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2.“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工业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3.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4.“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A.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法西斯专政C.兴建公共工程D.实行计划经济5.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
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相关战役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6.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7.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9.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A.德军突袭苏联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1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
”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2.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13.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1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15.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A.慕尼黑会议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C.诺曼底登陆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6.“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慕尼黑协定》17.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上述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任由危机发展C.重点发展工业D.保护工人利益18.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19.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0.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A.A B.B C.C D.D21.“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该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狼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
”这一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2.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要为求职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
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相对过剩B.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C.新政开展,限制企业规模D.科技立国,高新产业发展23.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24.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25.“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故A符合题意;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故B排除;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C排除;1945年,苏军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故D排除。
故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诺曼底登陆。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 项不符合题意;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3.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1939年德国疆域”“1939年3月德国孔子的地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的德国,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德国的统一历程,A排除;1918年一战结束,B排除;地图没有涉及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注意关键词“1939年”。
4.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给各国带来巨大破坏,为了挽救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A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B排除;兴建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C排除;罗斯福新政中没有实行计划经济,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
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D项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战役是攻克柏林,排除。
故选B。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罗斯福新政法影响,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C符合题意;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A排除;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B排除;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7.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