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


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 B
B D
B DΒιβλιοθήκη B读图阴影部分人四个农业区,回答: (2012年高考地理浙江卷)
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B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 土地总面积137亩,平原面积占 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 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 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 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 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 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 为了丰富北京的“菜蓝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 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 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⑴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
有件。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或土壤肥沃)。不利条件:降水变率大,多早
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大。
⑵目前北京“菜蓝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 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 地。种植结构变化如 右图。当地1月平均气 温3℃。完成:
导致种植结构变 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A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读右侧我国某地区
略图,说明图示区 域西北部与东
南部农业生产自然
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12分)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 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 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 和果业。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在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填出怎样 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⑴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善水源) ⑵塑料大棚栽种蔬菜。(调节阳光、温度、水分) ⑶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改造地形 ) ⑷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造水分条件) ⑸南方水稻四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⑹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
下列哪些农业生产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
改造而取得的
D
①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大城市郊区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 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③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④修筑梯田和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下列地理事例后的括号内,填出影响农业 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⑴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气候 ) ⑵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地形 ) ⑶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市场) ⑷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土壤 ) ⑸冬季,南方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交通运输 ) ⑹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政策 )
⑶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 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 意义。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 ⑷说出从广东运蔬菜进京可选择的铁路干线。(两条即可)
京广线、京九线。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1976年(甲)与2010年(乙)同 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⑴与1976年相比,2010年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 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多种经营发展。好处:因地制宜,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⑵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A地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不足,适宜 种植小麦、水果,水稻需水量大,种植面积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