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史复习没空格

工业设计史复习没空格

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史主讲人:胡修瑞目录第一章设计的萌芽阶段第二章手工艺设计阶段第三章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第四章机械化与设计第五章设计改革第六章工业、技术与设计第七章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第八章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第1章设计的萌芽阶段设计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开始萌发了。

设计的萌芽是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

1.1 设计概念的产生1.2 生存设计1.1 设计概念的产生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1.1.1旧石器时代1.1.2新石器时代1.1.3早期设计基本特点1.1.1旧石器时代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为了适应使用要求,有一定的标准化制造,每种石器类型都适于其特定的工作,人类的设计文明萌发了。

1.1.2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使其工整锋利,还要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1.1.3萌芽阶段设计的基本特点①卓越的美感和制作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②工具本身在使用中被证明是有效的;③石材选料上十分注意硬度、形状、纹理的选择;④制作上,多应用对称法则。

⑤实用与美观结合,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双重作用;⑥自觉的美的追求则是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的产物。

1.2 生存设计萌芽阶段设计的发展1.基本需求: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他的需求也就会不断出现。

2.需求变化:原有的需求也会以一种比先前的方式更先进的形式来得到满足。

3.舒适生活欲望的产生:随着温饱的解决和危险的消失,更为舒适的生活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人们发现自己是有感情的,他们的需求需要有一种感情上的内涵。

这样,人类设计的功能发生变化,由保障生存发展到了使生活更有意义。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2章手工艺设计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时间范围:由原始社会后期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

手工艺设计阶段特点: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产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征,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和提高产品身价的重要手段;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设计者和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

各国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形成各自不同设计发展轨迹。

2.1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2.2 国外手工艺设计2.1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中国的手工艺设计在整个人类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家具、染织等设计,对日本、东南亚各国,也对西方近代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1.1陶器2.1.2青铜器2.1.3漆器2.1.4瓷器2.1.5明代家具2.1.1陶器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

制陶是人类发明史上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丰富了生活,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①制陶技术特点②陶器功能③陶器表面加工法④彩陶⑤陶器的造型与实用⑥陶器的文化性①制陶技术特点选取细腻的黄土,淘去杂质,如需高温火烧,则要掺人沙子,以防燥裂。

制作陶器最早是用手捏制,对于较大的器物,则搓成泥条,再盘筑成器形。

②陶器功能陶器能适应不同功能要求,如水器、饮食器、储盛器及炊器等,其中以卷唇圜底盆最为典型。

卷唇的边缘既可增加强度,也方便了使用,隆起的圜底则使盆能在土坑中放置平稳。

③陶器表面加工法加工法:压模,即用平滑的石头在陶坯上压磨使之光滑;施加陶衣,进而加以彩绘;压印,用特制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条纹,既使陶壁坚实,也使压纹成为一种装饰,增加美观。

④彩陶“彩陶”是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彩陶多用手工捏制,然后打磨绘色,再入窑烧制。

彩陶的设计基本点,即实用功能与形式美感的结合。

彩陶在功能、造型和装饰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并且适当地反映了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

⑤陶器的造型与实用陶器在造型上逐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

陶器的造型一般是为了适应生活实用而设计的。

包括:鬲(lì)、甗(yǎn)和簋(ɡuǐ)等造型与实用的结合。

鬲(lì)鬲是陶器中最常见的煮食器皿。

鬲的三条款足起着灶的作用,形成稳定支撑使用方便,在火上使用时扩大了受热面积,缩短了烧煮时间,是源于生活实用。

甗(yǎn)甗是为了使器物下部能煮,上部能蒸,蒸煮结合的器皿。

簋(ɡuǐ)簋是陶碗加上一个方形的座,圆和方的造型产生形式上的对比,而在使用上则更加稳定。

⑥陶器的文化性陶器的设计赋予了器物以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纹饰不单是文化上的一种表现,是一定人群的标志。

