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015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地,伴随着湘乡市城的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多,服务人群增多,医院病房十分紧张;加之医院近年来又引进一些新设备,开展一些新技术项目,原有的380张床位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床位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有的科室甚至达到了120%,加大了医疗安全隐患。因此,医院迫切需要扩大医疗用房,增加床位数和其他医疗用房。
3.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湘乡市中医医院占地36亩,现拥有医疗业务用房面积24100平方米,核定床位380张,职工总数524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14人,初级职称290人。医院设有脑病科、骨伤科、眼科、针灸推拿科、内科、急诊科、外科、妇产科、肿瘤康复科、儿科、中风科等。
4.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依托医院现有自来水管网
供电工程
依托医院现有配电间
道路工程
依托医院现有道路
环保工程
废气处理
新风系统
废水处理
依托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噪声治理
减速、限鸣
固废处置
依托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依托现有的医疗固废收集系统
4.本项目总体改造方案
4.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1)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按照医护设施集中布置,方便管理原则设置,场地周围无污染源,日照、通风条件好,交通便利,物品输送方便,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规定。
根据湘乡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置应以健全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方便群众”为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旧城区不再新建公立医疗机构,通过调整,优化布局。
重点指出:湘乡市中医医院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重点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技术水平。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全市中医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社会需求。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中医科室服务能力。
(2)总改造面积:13988m2
4.3维修改造方案
4.3.1门急诊楼、住院楼及配套用房维修改造与服务能力提升改造方案
原门急诊楼、住院楼竣工于2005年,当时未做保温层,冬季采暖温度低,夏季蓄热系数不高,不符合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墙壁、门窗、天棚等装修层出现局部破损、老化,房室布局已不能满足二级甲等医院管理要求;而且新旧大楼对接后,外观和内部装修要求一致,故需改造,对原有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3)针灸推拿科改造
位置:急门诊楼五楼
改造原因:走廊,门诊室、治疗室装修老旧。原有门窗、吊顶老化。现候诊、更衣、治疗室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面等,应进行适度改造。对原有服务能力进行提升。
(4)中医文化宣传与建设
位置:全院。
改造原因:现有的文化宣传外观破旧,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不符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总体对外的宣传、推广、培训、指导功能。
(3)交通组织及道路
湘乡市中医医院设有两个出入口,院内根据人流与车流分设的原则,设置了步行路、车行道,院内的消防车专用道路与院内的常用道路为共用道路。
(4)基础设施
场地内配套完整的供电、供水、排污、排雨水、通信、供热管网与道路已经建设到位。
4.2中医医院改造的主要参数
(1)现有业务用房面积:24100m2
医院分两块布局,一块是门诊楼,主要出入口临新湘路七一广场,另一块在门诊楼后面,中间有6米宽以上城市支路连接,满足人员的消防疏散要求。
(2)功能要求
医院的改造工程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规划方案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多期改造逐步实施,力求确保在改造中不影响医院平时正常的医疗服务,理顺各部门功能关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7)信息化升级改造
改造原因: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仅限于电子电子病历、电子配药等基本功能,与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不匹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70号),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式、新要求,全面建设医院信息化是符合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用数据说话,通过量化分析来辅助各项决策,用精确的数据系统构建精准医疗服务。
门急诊科改造与建设
走廊、门诊大厅装修改造;科室原有门窗、吊顶更换;候诊、更衣、治疗室布局调整
国医堂与国药堂改造
更换原有国医堂与国药堂装饰,配套现代化煎药室,布局调整
针灸推拿科改造
走廊、门诊大厅装修改造;科室原有门窗、吊顶更换;候诊、更衣、治疗室布局调整
中医文化宣传与建设
对现有的文化宣传外观进行调整
老年病科的建设
湘乡市中医医院原有医疗业务用房面积24100m2,病床数380张;本项目属于改建项目,改建内容包括:门急诊楼、住院楼及配套用房维修改造与服务能力提升;急诊科改造与建设;国医堂和国药堂改造;针灸推拿科改造;中医药文化宣传与建设;老年病科建设;手术室改造信息化升级改造;配套用房维修;本项目不新建构建筑物,均在现有的构建筑物内进行改造建设,改造面积达13988m2,完成改建后将新增老年病科,新增病房16间,新增病床48张,总病床数将达到428张。项目改建完成后新增门诊病人100人//d,新增医务人员20人。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湘乡市中医医院维修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湘乡市中医医院
法人代表
赵玲瑜
联系人
赵玲瑜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411400
通讯地址
湘乡市新湘路19号湘乡市中医医院
建设地点
湘乡市新湘路19号湘乡市中医医院
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综合医院
Q841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绿化面积
2.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投资
(1)项目名称:湘乡市中医医院维修改造项目
(2)建设单位:湘乡市中医医院
(3)项目性质:改建
(4)建设地点:湘乡市新湘路19号湘乡市中医医院
(5)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万元,占总投资比例0.13%。
3.现有项目概况
3.1现有湘乡市中医院简介
湘乡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湘乡市唯一的国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全市基本医疗、突发事件医疗急救、全市“120”急救、传染病防治、中医药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指导等任务。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特色专科已成气候,内科获湘潭市重点专科称号;脑病科为湖南省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眼科获湖南省重点专科称号;针灸推拿科为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将原老住院大楼五楼改造为老年病科,增设病床48张
手术室的改造
电气工程改造、净化工程改造,建设百级手术2间,非净化手术间3间,千级介入手术间2间;净化面积863m2;辅助用房改造(更衣间、麻醉复苏室、器械间、仪器间、等候间、谈话间、无菌走廊、隔离走廊)
信息化升级改造
全面建设医院及病患信息化
公用工程
供水工程
湘乡市中医医院门急诊楼建造于2002年,老住院楼建造于2006年,至今十多余年,由于当时场地规划受限,结合现代医疗建筑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平面布局显得非常拘束,建筑内部装修也相对老旧,各种门窗、线路存在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不符合当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的需求,针对目前状况,按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和医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医院急需进行相关维修改造。
在此背景下,湘乡市中医医院提出了湘乡市中医医院维修改造项目,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就必须加大投入,增加病床数量,改善医院住院条件,提高医疗条件,使医院的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本项目的建设是湘乡市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符合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及省市环保局有关文件的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相关环评审批。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合法性,湘乡市中医医院委托宁夏智诚安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湘乡市中医医院维修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调研和收集资料,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湘乡市中医医院维修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改造内容:建立全新的中医医院文化体系。
(5)老年病科的建设
位置:原老住院大楼五楼改造为老年病科
建设原因:老年病科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设置规范要求中的必设科室。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发病率的普遍性和高发病率,急需为广大患者提供医治的专业特色科室。
(6)手术室的改造
位置:老住院大楼六楼
建设原因:现有手术室设备、设施、布局等都不能满足现代手术室规范要求。除电动手术床、无影灯等基本装备外,电刀、麻醉、监护系统、除颤器、血液检查分析系统、输液装置、X线影像设备,信息系统等等,都要在手术间内同时工作。随着室内设备的增多,电源消耗也变大,特别是大功率设备如一些激光器、X线机等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布置设备并分配电源是设备安全应用的基础。医院目前手术室手术量大,手术床日利用率高;手术台次周转快;手术间内人流量大无菌条件差,又无连续层流空气滤过设备,室内空气、地面易污染;;无净化空调机组,净化系统;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增加了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电源分配不合理,易发生安全隐患;连接在同一电源上的用电设备之间出现干扰;空间利用不合理、无法安装后续的医疗设备等问题。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1-1。
表1-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