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窜货及解决办法

窜货及解决办法


窜货本质原因:价差与渠道重叠
• 窜货原因之一:价差 1、生产企业价格体系控制问题--价差太大:主要存在 以下价格差别,从而导致以下操作空间: •地区价差太大。 •季节价差太大,导致一些代理商乘淡季屯货。 •调价前后的价差。价格变动前信息控制不严,造成一些 经销商或者个人囤积货物,等涨价后,他再低价出货牟利! •大小客户价差:大客户销量大,因此可以拿到更低价格。 促销政策导致的价差,有些企业看似公平,但对不同市场 促销返利太大,导致实际上的价差,使得代理商有价格操 作空间。
• 控制窜货方法之六:设立串货报证金制度 1、让经销商拿出一定金额的钱做为不串货 的报证金,如果年终考核没有串货,则给 予高出银行利息两倍的利率,串货则利率 和报证金全部没收。 2、可在年终奖励中拿出一部分做为报证金。 控制串货方法之七:设立市场秩序奖励基 金
通过对窜货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窜货 的真正根源是管理不严。 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上不去,防止窜货纯属 无稽之谈。为防止窜货,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 强工作: 一、完善营销政策。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销售政策,包括价格政策、 促销政策、返利政策、专营权政策等,从根本上杜 绝窜货现象。
• 第三,窜货现象导致价格混乱和渠道受阻,严重 威胁着品牌无形资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在品牌 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商品指名购买的前提是对品 牌的信任。由于窜货导致的价格混乱会损害品牌 形象,一旦品牌形象不足以支撑消费信心,企业 通过品牌经营的战略将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企 业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期内塑造一个名牌,是因 为适逢市场转型这样一个时代机会,一旦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瓜分完毕,企业再想通过 白手起家创名牌,那是非常困难的。在市场经济 发育成熟的国家,塑造一个名牌极为不易,新品 牌成功概率只有5%左右,也就是说100个品牌中 95个是失败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不轻易涉 足制造业,因为成功推广一个品牌需要一亿美元 左右,而在中国则需五千万元,耗时一般只需3年 甚至更少的时间。因此说,对品牌的完全管理, 其实就是一个品脾保值的过程。窜货问题作为品 牌管理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营销人员高度重视。
• 窜货原因之二:销售管理政策失误 •年销售目标任务过高,经销商和企业自己的区域 销售经理和业务员都感到完不成任务,只有一起 串货。甚至贴现串货。 •年终为完成销售任务,为了个人业绩,区域经理 要求经销商压货,并以其它促销支持(变相降价) 为条件,第二年经销商无奈串货。 •商业单位奖励制度设置不合理:随任务成几何基 数增加时,导致经销商为拿奖励而串货。 •或者年终返利太高,使商业单位为了年终的高额 返利而铤而走险,大肆串货。 •奖励采取货物方式,如果代理上区域市场容量达 到极限,如果想套现,必然低价串货。
窜货管理与控制
• 控制窜货方法之一:弄清货物流向 •彻底弄清自己企业的产品的月分销量(注意非回款量) •彻底弄清自己企业产品的季节、促销等销量变化情况 •彻底弄清自己企业的货物流向。这是我们分析市场潜力、 增加销量和防止串货的前提。也是开发二级市场优先顺序 的依据之一。 •计算自己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建议在采购时按照建议量 采购,但同时注意季节变动情况。 •弄清自己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打压其它 产品的进货量和扩大其进货周期。 •控制好自己企业产品的价格体系。
• 窜货原因之三:代理商、经销商和业务员缺乏诚 信,想捕捞而获,抢夺他人的利益 •商业单位和业务员不讲信誉、缺乏诚信,缺乏职 业道德,为了不费力气就拿到利润,不惜降低出 货价,销到异地(尤其是销量大、终端促销做的 好的地区)去。 •当资金困难需要套现时,也会不惜低价倾销。 •换货:代理商把其经销的几种产品组成套装换取 另外一个地区的另一个套装。尤其市把广告多、 走货量大的品种当成带货品种,因此不要把我们 的产品搞成带货产品。 •经销商放弃我们产品后者即将倒闭时,会低价串 货乱市。
窜货的种类
按窜货的不同动机目的和窜货对市场的不同影响,可将窜货分为三类: • 恶性窜货。恶性窜货是指为获取非正常利润,经销商蓄意向自己辖区以外的 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经销商向辖区以外倾销产品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价销售, 主要是以低于厂家规定的价格想非辖区销货。恶性窜货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是 巨大的,它扰乱企业整个经销网络的价格体系,易引发价格战,降低通路利 润;使得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丧失积极性并最终放弃经销该企业的产品; 混乱的价格将导致企业的产品、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 自然性窜货。自然性窜货是指经销商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同时,无意中向自己 辖区以外的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这种窜货在市场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 市场的分割就会有此类窜货。它主要表现为相邻辖区的边界附近互相窜货, 或是在流通型市场上,产品随物流走向而倾销到其他地区。这种形式的窜货, 如果货量大,该区域的通路价格体系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通路的利润下降, 影响二级批发商的积极性,严重时可发展为二级批发商之间的恶性窜货。 • 良性窜货。良性窜货是指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有意或无意地选中了流通性 较强的市场中的经销商,使其产品流向非重要经营区域或空白市场的现象。 在市场的开发初期,良性窜货对企业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在空白市场上企 业无须投入,就提高了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不但可以增加销售量,还 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只是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应注意,由于由此而形成的空 白市场上的通路价格体系处于自然形态,因此企业在重点经营该市场区域时 应对其再进行整合。
