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纳米管 - 修改

碳纳米管 - 修改


(A)氧气(或空气)氧化法
该方法有Ajayan和Ebbesen等提出[11]。 他们将电弧放电法制备的碳纳米混合物在空气 中加热到700℃以上时,重量发生损失。在 850℃温度下加热15min后,样品全部消失, 他们发现当样品损失率达到99%以上时,残 留的样品基本上全部是碳纳米管。 缺点:该反应的选择性较差,碳纳米颗粒被氧 化侵蚀的过程要持续一个较长时间,而且纳米 颗粒与纳米管交织在一起,当碳纳米颗粒基本 上全部去除时,多层碳纳米管的管壁也被氧化 侵蚀掉,最后剩下单层的碳纳米管。
(C)浓硝酸氧化法


将碳纳米管加入到浓硝酸中搅拌,超声波分散 后加热回流处理。自然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 洗涤至中性,经真空干燥、研磨后既得到纯化 处理的碳纳米管[14]。 优点:经过适当浓度硝酸氧化处理一定时间的 CNTs,其基本结构未发生本质变化,而表面 活性基团显著增加,在乙醇中分散浓度、均匀 性、稳定性得到提高,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均 匀性及与树脂的结合性能也得到相应提高。硝 酸氧化处理是CNTs表面活化的有效方法。
(D)激光法
机理:与电弧放电法类似,主要是将一根金属催化剂/ 石墨混合的石墨靶放置于一长形石英管中间,该管 则置于一加热炉内。当炉温升至1200℃时,将惰性 气体充入管内,并将一束激光聚焦于石墨靶上。石 墨靶在激光照射下将生成气态碳,这些气态碳和催 化剂粒子被气流从高温区带向低温区,在催化剂的 作用下生长成碳纳米管。 研究者:Rice大学的Richard Smally和他的合作者 产率:在催化剂合适的条件下,可大量制备单层碳纳 米管,一般产率可达70%。 优点:主产物为单层碳纳米管,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可 控制管的直径。 缺点:需要非常昂贵的激光器,所以此法耗费最的大。
(B)CO2 氧化法 该法由英国学者Tsang 等[13]将电弧放 电法所得的阴极沉积物放入一个两端有塞子的 石英管中,在850℃下通入CO2 (20mL/ min) ,持续5h 后,约有10(wt)%损失,此 时碳纳米管的封口被打开。继续加热,碳纳米 颗粒、碳纳米球、无定形炭将被氧化烧蚀,被 氧化除去。而且当氧化时间足够时,MWNTs 的管壁会受到侵蚀,从而变成SWNTs。
碳纳米管专题 Carbon Nano-tubes
1 2 3 4 5
碳纳米管的发展背景 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后处理方法 碳纳米管的基本性质 碳纳米管的相关应用
1 碳纳米管的发展背景
背景:纳米材料的发展 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Gleiter以及美国的 阿贡实验室的Sieyel相继制得了纯物质的纳米 细粉。Gleiter在高纯净真空的条件下将粒径为 6nm的Fe粒子原位加压成型,烧结得到纳米微 晶块体,从而使纳米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 技术会议,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 的一个新分支。
发现:1991年,日本学者Ijima和美国的Bethune 等人在掺加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石墨电极间起弧放 电,并在制备产物中分别发现了单壁纳米管。 研究结果:理论预计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 电学、磁学等性能,极具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 值,因而激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碳纳米 管的研究成为材料界以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 和热点。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相继成 立了纳米材料研究机构,使得碳纳米管的研究进 展随之加快,在制备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 的进展。
碳纳米管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左 到右为SWNT,MWNT (包含2层、3层、4层石墨片层)From Ref. 3, 6
3 碳纳米管的制备纯化与表面修饰
(1)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很多,到目前为止, 人们尝试了多种制备方法,如石墨电弧法、热 解法、激光蒸发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沉 积法(催化分解法)等等。其中,电弧放电 (arc discharge)、激光蒸发(laser ablation) 和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碳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 当今世界公开报道高质、高效、连续大批 量工业化生产碳纳米管的实例:沸腾床催化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2)碳纳米管的纯化
常用的提纯方法:氧化法、过滤法、气相沉积 法、离心分离法。 氧化法的基本思想:碳纳米管两端活性较强, 所以氧化先从端口开始,由于端口长度与纳 米杂质粒子及无定形碳的长度相差几个数量 级,因此,在相同的速度下氧化,杂质粒子 和无定形碳先被氧化掉,最后只剩较为纯净、 甚至被打开端口的碳管。
耐磨性:利用碳纳米管的高耐磨性,可以用 其制造刀具和模具等。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 耐磨性,还能提高产品的期限,若能实现产业 化,其效益将是非常巨大的。 自润滑性:利用碳纳米管的自润滑性,可以 用来制造润滑材料,关于这一点,已取得了一 些成果 作为针尖:1996年Smalley用一个碳纳米管修 饰的针尖观察到了原子缝底的情况, Lieber用 这个方法研究生物分子,解决了许多STM针 尖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分辨率也高。
同一平面上,键角∠FBF等于 120°。B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是2s2 2p1,成键时1个2s电子 激发到1个空的2p轨道上,与 此同时,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 “混合”起来成为3个杂化轨道, 分别与3个F原子成键
