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的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_程晓军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的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_程晓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年增刊
59
医技与临床
用水 10 ml 溶解后,再转移到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 注射液中。因葡萄糖注射液偏酸性,还必须每 100 ml 溶液中加 入 4%碳酸氢钠 1 ml,以调节 pH 值在 5.5 以上[2]。
2.1.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硫酸庆大霉素 (pH 3.5 ̄6.0), 其作用受 pH 值影响较大,其在 pH 8.5 时抗菌效力比 pH 5.0 时 约强 100 倍。因此,0.9%氯化钠注射液可作为庆大霉素静脉给 药的溶媒;也可在 5%或 10%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 0.6 ̄2 ml 5% 碳酸氢钠以提高溶液 pH 值,增强疗效,但庆大霉素的毒性也随 之增加,此时应相应减少庆大霉素的用量。
如: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 pH 值为 6.0 ̄6.5,而葡萄糖注射 液的 pH 值为 3.2 ̄5.5,葡萄糖对青霉素的水解有催化作用,且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青霉素分解加速,故青霉素钠静滴时宜 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或 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
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钠、氨苄西林 / 舒巴坦钠在弱酸性 含葡萄糖的注射液中分解较快,还可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 应,宜选用近中性液体作溶媒。
疗效,严重的可能导致药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就静脉输
液配制中溶媒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旨在为临
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常用溶媒的理化性质及 pH 值
临床常用的注射用溶媒主要有 5%和 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林格液等。从化学性质讲,
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是一种极性较强的电解质;葡萄糖是一
5 与含钙溶媒的配伍 有些药物不可与含钙溶液配伍。如: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 两药的母核头孢烯 4- 位上有羧酸钠,遇钙产生头孢烯 4- 羧酸 钙而析出沉淀[4],不能与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含钙 溶液配伍。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中含有碳酸钠,与含有钙或镁 的溶液配伍会产生沉淀,亦不能与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 射液配伍。 6 结束语 溶媒的选择是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临床治疗 当中,医务人员往往比较重视药物品种的选择,而对药物及各
种有机物质,非电解质。在静脉输液配制中选择适宜的溶媒,应
从溶液的 pH 值变化、是否存在离子作用和盐析作用等方面考 虑。常用溶媒的 pH 值见表 1[1]。
表 1 常用溶媒的 pH 值
品名
pH 值范围
备注
葡萄糖注射液
3.2 ̄5.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5 ̄5.5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60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年增刊
医技与临床
度应控制在 0.5 g/100ml。 4 附带有专用溶媒的药物 产品包装中附带有专用溶媒的药物,一定要使用专用溶
媒。如: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质量标准 pH 值为 7.3 ̄8.3,其附带 10 ml 的缓冲液为磷酸氢盐缓冲液,缓冲 pH 7.7 ̄7.8(在 500 ml 中)。按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即先用缓冲液 10 ml 充分溶解, 再转移到 NS 或 5% GS 中。因为 NS 和 5% GS pH 值均 <7,如果 将药物直接溶于液体中,会出现沉淀。而 5% GS pH 值比 NS pH 值更低,在临床治疗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宜选用 NS。
生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延缓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和 负担。
2.1.1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存在不稳定的 β 内酰胺环,在干 燥状态下稳定,在水溶液中不稳定,除发生降解反应外,还发生 聚合反应,生成致敏性的聚合物,溶液的 pH 值对聚合反应的影 响很大。临床在选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溶媒时,应根据药物 的理化性质,尽量选择与药物自身 pH 值相接近的溶媒,以减少 药物的降解和聚合,而且应现配现用,溶解后尽快使用。
注。配制好的液体外观未见异常,但在给患者滴注时出现了静 脉输液通路阻塞,幸亏发现得早,未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出现 此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清开灵在酸性液体中产生了肉眼看不到 的不溶性微粒。
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 pH 值为 4 ̄6.5, 与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 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一般应用 5%或 10%的葡萄糖注 射液稀释后静滴。
阿米卡星(pH 6.0 ̄7.5),极易溶于水,其注射液在室温下较 稳定,药液变成微黄色不影响疗效。但其稀释液应该在 24 h 内 用完,其最适宜的稀释液是 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 液、0.9%氯化钠注射液。
2.1.4 氯霉素类 氯霉素 pH 值为 6.5 ̄8.5,微溶于水,易 溶于碱性溶剂中,与酸性药液混合易产生浑浊或沉淀,故适宜 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
万古霉素:先以 10 ml 注射用水溶解,再以 0.9%氯化钠注 射液或 5%葡萄糖液 100 ̄200 ml 稀释,缓慢静滴。
磷霉素的钠盐水溶液 pH 值为 4 ̄11 时短期稳定,可稀释 于 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异烟肼的 5%水溶液 pH 值为 6 ̄8,可稀释于 5%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 滴。
2.2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临 床应用日益广泛。由于中药注射液中成分较复杂,在与大输液 配伍后,可能出现 pH 值、澄明度的变化或不溶性微粒超标等问 题,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也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如:清开灵注射液的 pH 质控要求是 6.8 ̄7.5,其在 5%葡萄 糖注射液和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数差异显著,在后者中 比在前者中微粒数明显减少。我院曾有一案例,清开灵注射液 20 ml+ 维生素 C 注射液 0.1 g+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溶媒选择 合理用药 总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已占据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临床救治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