• 其次,混乱的价格和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会 吞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来自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规范的价格体系。前面提 到过名牌的一个特质:比别人卖得贵。这是从价 格角度提出对名牌的市场要求。金利来对此曾有 深刻的教训。金利来通过大量广告宣传和优质的 产品成功塑造了"男人的世界"的良好形象,但早 期对假货和窜货现象管理不严,地区差价达到一 倍甚至几倍,消费者由于惧怕买到假货,不敢购 买真假难辨的金利来,金利来作为名牌的品脾再 保证价值显得苍白无力。另一个例子是价格定位 失误的沙驰皮具。沙驰皮具曾经塑造了高档、尊 贵的品牌形象,但对香港市场控制不好,用地摊 摆卖的方式在各百货公司推销,给人一种低档的 感觉,冲击了沙驰皮具的名牌形象。
• 控制窜货方法之二:合理划分区域和市场 改变原来的销售区域:方法有二 1、按照商圈划分市场区域: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在大多 数情况下,市场区域划分时都是采用商圈和行政区划重叠 的方式,习惯成了自然,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个人认 为。企业市场区域的划分,做好考虑商圈的重复问题:比 如。例如:河南信阳、湖南的岳阳商圈上属于武汉。如果 硬要按照行政区划,串货很难避免。 2、按照经销商(代理上)已经形成的网络覆盖实力范围 划分。经销商长期经营中陷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覆盖网络 范围。应该承认之一现实。通过多方协调、相互妥协,最 后让双方认可新的区域。允许相互交叉覆盖。 3、按照渠道划分经销商:批发、连锁及零售、超级大卖 场。
从窜货的分类可知,并非所有的窜货都有危害 性,也并非所有的窜货现象都必须加以控制。在企 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 且尚有主导品牌控制市场时,适度的窜货,即可控 状态下的窜货有助于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对于 一些不太严重的窜货行为,企业只须关注即可,不 必马上采取决策,有时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否 则,反而会适得其反。两个原本销售不景气的市场 相互窜货,也未必是坏事,因为经销商在市场销售 不景气时,一般投入程度会很高,会使用各种手段 来竞争,结果就会坏事变好事,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将事态 置于完全可控制的状态下方可,否则,后果将不如 所愿。 对于恶性窜货事件,其危害是巨大的,严重时 会使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营销网络毁于一旦。 因此,对此类事件应有清晰的认识,发生窜货时认 真研究,及时处理,凭借稳健的市场操作来驯服窜 货匹野马。
• 控制窜货方法之四: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年终返利不要呈几何基数增加,如果年终返利幅 度大于正常销售利润水平时,代理商就可能串货。 一般应该低于5%。 •多用过程返利,少用销量返利:比如铺货率、售 点生动化全品项进货、安全库存、遵守区域销售、 专销(不销竞品)、积极配送和守约付款等等。 过程返利既可以提高经销商的利润,从而扩大销 售,又能防止经销商的不规范运作。 •年终奖励不奖货物。年终返利比例不宜超过5%。 •激励不能变相降价或者本质上的降价。 •不给经销商直接操作广告,以防其用此费用降价。
窜货的危害
营销就是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营销 要素中,渠道就好比人体的血脉,价格就是维持 血液正常流通的血液因子。产品从营销的心脏-企业沿血脉输送到终端,一旦价格出现混乱,将 会导致连锁反应。 • 首先,经销商对产品品牌失去信心。经销商销售 某品牌产品的最直接动力是利润。一旦出现价格 混乱,销售商的正常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利 润的减少会使销售商对品牌失去信心。销售商对 产品品脾的信心树立最初是广告投放,这是空中 支持,其次是地面部队的配合,就是营销监控: 企业对产品质量、价格的监控。当窜货引起价格 混乱时,销售商对品牌的信心就开始日渐丧失, 最后拒售商品。
• 控制窜货方法之三: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 •价格体系尽可能全国一致、大小一致,对于重点 市场采取其它措施帮助,而不是价差。即使有价 差,也应使两地价差的获利小于在两地运输成本 , 尽量缩小价差。 •尽可能制定统一的出货价和零售价。强力维护价 格体系。 •做好调价后的保密工作、安抚工作和解释说服。 杜绝调价前囤货。一般在同一天内用正式文件通 知,并给予适当比例(大家按照各自的销量,和 同一比例来配货)的原价货物,但必须按照提高 后的价格卖出,保证给经销商得到补偿的利益。 •不搞降价促销。
二、稳健的经营作风。 目前许多企业患了营销狂躁症,希望借助巨奖销售、人海战 术、广告轰炸,一夜之间就打开市场,企业对营销业绩的认识也 只是销售量。正是由于这种急功冒进,为窜货提供了机会。所以 要有稳健的经营作风。 1.制定现实的营销目标。对现有市场进行认真总结和对自 有资源进行清查之后制定符合实际的营销目标。不急功冒进,要 稳扎稳打。 2.严格的市场管理。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要认真监控, 及时反馈,一旦出现问题要仔细研究,及时拿出对策。在处理上 要果断、彻底,不可照顾情面。 3.良好的售后服务。 长远的市场策略一些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竭泽而渔,结 果是四处窜货,市场体系很快崩溃。长远的市场策略主要是指在 经营手段的使用上,应尽量采取务实稳健的策略,而不是那种所 谓的大手笔、大投入、大回报。 因此只要对窜货现象有清楚的认识,发生窜货时认真研究, 及时处理,凭借稳健的市场操作,窜货现象并非无药可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