2
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是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 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 每层纳米管是一个由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 围3个碳原子完全键合后所构成的六边形平面 组成的圆柱面。其平面六角晶胞边长为2.46 Å, 最短的碳碳键长1.42 Å。
(E)长碳纳米管束制造新方法
中国清华大学和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 员,制造出的碳纳米管束最长达到了20厘米,状如 人的发丝。这一成果是向制造可用于电子设备的微 型导线等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美科学家在研究中对合成碳纳米管常用的化 学气相淀积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结果显示,在化 学气相淀积过程中加入氢和另外一种含硫化合物后, 不仅能制造出更长的碳纳米管束,而且这些碳纳米 管束可由单层碳纳米管通过自我组装而有规律地排 列组成。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新方法作为一种更为简便 的替代工艺,也许还可以用来生产高纯度的单层碳 纳米管材料。
常用提纯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法:根据碳纳米管与杂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这— 特点,主要指利用超声波降解、离心、沉积和过滤 而将其分离。物理法对于提纯单壁碳纳米管是一种 有效的方法。 化学法:主要是用碳纳米管与杂质的氧化速度不同 而除去杂质来提纯碳纳米管。 常用的氧化剂:空气、硝酸、混酸、重铬酸钾等, 或几种氧化剂相结合且分步来氧化提纯碳纳米管。 基本原理:优先氧化碳纳米管管壁周围悬挂的五元 环和七元环,而没有悬挂键的六元环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被氧化。当碳纳米管的封口遭到破坏,由六元 环组成的管壁被氧化的速率十分缓慢,而碳颗粒则 一层层被氧化,最后只剩下碳纳米管,从而达到提 纯的目的。
4 碳纳米管的基本性质
(1)力学性能:sp2杂化形成的C=C共价键是自然界 最强的价键之一,赋予碳纳米管极强的强度、韧性 及弹性模量,使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由 于碳纳米管的纳米尺度和易缠绕的特点,直接用传 统实验方法测量其力学性能比较困难,因此最初对 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研究集中在理论预测上。 初步估算,碳纳米管的强度大概是钢的100倍。 Lieber运用STM技术测试了碳纳米管的弯度。因此 用碳纳米管作为金属表面上的复合镀层,可以获得 超强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其耐磨性要比轴承钢高 100倍,摩擦系数为0.06~0.1,且还发现该复合镀层 还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C)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热裂解法)
CVD法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制备碳纳米管特别是 SWNTs 的技术。通过激光等将过渡金属微粒和碳氢化合物同 时加热到高温而使碳氢化合物发生热解而产生的。 基本原理:以含碳气体(一般为烃类气体或CO)为给料气体 (feedstock)供给碳源,在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如Fe、Co、 Mo、Ni等及其氧化物)的作用下直接在衬底表面裂解合成出 SWNTs。 特点:由于制备时温度较低(一般控制在500~1000 ℃),生成 的SWNTs缺陷较少,同时设备简单、产率较高、条件易控, CVD技术有着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参数控制:通过施加电场和控制给料的气流方向,可以对 SWNTs的生长方向进行控制;而通过控制作为催化剂的纳米 颗粒尺寸大小,可以控制合成的SWNTS的直径范围。
(3)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定义:碳纳米管的修饰是指通过溴水、重铬酸钾、混 酸等氧化剂氧化碳纳米管的端口和侧壁,在其上引 进一些基团,从而克服碳纳米管间的短程作用力。 分类: 按修饰部位:端头修饰、侧壁修饰; 端头修饰是化学修饰中最常见的一种。碳纳米管可 以被视为线性富勒烯分子,其端头是由碳的五元环 和六元环组成的半球形,具有球形富勒烯的凸起结 构,强氧化剂可将端头打开而氧化成羧基,从而与 其它的化学试剂反应,引入增溶基。同时,碳纳米 管侧壁碳原子的SP2杂化形成大量的高度离域化π电 子,这些π电子可以被用来与其他化合物通过π-π非 共价键作用相结合,得到修饰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 (A) 椅形单壁碳纳米管 (B) Z字形单壁碳纳米管 (C) 手性单壁碳纳米管 (D) 螺旋状碳纳米管 (E) 多壁碳纳米管截面图
(A)电弧放电法:其方法及设备与制备C60的 方法和设备都较相似。阴极采用厚约10mm, 直径约为30mm的高纯高致密的石墨片,阳极 采用直径约为6mm的石墨棒,整个系统保持 在气压约104Pa的氦气气氛中,放电电流为50 A左右,放电电压20V。通过调节阳极进给速 度,可以保持在阳极不断消耗和阴极不断生长 的同时,两电极的放电端面距离不变,从而可 以得到大面积离散分布的碳纳米管,同时还可 能产生碳纳米微粒。 特点:产量很低,仅局限在实验室中应用, 不适于大批量连续生产。
(B)热解法: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将一块基板放 进加热炉里加热至600℃,然后慢慢充入甲烷 一类的含碳气体。气体分解时产生自由的碳原 子,碳原子重新结合可能形成碳纳米管。 优点:最容易实现产业化,也可能制备很长的 碳纳米管。 缺点:制得的碳纳米管是多壁的,常常有许多 缺陷。与电弧放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相比,这 种碳纳米管抗张强度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