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5期作者简介:曹秀丽(1980—),女,山西临汾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与研究。
动力是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动力则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多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比较充足的。
但是,不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混文凭而进入大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给学校的整体学习风气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培养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些建议。
1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1.1上课出勤率不高,存在旷课现象在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班课,人数多,学生旷课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为了点名而上课,甚至部分学生在课堂点名之后再中途退出课堂,以期不至于影响期末成绩。
1.2课堂活动不积极参与在实际中发现,上课过程中不听课、手机上网、玩手机游戏、睡觉、写作业、看其他书、或者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面对老师的上课提问,也多是以“不知道”来作为答案。
1.3考试作弊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随着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作弊手段也更现代化。
多是手机上网找答案、手机拍摄答案、手机互发答案短信等。
2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大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内在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外在的原因则是社会、学校、家庭及网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2.1内在原因2.1.1学习目标不明确通过对本学院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就是为了拿到学位,在找工作时有个较好的起点,对于长远的发展并没有仔细考虑过。
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2.1.2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与计划俗话说“事半功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总结,一般就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事倍功半”,久而久之,效率不高,逐渐丧失学习动力。
2.1.3对专业不感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在接触大学专业知识后,觉得对专业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受专业调剂的影响,对自己所读专业不感兴趣,从而学习动力大大折扣。
2.1.4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中学阶段一样,依旧完全依赖老师,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会主动的去探索和消化知识,习惯于被书本知识牵着鼻子走,也就不可能有学习动力去探求知识。
2.1.5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抵制诱惑少数学生上网成瘾、对网络游戏上瘾,只玩游戏不上课,甚至通宵达旦的玩网络游戏。
对于上网及游戏充满兴趣,而对学习毫无兴趣,没有自我约束能力。
2.2外部原因2.2.1社会风气当前环境下,浮躁是一种普遍心态,很多人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不能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大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更多的崇拜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没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陷入矛盾中,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信念不坚定,使得学习动力不足。
2.2.2网络和通讯手段在当代社会,网络和通讯手段迅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及时,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查阅资料、相互交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用手机上网也越来越普遍。
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随时随地上网,在学习的地点上网,在学习的时间也上网。
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使得学习动力减少。
2.2.3家庭教育随着升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都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力、进取心、韧性、自信心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的学习中,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难以适应大学学习。
有的家庭急功近利,家长的思想就是让孩子通过上大学获得一纸文凭,根本不在乎是否学到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自由散漫,缺乏精神动力。
3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学习动力具有引导、推动与协调作用。
高校在培养大学学习动力中,应首要抓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的内容则主要有人的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倾向及人际习惯。
各方面的人格教育在于获得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科学技术知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
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够认识到科技知识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世界观水平,明确学习目的。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正确的人生观是引导人们朝着祟高目标前进的行动指南,是人们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人生观不同,则人生态度不同。
大学生应当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摒弃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端正学习态度。
再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对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想法并不是健康的价值观,大学生应当提高善恶的分辨能力和选择能力,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端正学习动机,努力把所学知识贡献给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体现自身价值。
3.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阶段的学习,自学为主,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学习。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下转第199页)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分析与培养曹秀丽何培玲赵冰华(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几方面培养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力;原因;培养○高校讲坛○※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重点课题(SZ201204)。
186科技信息2013年第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例高低不一,但大致高于第二类高校。
其次,美国绝大多数选拔性高校在招生录取中采取了多元化评价标准,种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美国绝大多数选择性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在录取本科生时制定了一个综合计分系统,按照这套计分方法,西语裔、非洲裔和印第安裔的考生额外增加20分。
除了传统的优惠措施以外,一些州也采用非传统的百分比计划,也叫“X%计划”。
主要是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及福罗里达州实施。
1997年得州取消了平权措施,取而代之“百分之十计划”,即本州公立和私立高中10%的最优秀的毕业生自动升入州立大学,其他各州也相继仿效实行,如加州实行4%的计划,福罗里达州实施20%的计划。
我国高校实行全国统一的优惠政策。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招收边疆、山区、牧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分数;其他一般高等学校对上述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分数可适当放宽;对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录取,投档录取降分不超过20分。
中美高校实行的优惠政策相似比较而言,美国高校由于拥有自主招生权,在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时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决定少数民族身份在招生评估中的地位,因此在选拔少数民族考生时方法更加多元化,评估体系更加科学;而我国高校由于没有自主招生权,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选拔均采取加分政策,评估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优惠政策有时难以照顾到真正需要的少数民族考生。
除了在政府立法和学校招生这两方面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加以保障以外,在教育中两国也采取了经济干预措施。
在美国,少数民族的贫困人口高出了白人2倍多,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入学中也受到极大影响。
从1958年起,美国先后设立“国防贷学金”、“工读方案”、“教育机会助学金”、“国家担保贷学金”、“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联邦直接贷学金”和类似“工读方案”的“全国信托服务方案”等贫困学生资助计划。
以上各项资助都是“基于经济需要的资助”(financial need based aid),面向贫寒学生,资助额按申请者的经济困难程度和需要确定。
虽然这些资助并不是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但少数民族学生受益最大。
如联邦政府设立的佩尔助学金(Pell Grants)正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一种政府财政援助。
佩尔助学金每年数额高达50亿美元。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经济困难时,可以申请此项助学金。
美国政府的财政援助对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权利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我国政府也设立了“奖、贷、助、减、免、缓”的大学生资助系统,考上大学而无力筹措学费的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按时报到,入学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再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比较而言,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更多地与学业成绩挂钩,而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资助活动较少,资助金额和资助作用有限。
最后,两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教育干预措施。
美国各界发起和资助了上千项K12干预计划(K12是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系统),干预内容包括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学术充实、父母参与、个性开发和社会整合、指导、提供奖学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咨询服务和学术充实。
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招生信息和相关专业领域,学术充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课程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高校学生。
参与K12干预计划的力量包括政府、各级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和私人机构。
在我国,对教育的干预也延伸到基础教育阶段。
针对西藏、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教育落后,在内地学校开设“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据统计,2006年内地新疆高中班共录取新生近4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0%,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达到60.2%。
与美国的教育干预措施相比,我国的教育干预措施形式比较单一,渗透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干预措施比较少,发动的社会力量偏少,还未能综合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