,石油美元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二、石油美元的主要流向及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石油美元的主要流向石油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主要包括六类投资者,它们分别是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政府投资公司、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政府控股公司以及私人公司。
但是,由于统计上的困难,大多数投资的去向难以计量。
本文主要讨论其中比较重要的主权财富基金中的石油美元流向。
表2 主要石油输出国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十亿美元)数据来源: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SL、SWF Institute(截止2009年3月)作为一种政府投资工具,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增长和投资战略使得产油国政府部门成为国际投资团队中重要的一员。
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资产投资于海外市场。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组合较为多元化,其中权益投资占到了一半以上,固定收益投资占到了四分之一,银行存款占到了15%。
产油国主权财富积极也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这一类型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市场。
绝大多数的主权财富基金以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来配置其投资组合,是相对保守的长期投资者,投资领域跨越不同的资产等级,往往通过外部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其投资组合。
这些基金较少进行直接投资。
但是,这些主权财富基金对短期资产回报的波动性有更高的承受力,也能在资产价格较低时买入,以适时提高市场所需的流动性。
目前,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1)在地理上主要关注OECD市场。
一些研究报告指出,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偏好有较高流动的性的市场,例如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等公布的交易中,有80%是在OECD市场进行的,而美国仍然是主要的一个目标。
(2)在行业选择上,重视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避免敏感性行业。
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统计数据显示:1995-2008年6月期间,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62%投向金融业,9%投向房地产行业,7%投向能源和基础设施,5%在技术行业,6%在服务行业,其他则占到11%。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通常回避交通、国防、航空等国家敏感性行业,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近期金融危机对石油美元流向的影响由于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多年来一直都重视在发达国家(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因此它们2008年的损失非常惨重。
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报告预计,2008年初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基数为3万亿美元,而约25%的资产损失(至少是账面上的)可能已使该数字降至2.3万亿美元。
桑巴财团(沙特阿拉伯第二大银行)对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多跟踪和研究,在一份录得海湾地区主要七大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迪拜政府投资公司、卡塔尔投资局、沙特阿拉伯投资局.以及沙特阿拉伯货币局)的报告中,桑巴财团认为,七家基金截至2007年年底的资产总额为1.25万亿美元,但2008年预计将缩减为1.06万亿美元。
但随着油价的逐步回升,产油国的石油美元来源将会日益充足起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至少一些主权财富基金被迫更多地投资于国内而非海外市场。
短期而言,部分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正从西方股票市场转向本国市场,以增强当地市场的稳定性、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如图3所示)。
许多中东国家政府已经投资到国内的股票市场和银行。
例如,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不得不回防本国弥补财务空虚;科威特投资局也将资金撤回本国进行救市;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也开始购买上市银行股份以提升信心。
图3 主权财富基金跨国交易情况数据来源:Dealogic(截止到2008年5月)主观干预国际原油市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美元贬值促成这一行为的发生。
面对金融资产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危险,财力雄厚的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也纷纷考虑新的投资策略,转向大宗商品和能源市场。
随着这些基金转投商品和石油,预期这些市场将因为其大手笔的购买量而受到支撑。
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全球石油需求的走低对于以石油资产为主的主权财富基金影响巨大。
根据花旗银行的测算,仅仅为了满足国内财政支出需求,油价就需要超过55-70美元/桶。
这意味着,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石油目的是为国家自救。
巴克莱资本研究院也认为一些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通过上市交易基金(ETF)和一些结构性产品间接投资于石油。
国际原油价格脱离经济基本面的飞涨暗示了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发生。
三、石油美元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动向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重新进入快车道,在未来的几年内,油价上升空间。
对于石油出口国来说,由于高油价导致的需求降低,会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发展的需要达到一个平衡。
1.石油美元规模将继续增长基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于全球能源需求的研究,假设石油价格为每桶50元。
在该价格水平上,到2012年石油美元国家每年的净资本流出规模将达到3870亿美元。
预计由此将有1.4万亿美元的资产流入全球股票市场,另外8000亿美元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以及3000亿美元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以及房地产市场。
到2012年石油输出国总体外国资产的规模将达到5.9万亿美元。
如果未来几年石油价格平均为70美元每桶,流入全球市场的石油美元资本在2012年之前将以每年6280亿美元的速度更快地增长。
到2012年,石油美元外国资产总存量将增长到6.9万亿美元。
石油输出国将其大部分石油储备用于国内投资或者消费、替代燃料更为普遍或更广泛地使用高能效技术可能会减少流入全球金融市场的石油美元资本流的规模。
但是在未来几年内这两方面因素都似乎不太显著。
因此,石油美元投资者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参与者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石油美元投资者将进行长期投资并且承担更高风险大多数石油美元投资者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石油美元投资者的一些资产组合中用于投资股票和另类投资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投资者,但是他们仍然属于相对传统的投资者。
但是有证据显示,石油美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已经开始转向更高风险的投资领域。
最近国际金融协会的一个研究表明,甚至连相对保守的沙特阿拉伯货币局都已经将其投资组合从银行存款转向了债券投资。
更具冒险精神的主权财富基金则利用衍生品合同来提高资产的风险水平,进而获得投资的高收益。
3.中东和亚洲之间的资本流动会进一步增加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扩大投资视角, 转战新兴市场。
随着石油美元财富的增长,我们将看到流动性转向这些地区,这一趋势可能加速这些地区金融体系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制度比较健全,它们对全球经济贡献度正在持续上升, 特别对GDP成长的贡献度达40%以上。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它们将会成为推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从投资回报率方面来看, 成熟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要远低于新兴市场。
有关调查显示, 2005年和2006年, 美国投资国际市场的基金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1.5%和20.2% , 而投资亚洲新兴市场的基金平均回报率则分别达到19.9%和36.9%。
也正是这种较高的投资回报, 使得各类主权财富基金将它们的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
例如,挪威央行行长表示, 未来挪威央行将主要投资中国和印度, 其在亚洲的投资比例可能会超过在其他国家的投资。
卡塔尔政府首脑也曾透露, 过去两年间该国6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组合中, 美元资产的比例已经被削减了一半, 而其对亚洲等地区的投资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