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信任的魅力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专科教学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一言难尽,有着太多的无奈。
现代社会形势下的学生,亲班任,重数语外,小科应如何去教学,的确值得大家思考,沿用过去的老办法,我们都已经体会到了,那是事倍功半。
虽然有的科任仍然是“很严”、“很有威信”,但往往伴随的是课堂很沉闷,学生的个性扭曲,人格不健全。
因此,我认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所有教师工作的切入点,是教师自身修养、人格魅力的最基本体现。
其实,就课堂教学而言信任是一种尊重,尊重和信任也是一种约束。
七年级有一个男同学,聪明,但及其贪玩,自控能力特别差。
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可以说,坐没坐像,站没站像。
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
这一切不仅影响该生自己学习,而且还把课堂搅得鸡犬不宁。
有一节课,该生为了不写作业,竟撒谎说作业丢了(我是用练习册当作业的),这样,课堂练习也不用做了。
我刚要发火,又马上意识到,批评是没有用的,我轻声而又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作业本,并且不会再丢。
那孩子很意外,但马上调皮的回答我,那必须地。
从此以后,他的作业虽完成的不怎么好,但再也没“丢”过。
我看到了信任的作用,以此为契机,“穷追猛打”适时表扬,奖励,他的成绩开始不断提高。
后进生的种种违纪行为正是他自卑心理的表现。
要教育和转化后
进生,教师必须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使他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再给予充分的信任,增强上进的信心和决心。
反之,如果讽刺、歧视甚至体罚他们,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逆反心理,使教学难于进行,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我教的班级还有一个小女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尤其不爱在公共场合讲话。
我上第一节课时,找她回答问题,她起立后久久不说,我再三提示追问,她还不说。
气氛刚要升温时,其他同学说,她不说话。
我当时不了解情况,以为她是特儿,便让她坐下了。
课后,我找到了她小学的班任,了解了情况。
第二节课,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课上找她来回答。
其他同学又提醒我说她不说话。
我对所有人说,谁说的,我相信她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她低着头小声说出了答案。
同学的掌声响起来了。
我又对她说,很好,声音再大点会更好。
以后,我适时向她提问,她回答的越来越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这种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严重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况。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其性格行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老师通过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
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把精力集中在
学习上。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健康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
学生的诚信是建立在教师的信任基础之上的,是教师经过精心培养而盛开的高贵的人格之花。
其实,信任学生也能让学生自我约束。
让学习欠刻苦的同学做学习委员,他会加倍的努力,让喜欢吵闹的同学管理寝室,他能以身作则,让行为习惯不好同学管理教室卫生,他也会变得谨慎小心,这都是信任的结果。
学校德育处组织的值周活动,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因为他觉得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信任。
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做得很好,因为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管理别人啊,所以,这也是一种约束。
我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中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也使我的课堂教学工作顺利了很多,虽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的挫折,但我会一如既往,用尊重和信任来感动学生、约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