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总称.2.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著作权即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4作者权作者的概念:所谓作者就是指设计并完成即创作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人。
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事实上的作者。
5.著作权法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指为权利人的利益依法设立,根据权利人授权、对权利人的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进行集体管理的社会团体。
7署名权,指作者在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8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9.专利法,是调整因发明创造的开放、利用、保护等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或其权利继承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所拥有的专有权利。
11.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12.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13.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的用于区别其他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商品的一种专用标志。
14许诺销售权(offering for sale):禁止他人进行销售前的推销或促销的权利。
15驰名商标是指知名度较高,众所周知的商标。
按国际条约规定,驰名商标需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认定的驰名商标有“霞飞”、“凤凰”等10个16.著作权的主体也叫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国家。
17.法人作品,是指特定条件下,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而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即为法人作品。
——特定条件指:①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主持;②该作品的创作代表了单位的意志;③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承担责任。
18.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的用于区别其他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商品的一种专用标志。
19.文字商标,是指仅用文字构成的商标,包括中国汉字和少数民族字、外国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或以各种不同字组合的商标。
20.图形商标是指仅用图形构成的商标。
这种商标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可采用各种动物、植物以及几何图形等图形构成。
21.等级商标是指在商品质量、规格、等级不同的一种商品上使用的同一商标或者不同的商标。
22.防御商标是商标所有人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以扩大其保护范围,一般较驰名的商标采取这种方法。
23.联合商标是指某一个商标所有者,在相同的商品上注册几个近似的商标,或在同一类别的不同商品上注册几个相同或近似的商。
24.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法定许可使用是各国著作权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有称法定许可证制度。
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学科,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制度。
各国适用法定许可使用的作品的范围有所区别。
我国规定主要有1、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凡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的,应当在报纸、期刊刊登该作品时附带声明。
2、著作权法第39条第3款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声明不得对其作品制作录音制品的,应当在该作品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时声明。
3、著作权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第43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必须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上述规定适用于对邻接权人的限制。
专利权的内容广义:自专利申请提交后所享有的一切权利申请阶段的权利:申请权的转让、放弃、优先权临时保护的权利授权后享有的权利1、独占权:2、许可实施权3、转让权4、标志权5、放弃权知识产权的性质:a、知识产权从种类上讲属于民事权利--私权。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讲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它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具备了民事权利的本质特征。
b、知识产权从内容上讲是主要一种财产权,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日益凸现,发达国家更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除著作权与商号权外,其他知识产权基本上不具备人身权的特征。
c、知识产权从对象的存在形态上讲是一种无体财产权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是不具有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对知识产权的使用不会发生有形的损耗,知识产权的转让不发生有形的交付,这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知识产权特点:a、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b、专有性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与所有权的专有性不同:所有权的独占性是绝对的。
二者的排他性表现不同,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决定了其排他性受到限制,并不是绝对的。
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知识产权并存。
c、时间性——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d、地域性——作品A、《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0另外还包括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11几种特殊作品:1教材;教学录像; 2数据库3科技论文; 4电视节目预告表5辞书作品 6、对联作品7、FLASH动画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著作权法》第四条: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即非法作品不受保护及著作权限制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2根据时事新闻创作的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3人们根据历法所绘制的挂历、台历和日历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非通用数表(如作者创作的五代以内血亲表)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的人身权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4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权的财产权一、使用权1复制权2发行权3出租权4展览权5表演权6放映权7广播权8信息网络传播权9摄制权10改编权11翻译权12汇编权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4追续权2、合理使用第六条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一)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四)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五)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向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提供;六)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向公众提供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出版者权A出版者的板式装贞设计权版式设计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面和外观装饰所作的设计。
版式设计是出版者,包括图书出版者和报纸、期刊出版者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出版者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即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B报刊转载/摘编的权利有声明不准的除外;2)同类型转载/摘编3)不能转载内部刊物的;4)支付报酬C删改权我国《著作权法》第33条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
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出版者的主要义务(1)按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2)按照合同约定的出版质量、期限出版图书;3)重版、再版作品的,应当通知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图书脱销后,图书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的,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
4)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5)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的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尽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出版行为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民事权利。
一稿多投怎么办?1、一稿多投只是要约邀请而已,没有法律约束力。
2、根据合同法的理论,著作权人投稿的行为属于要约,出版单位有权决定是否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3、法律对投稿者的要求极为严格,即对投稿者在一定期限内规定不得投往其他报刊,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先合同义务,也是诚信原则对投稿者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投稿者与报社之间实际上系一类排他性使用许可合同。
4、认识一稿多设问题,应该从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著作权法方面来看,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发表权,作者有权决定自己的作品由谁来发表、以何种方式发表以及在什么地方发表;从合同法方面来看,如果报刊社在法定期间内通知了作者,著作权使用合同即告成立。
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该稿件是否“专有使用“。
如果双方对采用的稿件未约定“专有使用“,则作者一稿多投不应当认为是违反著作权使用合同的义务。
5、一稿多投,对读者不公平,也会造成出版者之间恶性竞争表演者的人身权(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与WPPT一致(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表演者的财产权(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