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噪声控制
天棚A增量
⊿A=15x6x(0.7-0.03)=60.3m2 A’ =16.38+60.3=76.68m2
(总吸声量)
∴⊿Lp=10lg(A’/A)=10lg(76.68/16.38)=10lg4Βιβλιοθήκη 68=6.7dBb 1)处理前
A1=S总╳α=70.38m2 A= A1+A人机=70.38+7.2=77.58m2 2)处理后 天棚A增量 ⊿A=15╳6╳(0.9-0.23)=60.3m2
A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1、依据 1)耳聋与噪声的统计(按8小时)
85dBA 30年 发生耳聋 8%
90dBA 30年
20%
95dBA 30年
30%
70dBA 长期也不会引起耳聋
2)听力损失按等能量刺激
2、标准 (车间内卫生标准)
每天工作8小时,允许连续噪声级为90dB(A);在高噪声环境连续工作时间 减半,允许噪声级提高3dB(A)。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115dB(A)。
暂时的,对城市或地区是永久的。 2)噪声大,露天作业,影响大 4、评价 A声级的LN、Leq
四、社会噪声
1、声源: 商业活动、人群活动、语言、社会宣 传广播)、家用电器
2、危害: 与其相邻的居民 3、特点: 声源数量大,无规分布,在某些局部
是主要噪声源 4、评价: A声级的LN、Leq
3-2 城市噪声控制
4、建筑布局 1)、建筑物的位置选择
医院、学校、住宅选址十分重要,对于工 厂企业,亦要考虑 2)、建筑群体的布局 群体的布局应防止噪声;楼房间的来回反 射、封闭、形成声通道。
5、屏障绿化:
1) 地形利用,土丘、下凹形成声屏障。 2) 路旁隔声屏障。 3) 绿化。 30米立体绿化带仅-5dB降噪量。
二、噪声管理 1、立法
立法制订各种“标准”,“管理条例”等。从法律上 保证,确认适合公民生活与工作的声环境。 法律制订后,对噪声污染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 用,促进了噪声控制与环境声学的发展。 1) 制定标准 2) 制订管理条例 2、执法管理 1) 地方政府明确划分了各类地区环境噪声类别 2) 各级环保机构,长期进行监测,严格执法。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测量方法
测点: 法定厂界外1m处,高度1.2m的噪声敏感 处。或相邻居室中央。
时间:稳态噪声测1分钟周期性噪声: 测一个周期 非稳态非周期噪声: 测整个工作时间的等 效声级。
2) 标准
昼
夜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55
45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及商业中心区 60
50
工业区
第4节 吸声减噪
一、原理与效果 室内吸音减噪 吸音原理:降低混响声声压级 吸音减噪量:Lp=10lgA1/A2 Lp——室内两种吸音条件的混响声声压级差
值; A1——室内原有条件的总吸音量; A2——室内增加吸音材料后的总吸声量。
吸声减噪用途: 1)、在走道、休息厅、门厅等交通和联系空
间,结合建筑装饰适当使用吸声材料。将 吸声材料布置在走道的顶棚及侧墙的墙裙 以上。 2)、在房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布置吸声 材料或在空间中悬挂空间吸声体,是降低 室内噪音的有效方法。 降噪效果——10dB左右。
A’=77.58+60.3=137.88m2 ∴⊿Lp=10lg(A’/A)=10lg(137.88/77.58)
=10lg1.8=2.5dB
两种状况下吸声量的绝对值增值均为60.3m2, 但后者降噪效果较前者差 4.2dB
意义: 吸声降噪的效果: 与吸声处理后与处理前总吸声量的比值有关, 而不由吸声值变化量的差值所决定。 吸声量变化的比例大——降噪明显 吸声量变化的比例小——效果甚微
二、吸声处理原则 例: 设15*6*3米的车间原内表面α=0.03,机器与人的吸声量为7.2m2。 a 试问天棚用α=0.7的材料处理后,混响声场区域可降噪多少分贝? b 若处理前α=0.23,天棚用α=0.9的材料处理后,其降噪效果又如何?
