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月亮上的足迹精品PPT课件

24月亮上的足迹精品PPT课件


书法 晋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嫦娥奔月
•圈读法: •快速阅读,一目 十行,凭直觉把 重要的信息圈出 来。 •圈点什么呢? •包括重要的数据 、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等。
作者简介:朱长超 男,1944年10月生,上海市南汇人。
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又攻读 哲学方法论专业,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的研 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 思维的历程》、《月亮上的足迹》、《人 生的智慧》等50余种,已发表的各类文字 在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亮上的足迹 》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13册 第24课。简单的介绍了1969年7月人类第 一次登录月球的大致过程。
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肯尼迪愤愤地说道。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
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美登月计划出师不 利,几经波折1961年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 载人登月。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双子座”计划作 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至少3方面的关键经验: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 船对接。在此期间的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但“阿波罗计划”
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 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 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 伐桂树, 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 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 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 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 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 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遥遥在望 一条孤独的小船,比喻孤零唯一。
一叶孤舟 只能够望见却不能够接近。 可望而不可即 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合算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里程碑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相提并论
时间: 1969年7月16日
人物: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
地点: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 航天中心。
出师不利。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遇难。美国航天 局不得不重新设计飞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阿波罗11号终成 功登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罗7号至阿波罗10号 飞船,先后测试了改进后的飞船系统组件。阿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 飞行,为载人登月扫清了障碍。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 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同年7月24日, 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此后,美国又实施了6次在技术方面更复杂 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他几次都获得成功。 “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 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 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 过30万人。
24 月亮上的足迹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抗元起义。
3 吴刚伐桂。
4 玉兔捣药。
5 唐明皇游月宫。
6 书法 晋 王献之《中秋帖》。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 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 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 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 寒宫,遥望人间。
读准字音:
guān cè zhǐ lìng
观测 指令
hé suàn chàng tán
合算 畅谈
shén wǎng
神往 hǎi yù
lǐ chéng bēi里程碑来自yī yè gū zhōu
áng shǒu tǐng lì
昂首挺立
yáo zài wàng
海域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积累词语:
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观赏当时宫廷里表演《霓裳羽衣 曲》,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 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 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敛 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 神话是吻合的。
玉兔捣药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 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 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 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 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 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 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唐明皇游月宫
据《唐逸史》记载:唐朝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 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 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 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 翩翩起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 曲。回到人间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 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 裳羽衣曲》。唐明皇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 “广寒宫”之称。
事件: 探索月球。
起因 :美苏掀起太空科技竞赛1961年4月12日,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恼怒的事: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刚从床上被叫醒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知
道消息后十分震惊,因为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上已领先美国一步,也就是说在
科技竞赛中美国处于劣势了。“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 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 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朱元璋抗元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 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 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 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 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 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 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 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 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