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见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 (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远,恨 水是笔名,在一次讲演会上,有人向张恨水发问:张先生,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年轻 时你是否与哪位小姐恋爱,不幸情场失意,心里耿耿于怀, 才取名“恨水”的呀?张恨水答道:“不是的,不是什么‘情场失 意’。我取名“恨水”,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 —《乌夜啼》。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 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
民国时期各大才子佳人
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当时,即20世纪20年代初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 为关注热点的时代背景和新旧思想渗杂的文化语境中,鸳蝴派小说 一致认为爱情是独立至高的人生目标。恰恰在鸳蝴派的作品中,爱 情是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的崇高而独立、人生而有之的光明正 大的权力,真挚的“爱情”与“爱国”有着同等崇高的价值。鸳蝴 派作家的爱情宣言,实质上就是对人的权力的一种肯定。
· · · · · ·
埋回丢承追邂 葬忆失诺逐逅
是 字 画 鲜 花 还 是 绫 罗 绸 缎 ?
邂逅到追逐——钱与心的交换
在当时受五四影响已经有相当一大批青年人追求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爱情毅然决 然地抛下门当户对的配对条件。在我看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算是封建大背景与西方自由思 潮的妥协,甚至说是畸形产物。 但是,值得各位男生借鉴的是,燕西追求清秋的方法到现在仍然不落俗套,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安 排下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乱窜,终于得到线索,之后再亲自出马。借着起诗社的名义,租赁了隔壁的 屋子,在内墙开了洞修了门,倒也不用“逾墙而搂处子”了。 具体到追女孩子,其方法也是新旧交参。 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目标的亲人站在自 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 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写票,还 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生日花了大价钱买那珍珠项链;送衣服不如送成匹的缎子,挑 颜色挑得可谓赏心悦目…… 反过来,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 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 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 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
冷清秋 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 性格 贫寒 舅舅、母亲 腼腆、内敛、 文静、谨慎小 心 学生
金燕西 显贵 家族庞大 纨绔、外向、 缺乏责任感 无业游民
白秀珠 显贵 家族庞大 敢爱敢恨、娇气
职业
学生
爱好
诗书
歌舞「。斜 。纸 「。隔 。茜 「让 魂 窗 一我 凉 三 风 窗 二 屏 频 人 」们 佛 」 细 竹 」 数 断 雨 遍 去 先 火 户 扑一 屋说 五几 碧银 来 莫但 黯忏 疏楼 三与 更次 廊汉 看 勾愿 高尽 栏沉 间旁 钟欲 空红 三 留思 楼红 ,檀 ,人 ,眠 ,墙 阕 ,君 ,情 残萦 垂深 泪眠 西消 《 好休 拥犹 更佛 帘不 珠不 风息 临 乘再 衾有 来火 无解 和得 飞断 江 今梦 无恨 永, 个, 夜, 一, 恨, 白, 仙 巷小 事愁 月梦 语隔 滴蕉 露夜 》 ,楼 ,多 ,时 ,帘 ,心 ,阑 : 如今 抱转 一醒 敲羞 封剥 冷梦 水夜 膝觉 探也 折见 在尽 月也 梦新 看心 广还 玉牵 枕重 照匆 初寒 屏闲 函重 孤匆 寒休 搔牛 还。 山。 中, 松。 秋。 头。
二、表达了当时的文人在变革时期的文化焦虑 大多数鸳蝴派小说所描述的爱情更多地反映的是情在礼教中的挣扎,“存 天理、灭人欲”的沉重音符总是在爱情的旋律最为欢畅的时候参与进来,使 小说在叙事进程中总是出现“情”与“理”、“情”与“欲”的反复纠葛, 给人以“不和谐”之感。鸳蝴派小说家极力主张婚姻自由,却不赞成自由结 合,认为“以欲合的,仅是形体上之相狎,初时热度极高,久而久之,必然 一落千丈”。(李定夷《自由毒》)“彼伦不知,每盗情爱这名,而行淫欲 之实……殊不知情之为精神上相爱,而欲乃形体上之相狎,迥不同也。”( 吴双热《殒玉怨》)。
组员:杨闻柳、武嘉瑶、李虹桥
清末民初大都会兴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承袭中国古代小说传统
的通俗文学流派。我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将文艺当作消闲品、专
写才子佳人的种种哀情、艳情、惨情、苦情的小说,属言情小说范畴
。鸳鸯蝴蝶派小说是当时广受欢迎的以才子佳人情节为主的市民小
说,包括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
三、言情主题泛化为平民意识 民初小说沉浸在一片“情天恨海”之中,但鸳蝴派作家并没 有把笔触只停留在对“情”的无尽哀伤和单纯叙写上,而是将主 题拓展到一般市民家庭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平常人物 ,展示了以情为中心的人生整体经验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创造 了一个多元多维多姿多彩的平凡世界。鸳蝴派的早期作品在艺术 成就上不能与林语堂小说相媲美,但在平民意识的取向上却是一 致在他们看来,他们认为 “儿女私情、家庭琐屑”,都能激发出 人们喜、怒、哀、愁等不同情感,都能五光十色地表现生活。
据目前所知,最早提出鸳鸯蝴蝶派概念的是周作人,1918年4月19日 ,他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作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 时,批判当时旧形式、旧思想的中国小说,特别提到“此外还有《玉梨 魂》派的鸳鸯蝴蝶体,1919年2月2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七期上,他 又发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称“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 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周作人说的鸳鸯蝴蝶派,乃 专指才子佳人的哀情小说。至于“鸳鸯蝴蝶”的由来,是因为那些小说 内容不外才子佳人,双双成对,故以鸳鸯、蝴蝶称之。
一朝花落清秋冷
金粉凋零各自心
——承诺却丢失
一个是大家公子,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生于富豪,一个长 于贫困;一个像炽热向日葵,招摇炫目,一个如清雅的百合花, 温和贤淑;一个习惯歌欢舞悦,一个饱具才情诗意。经过爱情的 轰轰烈烈,婚姻的平平淡淡,最终爱如潮水干涸,两个主人公形 同陌路。不同于皆大欢喜结局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相信大家看金 粉世家有关的文学作品最后心中都有一个疑惑:金燕西和冷清秋 之间的爱情,由浓转淡,经深变浅,是必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