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学校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发现——分析——解决
①纸太薄——轻——换厚点的卡纸
②纸太小——轻——换大点的纸
③铅笔戳在圆形的边上——不稳——定圆心
④笔太长——重——换短铅笔
⑤戳的洞太大——松——戳进去不能左右摇动笔
生了解点,线,色块是装饰转转儿的秘密武器。
学生自主观察并发现:用点装饰的转转儿,转起来会变成线条;用蓝色和黄色装饰的转转儿转起来会变成绿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Nhomakorabea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课前收集学生上节课《美丽的盘子》的纸盘作业,让学生来点评。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小朋友的作品,谁愿意来说说你喜欢哪张?你想用它来装饰什么?
师:这些纸盘子被小朋友装饰得这么漂亮,它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玩具。(师边说边取其中一个纸盘,在盘子中间戳一支铅笔,然后拧动铅笔,让它转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看,当它转起来的时候,色彩融合在一起,变成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三、
课后拓展,亲子活动
1,总结本课:
师:你学到了什么?(关注学习效果)
师:今天你玩得开心吗?(关注内心发展)
2,课后拓展:
出示拉绳转转儿,并转动它,让生注意到它转动的持久性,对它产生兴趣后鼓励生课后与父母一起制作一个拉绳转转儿,下节课带来与老师同学PK!
学生交流本课的收获和感受,提炼一节课的重点和乐趣。
学校: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年级:一年级
班级:一(2)
人数:42
学科:美术
课题:《转转儿》
教师:张海燕
日期:2014.5.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片制作手拧转转儿的方法,能运用简单的装饰纹样或者色块来装饰转转儿。
2.学会玩手拧转转儿的方法,体会转转儿图案和色彩变幻的乐趣。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3)作业: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装饰你的转转儿,装饰好了就可以和你的小伙伴PK一下!看看谁的纹样最美,谁的色彩最鲜艳,谁的转得最久,谁的制作最精巧。
5、游戏评价:每组选出一个你们觉得纹样最美,色彩最鲜艳,转得最久的上教室空地上比赛。
生:圆形的材料和铅笔
学生尝试转“生病”的转转儿,小组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
总结巩固本课内容,点拨重点。
拓展延伸,将课堂延续到课外,鼓励亲子活动。
板书设计
第9课转转儿
厚圆卡
短铅笔
定圆心
做装饰
②师生共同小结:用点装饰的转转儿转动起来会变成线条,真奇妙!色彩越深,形状越大的点转起来更清楚。
③画线和色块,生体会转动起来的美感。④师生共同小结:色彩和色彩是好朋友,交融在一起会变得更绚丽。
⑤举反例:出示上节课《美丽的盘子》一位学生用具体形象装饰的,师转动,引导生观察并比较。
⑥师生共同小结:最好用点线和色块来装饰。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正是最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好动爱玩,课间校园里奔跑旋动着的一簇簇小身影,是他们;洒落在角落的一串串肆无忌惮的笑声,是他们;他们或许画面缺少细节,但绝不缺乏想象力;或者线条莽撞凌乱,但绝不缺少下笔的勇气。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用缝衣针,棉线,工字钉,纽扣等工具来制作拉绳转转儿还是很有困难的,至少我校学生的能力尚不能达到。于是,我设计的本课的学习任务主要做手拧转转儿,主要材料只需要用到卡纸和短铅笔,短铅笔在一年级孩子的文具盒里一抓一大把,有些调皮的男生甚至是铅笔粉碎机,成天喜欢用卷笔机卷铅笔,在材料上比缝衣针棉线更可得。在了解转转儿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装饰后,布置学生课后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个拉绳转转儿,因为家里有小时侯做过玩过拉绳转转儿的“高手”——父母,还有棉线和缝衣针等工具材料,比起老师在课堂上1对45的教授,家里1对1的“亲子活动”应该目标达成度会更高,也是一次增进家庭成员感情的机会,让平时忙下的“大人们”停下来,陪孩子一起重温自己的儿时记忆,是两代人的精神交流。
转转儿是我们这代人儿时记忆中一个重要的玩具。和我们不同,现代的孩子处于物质过剩的年代,玩具对他们来说并不稀奇,超市商场里应有尽有,而自制玩具的乐趣他们却不能体会到,本课就是将儿童带进一个自制玩具“转转儿”的世界,并从中体会到制作、思维、游戏的乐趣。
本课《转转儿》是苏少版美术第2册第9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本课在老教材上是第7课,第5课是《美丽的盘子》,上周正好教到,作为铺垫。它们是有共通点的:在圆形上装饰,但画盘子可以画一些具体的事物,比如小朋友喜欢画的卡通形象、风景等,而本课重点是图形和色彩的融合,比较适宜画装饰性的点线面或者大块面的色彩。《美丽的盘子》强调的是静态的美,而《转转儿》侧重动态的美,本课如果能兼顾静动,色彩和图案将会更好。要让儿童在短时间内区分出这两课的侧重点的不同,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为学生准备四组材料,分别是水彩笔和卡纸、油画棒和卡纸、油画棒和砂纸、彩纸剪贴和卡纸的组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要去的小组,在此过程中通过使用水彩笔、油画棒和纸材等不同工具媒材,探索和实践,体验更多的表现效果,找到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作品形式的多样性。
在做完转转儿的装饰后不急着点评,多点游戏时间,让生体会制作玩具的乐趣。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色彩搭配的知识和经验,但他们有饱满的创作热情,大胆的搭配,色彩有时候也出乎意料的效果。本课要求体会色彩和色彩融合产生的绚烂效果,但之前学习的《美丽的盘子》画的琐碎的花纹怕会对学生形成干扰,在作业中死抠纹样的细节,所以要引导儿童以自由的心态,无拘无束的行为大胆的玩乐并创造着。
4,分组体验,大胆创作:
(1)欣赏作品,了解材料:(师转动示范或者课件出示)
问题1:它们是用什么工具材料制作和绘画的?
问题2:再观察,它们转起来和停下来的时候,色彩和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共同小结:色彩和图案都是好朋友,当你手中的转转儿转动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融合在一起,色彩和图案都会发生变化。
(2)师准备四个小组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去的小组,自由表现;
师:你能给给这些很卖劲地转个不停的小家伙取个小名吗?
师:我们就叫它“转转儿”吧!(揭题板书《转转儿》)。
学生欣赏上节课同学的作品,并试着用简单的美术语言来点评。
观看老师示范玩“转转儿”。
学生抓住“转”的特点来取名字。
由学生之前的作品导入本课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来评价这些作品,培养美术素养,并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可以装饰美化生活,实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在老师将纸盘变成一件玩具的时候,它的意义又上升为“美、用、趣”的结合,以此层层推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去的小组进行创作。
做完可以在地上尝试转,并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
生游戏展示自己的作品。
抓住时机,深入引导,培养学生通力合作,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丽的盘子》的琐碎的花纹怕会对学生形成干扰,在作业中死抠纹样的细节,所以要引导儿童以自由的心态,无拘无束的行为大胆的玩乐并创造着。
二、
发展阶段,探究学习
1、组成部分:
师出示几个转转儿,让生观察归纳它的组成部分。
2、转转儿诊所:
为学生提供几组“问题转转儿”,先让学生尝试转,发现转不了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后再试着转,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
(师小结板书:厚圆卡,定圆心,短铅笔,等)
3,装饰转转儿:
1师示范:A,画一个点,请生猜猜转动起来会变成什么?B,画不同大小,颜色和轨道的点,请生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