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课件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课件
一、知识点:
• 课时:2课时 • 教学对象:3-6岁 • 教学材料:长条卡纸、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抹布、 小水桶、围裙、活动眼珠 • 教学目的: • 1)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学习关于小 蝌蚪的科普知识。 • 2)通过小蝌蚪在画面中的分布,学习构图中的聚散大小关系。 • 3)通过油画棒和水粉的结合,感受油水分离的神奇效果。 • 教学重点: • 1)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和聚散大小关系。 • 2)感受油水分离法的绘画方法。 • 3)简单学习不同的背景添加形式。
《小蝌蚪》
引导
• 小蝌蚪是青蛙的幼体。青蛙妈妈把卵产在水里,经 过一段时间,卵就会孵化成蝌蚪。小蝌蚪长成小青 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早期的小蝌蚪,是圆形或椭 圆形的,有点像鱼,但是没有嘴巴。等到小蝌蚪长 出嘴巴来就可以吃水藻,并独立生活了。小蝌蚪先 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随着尾部的逐渐萎缩,就逐 渐长的和青蛙妈妈一模一样了!小朋友们是不是也 觉得蝌蚪变成青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创作一幅《小蝌蚪》,感受这个神奇的水 中生物吧。
二、知识点:油水分离
蝌蚪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 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 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 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 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 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 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 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蝌蚪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 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 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 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 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 状的上作要求
• 1.首先,学生利用油画棒创作小蝌蚪及荷塘水草等 等...... • 2.其次,创作过程中,小蝌蚪要注意方向性。 • 3.最后,在画面全部完成后,利用水粉整体粉刷一 遍,会呈现水油分离效果。
课题延伸
相信《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经耳熟能详,而根 据这个故事改编成的动画短片也是家喻户晓的。它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 片,由绘画大师齐白石执笔绘制。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谁 是我们的妈妈呢?”于是,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开始了。影片告诉 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 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 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遍这部 动画片,重新感受一下这 部动画短片的水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