2.1.2青铜器青铜:指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

天然铜色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后,颜色灰青称为青铜。

青铜在商代得以广泛应用。

早期青铜器大都是直接仿自陶器,体壁较薄,多为平底,足做成锥柱状,以后又逐渐演变。

①熔铸法②失蜡法③青铜器纹饰④青铜器实用设计①熔铸法青铜器熔铸法: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便可以铸造出形式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如兵器、铸币等。

早期的制范法为陶范法,根据泥模制成内范,浇注后得到与泥模一样的制品。

②失蜡法战国时期,出现了失蜡法,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仍为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

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

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③青铜器纹饰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形制精美,花纹繁密而厚重,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底,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

纹饰有云纹、雷纹、饕(tāo) 餮(tiè)纹、蝉纹、圆圈纹等。

这些精巧的雕饰,给人以富丽严肃的印象。

④青铜器实用设计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并取得了较高成就。

汉代铜灯制作达到鼎盛,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实用,也符合科学原理;既可作灯,又可作室内2.1.3漆器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

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机构管理。

生产过程也有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

汉代漆器的设计已有了系列化的概念,很多都是成套设计的。

如多子盒,亦称多件盒,即在一个大圆盒中,容纳不同形状的小盒,既节省空问又美观协调。

汉代的髹(xiū) 器物,包括鼎、壶、杯、盘等饮食器皿;奁(lián) 、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为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fānɡ)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

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

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2.1.4瓷器中国是瓷的故乡,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

宋代五大名窑:①定窑②汝窑③官窑④哥窑⑤钧窑①定窑定窑在今河北曲阳灵山镇附近的涧磁村,此地故名定窑。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

定瓷早期多素地,北宋晚期多装饰有精美的花纹,有莲花,牡丹,石榴,萱草,以及游鱼等组成适合图案,或用分格组织法,装饰以折枝花。

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

画花的极少。

②汝窑在河南临汝县,是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汝窑瓷器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窑装饰的技法。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估计,汝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品较少。

③官窑北宋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

以粉青色为主要釉色。

官窑作品因其精美独特、清新朴质的风格而大放异彩,为陶瓷工艺作出重要的贡献。

④哥窑(据说,宋代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烧窑,章生一所制有开片称为哥窑。

章生二所烧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在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的,称为“聚球攒珠”,也有出现葡萄状锈斑的,称为“葡萄斑”。

品种以盘、碗、洗、瓶、炉、文具等为最多。

⑤钧窑钧瓷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有磷酸和还原铁结合的成份。

从总体上来看,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尺度恰当,使人感到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因此设计上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2.1.5明代家具我国家具工艺的历史悠久,在明代达到鼎盛。

2.1.5.1明代家具发展原因2.1.5.2明代家具分类2.1.5.3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2.1.5.4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2.1.5.1明代家具发展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2)木材丰富(3)木工具的发展(1)园林建筑兴起我国园林自五代两宋发展到明代已极为兴盛。

家具作为园林建筑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相应发展,园林荟萃的苏州成了家具制作的中心。

一般厅堂、卧室、书斋等都相应地有几种常见的家具配置,并出现了成套的家具。

在园林建筑中,往往把家具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木材丰富国外热带成长的花梨木、红木、紫檀等材料,得到了较充裕的供应。

这些木材具有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因而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并进行细致的雕饰与线脚加工,这就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木工具的发展明代手工艺进步,锤锻技术已大为提高,木工工具种类增多,质量较高,使精细的家具加工制作成为可能。

2.1.5.2明代家具分类明代家具大致有以下几大类:①椅凳类②几案类③床榻类④台架类⑤屏座类①椅凳类有官帽椅、灯挂椅、、方凳等;②几案类③床榻类④台架类⑤屏座类优势①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②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③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

对后世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波及海外。

2.1.5.3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即简、厚、精、雅。

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它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2.1.5.4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1)注意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在整体的设计构思上既满足功能要求,在形式上又有鲜明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