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学校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小学学校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小学学校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4)一、工程概况 (6)二、施工总平面布置 (7)第二章、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11)第三章、施工要求及方法 (16)一、高刘中心校 (16)一)学校大门和操场之间新建混凝土地面: (16)二)、学校大门和操场之间的树四周做树池 (16)三)、场地绿化 (17)三)、操场附近排水改造 (19)四)、铺设道板砖及楼地面改造 (20)二、幼儿园增加停车棚 (20)三、长岗中心校屋面维修、围墙改造维修(含希望小学)等工程 (22)1.长岗学区中心学校屋面保温防水维修 (22)2、围墙工程 (22)四、长岗居委会、高刘敬老院及洪店居委会体育场地硬化 (25)1、长岗村居委会场地及道路硬化; (25)2、高刘敬老院场地硬化: (26)3、洪店居委会体育场地硬化: (27)1、肥西县洪店和河东示范小学公厕 (28)2、周祠小学公厕改造; (29)第四章、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29)2、基础工程 (30)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32)4、钢筋工程 (34)5、模板工程 (39)6、混凝土工程 (42)7、抹灰工程 (45)8、涂料工程 (46)9、外墙脚手架搭设 (47)第五章、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50)第六章、保证工期措施 (52)一、施工计划指导思想 (52)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52)三、保证工程进度措施 (52)1、加强劳动力、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投入 (53)2、强化各级生产管理: (53)3、夏季施工措施 (54)4、雨季施工措施 (54)第七章、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55)第八章、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57)第九章、安全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7)第十章、工程回访和维修服务措施 (58)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31/199-1997)《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说明:成品保护是施工企业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1.加强职工的成品保护教育,完善成品保护奖罚制度。

2.进入维修阶段,设专人进行成品看护。

3. 楼地面施工时,应用旧报纸将四周墙面易受污染部分保护好,对地漏应用编织布包木塞堵口后用低标号砂浆封闭保护。

4.楼地面面层养护期内不得在其表面进行其它作业;腻子或油漆施工时,在地面铺设塑料布进行防污染保护。

5.在已完工的面层上使用梯子时,梯脚必须包墩布或橡胶皮进行防滑处理。

6.外脚手架,拆除时注意不得碰坏已完工的外墙饰面和门窗。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区2018年区属中小学(北区)维修改造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监理责任有限公司施工单位: **建设有限公司质量等级:合格要求工期:45天(具体以开工令为准)1.2、工程特征**区2018年区属中小学(北区)维修改造工程,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经开区北区的高刘镇和长岗乡,包含;①高刘中心校教学楼内地坪维修及部分道路维修等内容;幼儿园增加停车棚。

○2长岗中心校屋面维修、围墙改造维修(含希望小学)等工程;○3高刘镇卫生院停车扩建等工程内容。

○4高刘洪店小学、河东小学及周祠小学旱厕改造。

○5长岗居委会、高刘敬老院及洪店居委会体育场地硬化。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2.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工期等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要求中的施工总体布置要求,考虑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施工现场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施工条件,尽量减少临时占地。

在施工现场内集中布置施工临时设施。

场地布置既要便于工程施工,又不影响施工段域内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符合消防、排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规划布置场区内施工道路、施工用电、用水、生产管理及生产设施、仓库、贮料场、生产辅助设施、工地实验室等临时设施,总体布置原则为:1)科学合理安排场地和各种设施,满足各项目、各工序的衔接及施工便利。

2)各类设施全部布置在业主规划好的场内,尽量减少对周围植被、环境的破坏。

所有属于承包人的生活设施、生产设施和办公设施等施工用地,均布置在业主指定的范围内。

3)临时卫生设施认真规划,污水、污物的处理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4)充分使用有限的场地进行合理布置,本着有利于生产、管理、安全可靠、方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各项临建布设。

5)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施工方便、确保交通顺畅、安全进行规划布置。

6)施工布置做到能充分发挥施工现场设施的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强度的要求2.2、施工总平面布置内容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管理的原则,管理办公、生活用房可在学校提供的住房中,工地仓库及钢筋、木工房在拟建建筑物两侧附近搭建;砼及水泥砂浆拌和站、黄砂、碎石料场等布置,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布置。

