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TSG07-2019特种设备生产许可新旧对照表
TSG07-2019特种设备生产许可新旧对照表
专项要求
超高压容器
具有低倍组织、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残余应力检测等相关装置,具有超高压容器超声检测仪器。
无
大型高压容器
具有冷卷厚度不小于150mm的卷板机(锻焊结构的容器制造单位具有直径不小于5m、高度不小于2m的机加工设备)、单台额定起重量不小于200t的起重设备和规格不小于10m×5m×5m(长×宽×高)的热处理炉。
无
换证业绩
充装单位在许可周期内的充装业绩应当覆盖其许可范围,并且每年的年度监督检查结果合格,否则按照首次申请取证或者增项处理。
无换证业绩要求。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新旧对比表
一、压力容器设计单位
类别
项目
新版内容
旧版内容
人员
技术负责人
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无此要求
批准人
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审核经历及相关业绩
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审核经历
批准人
取消此要求
经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专业考核合格
批准人
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审核人
具有5年以上相应设计校核经历及相关业绩
具有2年以上压力容器规则设计经历及相关业绩
具有两年以上压力容器规则设计经历
分析设计人员
无此项要求
经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设计人员或者相应审批人员专业考核合格
规则设计单位人员数量
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少于10人,其中设计审批人员不少于2人
D级设计单位专职设计人员数量一般不少于5名;A4级设计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量降低专职设计人员数量
A5、C、D级RT和UT中级各2人项;A2、A3级RT和UT中级各3人项。
制造资源
场所
承压部件的焊(粘)接必须保证在室内完成;大型承压部件在室外焊(粘)接时,有必要的保证焊(粘)接质量的防护措施;
具有与所制造产品相适应的耐压试验、泄漏试验和其他相关试验的专用场地及防护措施,并且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产品
试设计数量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SAD)2套:1套高压容器、1套疲劳分析设计;
金属容器4套:热交换器、塔式容器、储存(或者分离)容器和反应容器各1套;从事球形储罐和超高压容器设计的,试设计文件中的储存容器应当为球形储罐,反应容器应当为超高压容器;
非金属压力容器:块孔式、列管式石墨制压力容器,各1套;纤维增强塑料制压力容器,1套;
深冷(绝热)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填料烘干、充填、抽真空设备和检漏仪器。
储气井
调整了人员、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检测仪器与试验装置等专项条件。
按照《质检总局关于地下储气井安全监察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42号)执行
特殊结构
新增搪玻璃压力容器、多层压力容器及非焊接瓶式容器专项要求
无
换证业绩
增加了自我声明承诺换证的要求。
无
场所
具有满足防护要求、空间适应产品检测需要的射线曝光室或者检测专用场地,并且具有保证底片冲洗质量和底片保存的专用场所,具有无损检测仪器和器材存放要求的场所。
具有与所制造产品相适应的足够面积的射线曝光室和焊接实验室
场所
制造单位同时具有压力容器设计能力的,应当具有专门的设计工作机构和场所。
设备
增加表面处理设备,配有自动记录温度曲线测温仪表的热处理炉
应具备中级(或以上)持证电工至少2人和电器检测设备。
移动式压力容器
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C3)制造单位应当首先取得无缝气瓶(B1)制造许可证。
增加人员、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检测仪器与试验装置等专项条件。
C1应具备铁路专用线;C2、C3应具备相应组装能力和试验设施。
真空绝热容器(罐体)
人员:配备经过专门培训的真空性能、低温绝热性能的检测人员。
无
外委
制造单位的设计、无损检测、热处理、理化检验以及部件除焊接外的压制、卷制等成形工作可以外委,专项条件规定不得外委的,从其规定。
企业的无损检测、热处理和理化性能检验工作可以外委。专项条件要求具备的内容不得分包。
产品
试制造
均为1台,对试制样品规格提出了具体要求。
A1、C级1台试制成品;A2、A4、D级1台试制成品,1台试制在制品;A3级在建球罐1台;A5级安装完成。
技术人员
增加了制造单位设计本单位、C1、C2级10人;A5、C3级4人;D级6人,采用焊接机器人的,相应许可级别的持证焊工人数可减少1人。
A2、A3、C级10人4项;A1、A5级8人3项;D级6人2项。
无损检测责任人员
A1级UTⅢ或RTⅢ资格;A2、A3、C1、C2级RTⅡ和UTⅡ资格,且具有4年以上无损检测经历;A5、C3、D级RTⅡ或UTⅡ资格;A6级UTⅢ资格;或者UTⅡ资格,且具有4年以上无损检测经历
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的规定;所有设施应当在检测合格有效期内;
装卸系统的压缩机、泵等相关设备应当装设出口压力上限联锁停机(泵)装置,当压缩机或者泵出口压力达到设定的压力上限数值时,能够联锁自动停机(泵)。
无
质保体系与换证业绩
质保体系