解:a
1)处理前
A1=(15x6+15x3+6x3)x2x0.03=9.18m2 A= A1+A人机=9.18+7.2=16.38m2 (总吸声量) 2)处理后
三、设计步骤
1、由噪声频谱特性,确定主要吸声频带。 2、调查或测量,室内现有各频带吸声量的大小,(
或用开窗面积估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判断吸声 减噪可行性。 3、根据要求及室内状况,确定降噪量⊿Lp。一般小 于10dB。
4、由原α,总面积与⊿Lp,求出处理后的A’, 及需要增加吸声材料的部位⊿A=A’-A。 5、根据可设置吸声材料的部位,面积,噪声峰值 的频率,确定吸声材料的所需最小α(各频 带)。
65
55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70
55
三、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Leq:dB)
特别安静区,如疗养院、高级别墅区 居住、文教区
居住、商业、工业混合 区 工业区
道路两侧
昼
夜
50
40
55
45
60
50
65
55
70
55
四、其他规范
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9660-80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其它的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有一些关于噪声限值的 条文。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李清照: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第2节 噪声控制标准
一、评价指标 1、稳态噪声评价指标
1)A声级 LA 2)噪声评价数 NR(N) a 定义: 将噪声的倍频带频谱与一系列标准曲线(ISO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结果。 b 特点:一组按倍频程声压级由低频到高频逐渐下 降的倾斜曲线。曲线上1KHz的声压级作为NR数。
声的允许值不能超过NR25曲线上的值。
2、非稳态噪声评价
1 )等效声级Leq a 定义:
非稳态噪声,在一段时间范围内LA的能量平均值。 测量一般均为A声级,故常以Leq(A)表示。
b 计算:
有限个能量平均
Leq10lg(T1T 0101L0pdt)dB
Leq10lg(1n10L1p0i)dB ni1
2、区域规划
工业区:a b c d
e
远离住宅集中区 间以防护带,绿地等 间以商业区 工业区、厂区内部布局——高噪声源远 离生活区,保证区界、厂界噪声达标 低噪声如电子工业可进入混合区
商业区
a 主要商业区应集中 b 可置于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居住区应相
对集中布置,安静区:完全脱离城市主 要噪声源干扰范围。
6、选择满足各频带,α值的吸声材料或构造。
3、道路规划 1) 铁路、交通主干道不穿过住宅及文教区 2) 市区主干道不宜过密。 干道间,两旁可布 置为商业区,文化生活设施,公共建筑。 3) 道路立体交叉,车流通畅 4) 地下运输系统
4、建筑布局 1)、建筑物的位置选择
医院、学校、住宅选址十分重要,对于工 厂企业,亦要考虑 2)、建筑群体的布局 群体的布局应防止噪声;楼房间的来回反 射、封闭、形成声通道。
2、第一堂课抽部分学生讲授预习内容, 3、课堂讨论和老师讲授。 4、现场实验、调研 5、写城市环境调研、实验、课程知识综述综
合报告。
四、知识要点 1、噪音评价指标; 2、噪音允许标准; 3、城市噪音控制原则和方法; 4、吸音减噪源利和方法。
第1节 噪声的危害
一 噪声 1、定义 不需要的声音——声音的相对性 2、特点:一般噪声难听入耳,具有连续谱
2)统计声级(累计百分比声级)LN
a 定义: 在测量时间内,N%都超过的声级。
L90: 9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L50: 5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L10: 10%的时间都超过的声级
超过 指≥某值
如为100个数
L10指从大到小第10个 L50指从大到小第50个 L90指从大到小第90个
3)昼夜等效声级Ldn
C 确定噪音评价数NR的方法:
先测量待测噪音各个倍频带(63~8KHz)
带声压级并画成频谱曲线,再把噪音频谱曲线
迭合在NR曲线上,以频谱与NR曲线相切的最 高NR值,代表该噪音的噪音评价数N
一般情况下
NR=LA-5
D 确定噪声标准
例:如果标准规定噪声的NR数不能超过25dB,
则是说1kHz的噪音不能超过25dB,其它频率噪
二、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的损害 耳聋———听力损失在25dB以上
噪声性耳聋 1) 暂时性耳聋 暂时性的听阈上移 2) 永久性耳聋:永久性的听阈上移 3) 暴振性耳聋:突然暴露在强声刺激下,引起 听阈上移
2、引起各种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
管痉挛中枢神经系统 心动过速,高血压, 头昏痛消化系统 胃肠道蠕动改变,溃疡病率 增大 3、影响正常工作与休息 4、降低工作效率
3、事先考虑
任何噪声的可能出现,应在计划实施之前加以
考虑,才是有效与经济的。它可以不用或减小投
资。事后的治理可能是经济的极大浪费或者是无法
根治的。 4、措施效果的评价 1)总体布局,平面的合理规划设计 2)隔声处理 3)消声处理 4)吸声减噪
10 ~ 40dB 10 ~ 50dB 10 ~ 50dB <10dB
三、噪声控制原理性措施
1.距离降噪 2.声源降噪 3.规划降噪 4.屏障隔噪 5.绿化吸噪 6.吸声减噪 7.接收隔噪
四 规划、建筑具体方法和措施
1、城市规模控制 城市噪声与城市人口数量间有定量关系 Lb=22~27+10lgρ ρ:人口密度(人/km2), 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其降噪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 能解决交通、商业、工业过于集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