2.3、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1)对外交通:本工程的对外交通陆路可利用地方已有的道路加以整修,与现有市政道路相连,可达**、高刘镇等地。

工程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主要建筑材料均可汽运直达工地。

2)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为保证材料的运输,施工营地、料场通往施工操作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待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加工设备、卷扬机、砂浆拌和机等设备就位后,进行现场道路硬化处理,以便于各类材料能够顺利及时运达施工区域。

3)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为拌和机、混凝土浇筑现场、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和电动工具、施工供水等生产用电和全部照明用电、生活用电。

施工中利用当地的电网,按发包人指定的主降压变电站输出端接线,架设临时供电线路,设置临时施工配电房。

为保证施工连续不间断,施工营地自备移动柴油发电机组随时调为急用。

4)施工供水:施工用水用自来水抽到现场30m3贮水箱中,各部位施工用水采用PVC管从水箱下接至用水点。

生活用水设10m3水池存贮。

5)施工照明:各施工点、加工厂、生活区保证照明充足。

施工营地设置两个3KW太阳灯;加工厂、施工点各安装一个1KW太阳灯。

临时小范围施工照明,根据需要设置碘钨灯。

6)施工通迅:本工程均在有线、无线通讯网覆盖范围内,配备程控电话2部(含传真机1部)、主要负责与甲方、监理等有关单位联系。

7)临时生产、生活设施:职工生活设施可在当地租赁民房,如若施工区距离居民点较远,则应在项目现场业主指定的区域内搭设轻型钢结构彩钢板活动房;办公用房及其他生活设施,如值班室、库房、厕所等,均应搭设。

工地现场布置钢木加工厂、拌和系统等,全部采用钢管加彩钢瓦搭设。

8)拌和系统:砂浆搅拌系统包括砂料堆放场、水泥库、搅拌机、供水、电路等系统,布置尽量紧凑、合理。

砂浆拌和采用JZ-350型搅拌机,砂石料堆放场就近布置,并设隔墙,以免骨料混合,拌和系统总占地面积300m2。

9)钢木加工厂:钢筋加工区担负本工程全部钢筋的存储和加工厂任务。

钢筋加工区内设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调直机、电焊机等钢筋加工设备,就地浇注30m2的钢筋放样平台。

木工加工区负责本工程模板加工制作,木工加工区内设木工机具一套。

钢木加工厂总占地面积100m2,总用电负荷60KW。

2.4、现场布置2.4.1、施工用电布置本工程用电设备,用电计算公式中,系数K1取0.6,K2取0.6,COS φ取0.75。

根据设备需用计划表,用电负荷为:电动机∑p1=100KW,电焊机∑p2=110KW,照明用电按2%的总用电负荷计。

则:p动=K1×∑P1/COSφ+K2×∑P2=0.6×100/0.75+0.6×110=146KW总用电负荷为:P=1.02×p动=148.92KVA.整个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布置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大型设备的用电线路,如龙门架、搅拌机等;加工车间的用电线路,如木工车间、钢筋加工车间等;施工用电线路;生活用电线路。

主线路架空到总配电房,然后通过地下电缆将各用电部分拉通。

结构施工用电部分可在周围四角布置供电主干线;结构施工时,随施工部位布置配流动电箱;装饰阶段,每层设置1台60KV·A配电箱,以解决每段装饰、安装阶段的施工用电。

2.4.2、施工用水布置施工现场用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施工用水、施工人员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主要考虑砼浇注用水,包括浇注砼时模板浇水湿润和浇水养护用水等方面。

(1)、现场临时供水管的选择:对施工用水管,管内流速V=2.0m/s,则取总水管管径D=80mm。

总水管线从拟建筑物北面进入施工区后,沿施工主干道旁侧自北向南向生活区和搅拌机位置布置,以之作为施工用水主干线,并在沿建筑物、男女厕所用房等位置设置六个φ25的用水管口,以解决施工区用水。

在现场沿施工道路外侧布置一条消防用水供水管线,在现场办公区附近布置个一个消防水龙头,消防用水管内流速需达到V=2.0m/s。

2.4.3、材料堆场的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