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8章苔藓与蕨类植物

第7-8章苔藓与蕨类植物


厚囊性孢子囊
薄囊性孢子囊 着生部位?
②孢子囊着生部位: A)原始类群:单生在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孢子叶在枝顶组
成孢子叶穗或球。 B)进化类群:聚生在孢子叶边缘或背面或特化的孢子叶上(孢
子囊果)。 ③孢子大小和形态: A)大小 同型孢子 B)形态 肾形—两侧对称的两面孢子 (萌发孔为单裂缝),
个纲?
2.7
亿




古代蕨类

第七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一、苔藓植物一般特征
二、苔藓植物的主要类群 三、苔藓的起源和演化 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第八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一、维管植物特征,中柱类型 二、蕨类植物基本特征,类群; 三、蕨类的起源及演化,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地线营养繁殖
光萼苔属
腹面观假五列
角苔纲?
(二)角苔纲
因如下的特点,从苔纲另列出为角苔纲 1、营养体为叶状体,
细胞无组织分化,每个细胞内有1个 含蛋白核的大叶绿体;配子体较简单,孢子体较发达。 2、 雌雄同株,精子器和颈卵器深埋在配子体内。 3、孢子体针状,基部成熟较晚(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分生能 力),由上至下孢子渐次成熟。 4、孢子体 外壁由多层细胞组成,表皮层有气孔,内层有叶绿体
(构造) 中央自上而下有由营养组织构成蒴轴 罩在蒴轴外的长管结构为造孢组织
5、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壁自上而下渐纵裂为两瓣,孢子散发后孢 蒴轴仍残留在叶状体上。
2
(三)藓纲
1、一般特征 (比苔纲进化) 1)营养体常为辐射对称的拟茎叶体,假根由单列细胞构成;茎
常有中轴分化;叶常具中肋,螺旋式排在茎上。 2)孢子体蒴柄坚挺,孢蒴内有蒴轴,无弹丝;成熟时多为盖
类,田园、庭院、路边常见,遍 及全国各地;植株高2cm左右。 ②营养体直立,丛生,茎短小,基 部丛生假根;叶丛生在茎中上 部,由一层细胞组成舌形叶片, 1条中肋。 ③雌雄同株,生殖器官分别生在不同枝端。
葫芦藓生活史
A)雄性→雄器苞,枝端叶 较大,聚生花朵状;苞内 含精子器(成熟后,顶端 裂开,逸出精子)和侧丝 (单列细胞构成,顶端细 胞膨大,作用,保存水 分,保护精子器)。
内有多数具双鞭毛精子; ②雌性→颈卵器:瓶状,上部狭,下部膨大,内产生1个卵; 3)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精子在水中游到颈卵器内),如雨滴; 4)受精卵(2n)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苔藓亦称有胚植物。
(受精卵不经休眠,马上分裂形成多细胞的胚→孢子体)
胚的发育?
5)胚的发育: ①胚在颈卵器中发育成孢子体(2n),依靠配子体的营养。 ②孢子体的结构
④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 束或索状;蕨类木贼属及多数裸子 植物、被子植物具此类型中柱。
⑤散生中柱:维管束分散于茎内, 单子叶植物中具此类中柱。
叶隙
4
叶隙(leaf gap):初生维管柱中,位于叶迹上方的薄壁组织区域;有叶 隙的中柱被认为是进化的类群。
叶隙
二、蕨类植物(Pteridophyta)又称羊齿植物(Fern)
②孢子萌发,原丝体阶段不发达(常只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
2、苔纲类群及代表植物: 地钱目(Marhantiales):地钱属(叶状体) 叶苔目(Jungermanniales):光萼苔属(拟茎叶体)
1)地钱属:
①营养体绿色分叉状叶状体(较大), 平铺在地面上;
②雌雄异株,有性生殖时分别产生生殖 器托(圆盘雄性、伞形雌);雄器托 上着生多个精子器腔(内有精子 器),雌器托边缘的指状浅裂片下侧 倒悬着颈卵器。
“中肋”),叶片既能光合又能直接吸收水分和营养; C)茎:无维管束的分化,仅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中轴)。
生活史?
颈卵器
受精卵 雄枝
雌枝
多细胞胚
1
2、生活史: 1)有明显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寄生配子体上。 ①有性世代:孢子→配子体→产生生殖器官→分别产生精子和卵
减分
②无性世代:受精卵(2n)→胚→孢子体(2n)→孢子母细胞 有性 孢子 2)有性生殖器官:多细胞构成,外有不育的细胞层; ①雄性→精子器:棒或球状,壁为单层细胞构成,
苔纲(Hepticae)
依营养体形态结构,生殖器
分三纲 角苔纲(Anthocerotae) 官的发育及生态适应性而分
藓纲(Musci)
(一)苔纲:特征、类群
1、主要特征:
1)营养体(配子体):多为两侧对称的叶状或拟茎叶体植物,假 根单细胞,茎无中轴,叶无中肋,雌雄异株。
2)孢子体构造:(较简单)
①孢蒴内有孢子和帮助散发孢子的弹丝;
2、苔藓植物生活史的特殊性表现在配子体高度发达,支配着营 养和繁殖;而孢子体不发达,寄居在配子体上,居次要位置。
3、起源迄今未有结论,只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起源于绿藻, 从载色体,原丝体,游动精子两条鞭毛…;另一种认为是裸蕨 的退行性演化,从孢子囊内中轴结构,假根,配子体占优势, 地质年代(裸蕨4亿年前志留末,苔藓3.8亿年前泥盆中期)。
