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最早使用多情货币的国家,从殷商时代开始,多情货币就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批能够通过签发发票办理结算的活期存款。
3.价值尺度基本功能: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4.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5.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寸、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狭义货币由现钞(MO)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7.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8.货币单位是指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9.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0.国家货币制度是指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规体系。
1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2.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的“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的货币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为十进制,辅币与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3.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为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存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
15.外汇由以下几类构成: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
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等。
4、其他外汇资金。
通常人们是在狭义层面上使用外汇概念的。
16.汇率又称汇价,或又称外汇行市,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17.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应付标价法。
18.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19.各国一般是选定一种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外币作为基本外币,制定出它与本币之间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准汇率。
20.美国经济学家葛逊提出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说。
21.汇率决定理论有:囤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换汇成本说。
22.最原始的信用是高利贷信用。
23.借贷活动产生后一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借贷,一种是货币借贷。
24.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25.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的偏离其基本价值。
26.消费信用的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27.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28.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单利法和复利法。
29.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30.社会再生产过程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的往复循环。
31.经济因素有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
32.各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实施也会引起利率的变化。
33.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是: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环境、政策性因素。
34.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等风险差异形成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35.资金从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的流动性和转化就是资金融通。
36.金融机构的功能有: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2、融通资金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4、改善信息不对称5、风险转移与管理。
37.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随后华融、长城、东方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相继成立。
38.目前证券业的金融机构主要有:1、证券公司2、证券交易所3、各种基金管理公司4、各种中介服务机构5、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39.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40.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数种。
4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4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以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4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44.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国家政策风险、主权风险。
4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
46.政策性银行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点: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3、资金来源4、资金运用5、不设立分支机构。
47.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融资补充、融资支持。
48.保险公司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人损失2、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形成、重新配置资源3、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经济。
49.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有:筹集资本金、出售保单收取保费、给付赔偿款、资金运作。
50.证券公司豹主要业务有:证券承销、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咨询业务、开发业务、其他业务。
51.基金公司的主要作用有:提供高效的投资途径、能够更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运作。
5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政府、中央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企业、居民。
53.金融市场的功能:1、有效动员和筹集资金2、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3、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5、实施宏观调控。
54.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55.股票是种有价证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持有者据以获得股息、红利的凭证。
56.债券可分为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三大类。
57.期货合约是一种为进行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化合同或协议。
58.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59.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有:道一琼斯股价指数、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日经股票价格指数、恒生股票价格指数、上综合指数、深圳成分股指数、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
60.套利定价模型是罗斯在1976年提出来的。
61.货币市场的特点: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
62.货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2、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63.资本市场的功能:1、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2、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3、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重组4、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化方向发展。
64.证券上市是指将证券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即赋予某种证券在某个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资格。
65.技术分析的方法有:技术指导法、切线法、形态注、K线法、波浪理论、循环周期理论。
66.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6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挣误差与遗漏。
68.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增长状况2、经济结构性原因3、货币性原因4、偶然性因素的变动5、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69.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以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
70.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71.国际储备的来源:国际收支顺差、购买黄金、干预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
7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的过程。
73.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家中央银行。
74.中央银行的职能概括为: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75.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76.影响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价格、利率、货币流通速度、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其他因素。
77.基础货币又称强有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78.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9.对通货膨胀进行量度,常用的指标有: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批发物价指数3、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指数4、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
80.货币政策所包含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而现代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81.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82.可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利率、货币供成量、其他指标。
83.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8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85.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86.金融监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法制性、系统性、社会性。
87.各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一般有以下三条原则: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制止背信的原则3、禁止欺诈、操作市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