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基本情况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 2400 公里,南北跨度 1700 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
土地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2.3%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东南西与 8 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 4200 公里。
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 9 个市 ;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 3 个盟 ;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 2 个计划单列市 ;52 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 3 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 个县, 11 个盟(市)辖县级市, 21 个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 , 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 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降水量在 100-500 毫米之间,无霜期在 80-150 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 2700 小时以上。
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
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 ;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野生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 2781 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
按类别分,种子植物 2208 种,蕨类植物 62 种,苔藓类植物 511 种。
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 712 种。
主要有圆口纲 1 种、鱼纲 100 种、哺乳纲138 种、鸟纲 436 种、爬行纲 28 种、两栖纲 9 种。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16 种,一级保护动物 26 种,二级保护动物 90 种。
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 128 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 45 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 99 种。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107 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 295 个,面积在 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
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 545.95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406.6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 地下水 139.35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25.5% 。
森林草原资源:据 2013 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 6.6 亿亩,森林面积 3.73 亿亩,宜林地面积 2.05 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 ;人工造林保存面积 9731.55 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 天然林面积 3.07 亿亩,居全国第一位 ;森林覆盖率21.03% 。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 14.84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
据 2010 年第二次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 4 大类,面积 9016 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 11.2%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 5.08% ,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矿产资源:截止到 2011 年底,在全国已发现的172 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 143 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 98 种。
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 12 种、居全国前 3 位的有 30 种、居全国前 10 位的有 70 种。
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 ;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 8080.65 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 3765.35 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 4315.30 亿吨,居全国第 1 位。
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6663.62 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61370.35 万吨,累计查明贵金属金 551.43 吨,银 3.41 万吨 ;铜、铅、锌3 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 4038.95 万吨。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
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
截至 2012 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600 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 835 家,星级饭店 320 家, A 级旅游景区 263 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 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户300 多家。
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环境保护截至 2012 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确定自然保护区 185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5 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62 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 1372.82 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 11.63%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409.4 万公顷。
受自然条件制约,内蒙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
截至2012 年底,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 105 个。
全区监测的 15 个城市中, 14 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好, 1 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轻污染,空气质量良好城市比 2011 年增加一个。
人口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 49 个民族组成。
截至 2013 年底,全区总人口为 2497.61 万人,比上年增加 7.76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466.35 万人,比重为 58.71% ,乡村人口 1031.26 万人,比重为 41.29% ,自增率 3.36%o,比上年减少0.29个千分点。
2013年,全区共出生人口 22.39万,出生率8.98 %o,死亡人口 14.01万,死亡率5.62 %o。
国内生产总值 (GDP)初步核算, 2013 年全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16832.3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99.41 亿元,增长 5 . 2%;第二产业增加值 9084.19 亿元,增长 1 0.7%;第三产业增加值 6148.78 亿元,增长 7.1%。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 9.5:54.0:36.5。
2013 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7498 元,比上年增长8.7%,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 10900 美元。
财政状况初步统计, 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2497.3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235.5 亿元,增长 10.4% 。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52.8 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3% ,比 2011 年增加 196.1 亿元,增长 14.5%; 上划中央税收 944.5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39.4 亿元,增长 4.4%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 1119.9 亿元, 增长 13.6% ,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 为 72.1%.2 亿元,降低 15%; 政府性基金支出 662.1 亿元,比 2011 年减少 46.2 亿元,降低 6.5% 。
12 个盟市除锡林郭勒盟外,其余 11 个盟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 上百分点。
西部七盟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的 71.1% ,占比回落 1.7 个百分点,增长 7.7% ,增幅比上年同期 回落 25.2 个百分点。
其中, “呼包鄂 ”地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1463.1 亿元,占全区的 58.6% ,增长 6.2% ,增幅回落 28.4 个百 分点。
东部五盟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586 亿元,占全区的 23.5% ,占比上升 2.1 个百分点, 增长 21.3%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 落 0.7 个百分点。
2012 年,12 个盟市中有 7 个盟市地方财政收入 增幅低于 15% ,其中占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三分之一的鄂尔多斯 市仅比上年同期增长 3% 。
包头市、 呼和浩特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突 破 300 亿元,分别达到 326.8 亿元和 316.3 亿元,锡林郭勒盟地 方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 130.9 亿元。
旗县财政收入 实现新突破,全区 101 个旗 (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旗县达到 48 个,超 20 亿元的旗县达到 33 个,分别较 上年增加 3 个和 9 个;全区 101 个旗 (县、市、区 )地方财政总收入 全部超过 1 亿元,实现了超亿元旗县全覆盖。
工业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占主导地位,这六大 优势特色产业为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2013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元,增长 11.3%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5 个盟市增幅回落 10 个以1774.9 亿元,占全区 7944.4 亿 12%。
在 10.6% , 3.5% ,股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 10.3% ,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 12.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 10.7% ,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9.1% 。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11.3%; 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12.2% 。
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区原煤产量达 10.3 亿吨,增长 0.7%; 发电量达到 3475.85 亿千瓦小时,增长 9.5%, 其中 ,风力发电量366.65 亿千瓦小时 , 增长 27.5%; 钢材产量为 1797.74 万吨,增长 8.2%; 载货汽车为 14574 辆, 下降 32.5%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 223.71 亿元,下降 4.7% 。
2013 年我区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亮点: 1、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 15.3% ,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 12.8% ,均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64.7% 。
2、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我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