临床应用中,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先用溶媒将其溶解稀释后加入
输液中,才能经静脉滴注输入患者体内。如果溶媒选择不当,则
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发生变化,出现变色、浑浊等现象,影响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 出,故必须用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 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2.3 其他药物溶媒的选择 α 硫辛酸必须用 0.9%氯化 钠注射液稀释,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林格溶液及所有可能与硫 基或二硫键起反应的溶液配伍使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基,与 强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会产生盐析作用,破坏乳剂使脂肪凝聚 进入血液,导致血管栓塞。配制静脉输液时,只能用不含电解质 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如 5%和 10%葡萄糖注射液),严禁用电解 质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等)稀释。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钠:20℃时以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 溶媒含量下降不超过 3%,在 6 h 内含量不随放置时间长短而 明显变化。而在其他溶媒中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 5% ̄ 17%,在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尤为显著。
头孢哌酮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当溶媒的 pH 值低于 4.5 时,头孢哌酮酸可能会沉淀析出。
2.1.5 磺胺类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pH 值 9.5 ̄11.0,与 pH 4.0 以下的葡萄糖液及其他酸性溶液混合后易析出磺胺嘧啶结 晶,进入血液可造成栓塞,因此宜选用 pH 4.0 以上的葡萄糖注 射液为溶媒。
2.1.6 喹诺酮类 甲磺酸培氟沙星 pH 3.5 ̄4.5,0.9%氯化 钠注射液 pH 4.5 ̄7.0,两者配伍时 pH 值发生变化,甲磺酸培氟 沙星会形成游离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变小,产生结晶。因此 宜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
此外,在输液配制时,一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若直接用相 应溶媒溶解和稀释易发生输液变浑浊的现象。因此可先用 pH 值相近的灭菌注射用水或 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再以适量 溶媒稀释,如阿洛西林钠、邻氯青霉素、阿莫西林 / 舒巴坦钠、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美洛西林钠 / 舒巴坦、头孢孟多酯钠、头 孢噻吩、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地嗪钠、头孢他啶、头孢 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及与舒巴坦的复合制剂。
对某些心、肾功能不全患者,为避免诱发心力衰竭或高钠 血症,可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但需现配现用,在 1 h 内滴 完。
2.1.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乳糖酸红霉素是弱酸弱碱盐, 在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无机盐溶液中,由于盐析作用可析出红霉 素结晶,产生沉淀而不能与之直接配伍使用。红霉素亦不宜与 葡萄糖注射液直接配伍使用,因为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活 性较强,当 pH 值从 5.5 上升到 8.5 时,抗菌活性逐渐增加,每增 加一个 pH 单位,抗菌作用增加 1 倍,反之,当 pH 值 <4 时其活 力完全消失。因此在配制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时,先要用注射
氟罗沙星与氯化钠或含氯离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氟罗沙 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 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 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 生成沉淀。故不能选用含氯离子的溶液作溶媒。
2.1.7 其他抗菌药物 两性霉素 B:先以注射用水溶解 后,再用 5%葡萄糖液稀释,溶液 pH 3 ̄11 时,可稳定 24 h。不能 以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因盐析作用易产生沉淀。
3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用量的控制 溶媒的用量选择也颇有讲究,每种注射剂不仅要有适宜的 溶媒品种,还须适宜的用量配制适宜浓度的药液。 3.1 溶媒用量过多 如:头孢曲松钠 1 g+0.9%氯化钠注 射液 500 ml,静脉滴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 药物,只有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其杀 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如果血药浓度一直在较低 水平维持,杀菌作用不强,又使细菌不可能处在繁殖期,从而不 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此外,当溶媒用量过多、滴注时间拉长后, 易发生水解反应和分子重排,导致 β 内酰胺环开环而失去抗 菌活性,亦会增加降解产物及致敏几率。一般静脉滴注浓度为 1% ̄2%;滴注时间以控制在 0.5 h ̄1 h 为宜。 又如我院一案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42.6 mg+5%葡萄糖 500 ml,静脉点滴。在滴注过程中液体发生变色、沉淀。奥美拉唑 具有亚磺酰基苯丙咪唑的化学结构,其稳定性易受 pH 值的影 响,在酸性条件时,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可发生破坏性变化,出 现变色和聚合沉淀现象。葡糖糖注射液的酸性较强,如以 500 ml 来稀释药液,药物的稀释液仍有较强的酸性,而且静脉 滴注时间延长,其中的药物很容易发生结构变化,产生变色和 逐渐聚合为沉淀。在配制其静脉滴注液时,应用 10 ml 专用溶剂 将药物完全溶解后,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或 5%葡萄糖注射 液,溶媒用量为 100 ml[3],最好选用 pH 值较高的 0.9%氯化钠注 射液。 3.2 溶媒用量过少 药物溶媒用量少,液体中药物浓度 高,药物不良反应更易发生。如:氨基糖苷类药硫酸阿米卡星 0.6 g+0.9%氯化钠 100 ml 静脉滴注。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 时,会发生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毒性而出现呼吸抑制,故药物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