新增充装要素控制程序:包括文件和记录控制、设备控制、充装介质检测控制、人员管理、充装工作质量控制、信息追踪和质量服务、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设备:(1)具有产品制造需要的充填或者缠绕、抽真空和脱脂设备;(2)产品采用缠绕绝热材料绝热方式的制造单位,具有专用的洁净和可控制温湿度的缠绕房和缠绕工装;(3)具有吸附剂活化设备,加热温度区间能够有效保障活化需求;(4)具有专用的抽真空房、相应的内外容器套合设备或者工装。
具有膨胀珍珠岩含水率分析仪器、蒸发率测试仪、露点测量仪器、油脂含量检测分析仪器、真空测量仪器及氦质谱真空检漏仪(具有相应的标准漏孔等校准工具)。
无
充装设备
装卸用管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及安全要求;
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
无
安全设施
在通风不良并且有可能发生窒息、中毒等危险场所内的操作或者处理故障、维修等活动,作业人员不少于2人,配置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且采取监护措施;
无
安全设施
装卸台、储罐、工艺管道和设备等应当装设静电接地设施和静电接地报警器,充装单位入口处应当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所有设施应当在检测合格有效期内,其相关设计符合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HG/T 20675—1990《化工
具有透照能力不小于150mm的X射线检测装置或者TOFD检测仪器。
无
球罐
新增球罐制造专项条件
无
非金属压力容器
新增石墨制压力容器专项条件
无
非金属压力容器
针对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增加人员、设计能力、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检测仪器与试验装备等专项条件。
制造纤维缠绕容器的,应具备自控缠绕机械。
氧舱
增加人员、工作场所、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检测仪器与试验装置等专项条件。
移动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相应品种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各1套,如果包含真空绝热罐体,还应当增加相应产品的设计
压力容器每个级别试设计文件数量一般不少于2套
质保体系与换证
质量保证体系
无
设计文件复用管理规定
设计条件图(表)编写制度
质量保证体系
参照附件M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无专项要求
换证要求
增加了自我声明承诺换证的要求。
A1级RT(或UT、MT、PT)高级无损资格,或中级无损资格且持证4年;C级RT(或UT)高级无损资格;A2、A3、A5、D中级无损资格。
无损检测人员
A1、A2、A3、C1、C2级RT和UT中级3人,MT和PT中级2人;A5、C3、D级RT、UT、MT和PT中级2人;A6级UT中级3人,MT和PT中级2人。
无
二、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类别
项目
新版内容
旧版内容
人员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增加工作经历的要求
无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设计、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的教育背景要求
无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增加理工类专业的学历和工程类技术职称的要求
无
技术人员
取消比例要求,增加了技术人员数量要求。
A1、A2和C级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小于企业职工数10%;A3、A4和A5级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小于企业职工数5%。
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校核经历
审核人
具有工程师职称
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
校核人
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经历及相关业绩
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经历
校核人
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
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
设计人
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和1年以上的实习设计经历。
具有初级(含初级)技术职称和1年以上的设计经历。
分析设计人员
无
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
类别
项目
新版内容
旧版内容
人员
技术负责人
具有工程师职称。
是管理层成员,具有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充装资源
场所
充装单位取得政府规划、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充装单位的规划、设计、建设、消防、环境保护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场所
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长管拖车和管束式集装箱充装场地除有车辆的正常通道外,还需要至少1条应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