一、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1、维管植物是有复杂的传递水和营养物的输导组织系统的植 物,包括通过孢子繁殖的低等维管植物(蕨类)和以种子繁殖 的高等维管植物(裸 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单子叶、双子叶)。
2、维管植物的特点:
无性生殖器官→孢子囊 有性生殖器官→配子器
1)生殖器官周围有套细胞保护层;
①原生中柱:最简单最原始的中柱;中央木质部,周围韧皮部围绕呈筒 形;多见裸蕨,石松或植物幼茎中;包括:单柱、星状、编织中柱 。
②管状中柱:木质部围绕中央髓成圆筒状,蕨类中普遍存在;包括:双韧 管状和外韧管状中柱。
③网状中柱:由管状中柱演变而 来;中柱产生许多裂隙,被割成一 束束(每束中,中央木质部,外围 韧皮部,韧皮部外围着内皮层,许 多蕨类具此中柱。
B)雌性→雌器苞,芽状、 在枝端被叶片紧包,内有 具柄、数个颈卵器。
④精 卵
发育
合子
基足:伸入母体吸收养分 胚 孢子体 蒴柄:初期快速生长
(颈卵器中)
孢蒴:被顶出颈卵器
被撕裂
上部发育成
蒴帽(孢蒴成熟脱落)
⑤ 孢蒴结构 蒴盖→顶端:单层细胞,覆盖在孢蒴顶端
蒴台→下部:
蒴壶→中部 表皮层(最外1层)
产生孢 子场 所,较 复杂
第七~八章 苔藓、蕨类植物思考题
1. 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为什么将其列为高等植物? 2. 苔藓植物为什么都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3. 苔藓植物包括哪几类?代表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 4.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 5. 何谓维管植物?维管植物有哪些特点? 6. 什么叫中柱?中柱有哪几种类型? 7.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苔藓植物的主要区别? 8. 蕨类分哪几个亚门?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真蕨亚门包括哪3
地上茎,二叉分枝。
③中柱类型:原生,管状和网状中柱等。
叶的特点?
④叶的类型:有营养叶和生殖作用孢子叶(形态相同或不同) A) 形态上 小型叶(原始类型):只有一条中肋(叶脉);如:石松等
大型叶,多分枝叶脉,有叶柄(维管束有或无叶隙) B) 功能上 同型叶(原始):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和功能相同
异型叶(进化):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不同
中柱?
4、中柱类型: 1)中柱(stele):根和茎中维管组织及与其
结合的基本组织的总称(中柱是一种初生结 构)
2)中柱鞘(pericycle):位于内皮层内方, 而围绕维管组织的基本组织。常见于根和低 等维管植物茎中,侧根和根的周皮多从这部 分发生。
3)中柱类型:(按维管组织排列方式不 同,分为)五种类型 原生中柱 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
吸水量大,吸水:15~20倍/体重 蒸发:1/5净水表面
3)对湖泊、沼泽的陆地化和陆地沼泽化起重要演替作用。 2、经济价值:药用,燃料及肥料,新鲜花木覆盖物(运输防
水)
维管植物?
第八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一、维管植物特征,中柱类型 二、蕨类植物基本特征,类群; 三、蕨类的起源及演化,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3)孢子囊:来源和类型,着生置位 ①来源:孢子囊由叶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生殖叶→孢子叶); A) 原始类群——厚囊性孢子囊(一群细胞发育而来) B) 进化类群——薄囊性孢子囊(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
开裂借助特化环带(一行不均匀增厚细胞)
紫萁绿色的营养叶 和黄褐色的孢子叶
紫萁的营养叶和 孢子叶局部
孢子囊特点?
蒴壁:多层细胞构成 蒴轴:位于中央 少量孢原组织:蒴壁与蒴轴之间,孢子母细胞
由此组织形成
蒴齿:蒴壶与蒴盖相邻表皮加厚而成共36枚,
内外两轮,作用(干湿伸缩运动),弹出孢子
适宜
⑥孢子发育:孢子
条件下
形成多细胞有分枝的原丝体
多个芽体
形成1个新的营养体/芽。
起源与演化?
三、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苔藓植物颈卵器和胚出现(高级适应性状),与蕨类和种子 植物合称为有胚植物(embryophyto),并列于高等植物范畴 之内;由于没有维管组织等,又限制了苔藓的进一步发展。
1)泥炭藓目: 300多种 营养体灰白或灰黄(时有 紫色),丛生成垫状; 上部不断生长,下部逐 渐死亡变成泥炭;无假 根;每一原丝体只形成1 个植株。
2)黑藓目:小型藓类 ①营养体棕或黑棕色,茎园柱状无中轴,叶细胞壁厚; ②精子器具长柄,颈卵器具短柄; ③孢蒴长卵形,有蒴帽,无蒴盖、蒴齿。
3)真藓目(葫芦藓) ①分布:最常见土生喜氮小型藓
4、苔藓植物只有简单的茎、叶分化,喜湿性生长及有性生殖必 须借助水,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植物。
作用?
3
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1、自然界中作用: 1)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继蓝藻和地衣之后):能生活在贫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