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第七讲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什么样的政府能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
目的与要求 一、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目的 二、《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
目的与要求
本讲主要对卢梭最著名的《社会契约论》进行全 面的介绍,目的在于揭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 想,解读卢梭思想中令人晦涩不解之处。 主要需要掌握卢梭政治学法学的基本观点,以及 这些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重点掌握卢梭的自然观、 法律观点以及人民主权学说。
卢梭说:‚我要探讨在社会秩序之中,从人类的实 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能不能有某种合法的 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卢梭认为仅靠强力对社会秩 序的维系是不可靠的,合法政权应该是建立在约定的
基础上,才能带来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2.订立社会契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
卢梭说: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 隶。‛卢梭将自由分为天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 自由,正是因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生来就有的天然的自由 因不平等的出现而被破坏,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就是恢复
人类本应享有的自由,实现社会的自由,进而实现道德的
自由,使人们成为更加有道德的公民。
3.社会契约的条款可归结为“每个结合者及 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
5.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记录
卢梭认为,法律不是针对个别的对象的,必须是针对 普遍的对象,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行为,而 绝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只有公意,即人民的 共同意志,才可能是抽象的,同时又被大家承认的。所以 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的行为,只有法律是公意的行为,法 律才会是公正的,人们服从法律才会是自由的。
了的人性。
‚我发现,一切都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 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
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
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 的政府能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 最好的人民?‛
——卢 梭
二、《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秩序应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
‚法律是我们意志的记录‛这句话的深意是,将法律 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道德的共和国, 才能形成自愿遵守法律,并愿意为法律献身的公民。
6.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
卢梭认为,立法权属于人民,行政权属于政府,行政 权力的行使是个别行动,和主权的行为不一样,前者是公 意的运用,后者是按照公意的指示而行动。行政权力从属 于立法权力,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契约关系,行政权力是 由立法权力派生出来,是主权者委托行使的权力,主权者 保留着限制、改变和收回的权力。
卢梭认为订立这样的社会契约的结果是:‚产生了一 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人的个人;组 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而共同体
就以这同一行为获得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
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在这种共同体中,公民既是自由的,
又是道德的。
4.主权是公意的运用
在卢梭的共同体中,主权为人民集体地拥有,个人和主 权者的关系是:个人要服从主权者,而主权者则不受任何约束。
一、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目的
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 法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卢梭的政治法律思 想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著作中。
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
共和国,实现人类自由,改变不平等的制度下被社会败坏
卢梭区别了公意、众意和个别意志的区别。卢梭认为公意 只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 人意志的总和。他认为如果除掉个别意志中正负相抵消的部分, 剩下来的就是公意。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由此得出主权的原则,包括 主权不可转让,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代表,主权是绝对的 权力等。
卢梭认为,要作到主权完全地表达公意,就必须把立法 权力置于最高地位并且绝对地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这 样才能避免公意被异化,而政府只能从属于主权者。
7.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是巩固国家体制的必 要条件
卢梭认识到公意的产生和道德风尚有密切的联系, 在私利在个人内心中占据上风时,公意是无法被人们认 识到的。 只有人们认识到公意才能巩固国家体制。 卢梭认为只有宗教才能保持公民道德风尚的一致性。 他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是不以宗教为基础便能建立起来 的,卢梭主张一种公民宗教,它是主权者规定的,是人 民共同意志的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