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

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

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去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

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

一次主题为“感动”讨论会。

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

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

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把你认为最感动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起初,大家都在说电视,网络上的所见所闻,的确使人动容.中间,有个叫于梅俊小男生说:“老师,你知道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的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妈妈说那是生我的时候留下的。

我觉得好疼啊,平时我的手上划了道小口子我都会流眼泪。

妈妈的伤疤那么长,那么深。

一定痛死了,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还惹她生气,甚至不知道妈妈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觉得我不是个好孩子,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说着说着,他早已泣不成声,晶莹的泪水已滚落下来。

这时,教室鸦雀无声,我们都被感动了。

他对妈妈的真情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龄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还有一位天天挂着笑容的叫田瑞萌的小女孩,我们都以为她的生活充满阳光,没有烦恼,但是她的故事却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她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生病了。

那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只剩下一包方便面了,她和妈妈都很饿,但是妈妈却微笑着看着她吃完了。

后来,妈妈生病严重而离开了世界。

现在她时常想起那包方便面,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让给妈妈,现在再想要买给她,都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说到这里,小姑娘不能自已,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了下来。

我们都为之感动,真想对她的妈妈说:“您的女儿长大了,她真是一个好孩子。

”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

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

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

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芒”,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小活动大智慧之爱上习作踏上工作岗位,担任四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

起初,我对教学懵懵懂懂,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们解读每一篇课文,怎样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每当听到他们说:“老师,我宁愿多抄几遍课文,也不想写一篇作文。

它实在是太难了。

”我都会手足无措,作文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我一定要带领孩子们攻克难关,打败这只“拦路虎”。

自此,我设计了很多锻炼写作能力的小游戏。

起初,每天上课前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我讲我的小故事”。

在这里,同学们有的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故事,小笑话;有的讲述自己在假期和日常生活中经历的记忆深刻的事情。

从起初的一小段到最后讲的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我知道有了“说”的经验,就有了“写”的材料。

于是,“日记”开始上场了。

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字数不在多少,感情却要真实。

每天我进行批改后,都在班里逐篇讲解。

同学们或多或少的窥探欲使讲解变得格外有吸引力,要么捧腹大笑,要么点头称是,就这样无意识的收获了。

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作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还是不够动人。

于是,我又设计了新的口语游戏。

让同学们每个人写8个感兴趣的词语,这样全班就是近200个词语。

放在一个盒子中,让同学们抽取任意4个,构思成一个小故事。

同学们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着那么多新颖的创意的想法,让这个游戏趣意盎然,回味无穷。

在这其中,同学们对事件的构思和连接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小游戏中的大智慧让同学们爱上了习作,我相信,他们的习作之路将一片阳光。

来自孩子们的感动工作以来,因为离家太远。

生日的事就渐渐淡忘了,再加上工作的繁忙,也就没有了过生日的感觉。

但是,在我24岁生日的那天,孩子们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和感动,让我终身难忘。

那一天,因为临近期末考试了,孩子们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照例,我拿起书急匆匆的走向4(2)班教室,刚走到门口,一个平日里调皮的让我头疼的小男孩拦住了我:“老师,你能闭上眼睛进去吗?”我好奇的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有什么鬼花样?”看着他急切的眼神,我还是照做了。

睁开眼的一刹那,我热泪盈眶,孩子们满脸灿烂的微笑唱着“祝您生日快乐…”。

并把一个贴满照片的相册送给了我,我满心欢喜,谢谢同学们的祝福。

开始上课了,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但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当我转身想在黑板上写习题的刹那,又一个惊喜而至。

只见黑板上写着大大的“李老师生日快乐”旁边写满了同学们的祝福语。

看到我感动的笑了,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如何对得起你们灿烂无瑕的笑脸?我如何对得起你们热情如雷的掌声?我的付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那一天,我和同学们聊了很多。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语文课快要下课时,课堂气氛变得那么凝重。

原来,那是同学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也是我能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讲授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了。

细心地他们正是从学校墙上的“选民登记表”上看到了我的生日。

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原来装着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而我,是多么的幸运,能够拥有你们的爱。

回想起,我们相处的日子。

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便成了他们的语文老师。

我们一起幸福的笑过,遗憾过,也流过泪。

感谢孩子们,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拥有你们这样一群懂事的孩子,我付出再多又算得了什么?孩子们,是你们用纯真、爱心,唤起了我工作的激情和梦想!呼吸着花儿的芳香,我来到了纯净美好的你们的身边。

作为你们的老师,拥有了如花般纯洁可爱的你们,我必将拥有美好的明天和最幸福的人生!何止是为人师的我,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感动中,也感悟着这份师生情义,荡涤着灵魂,不断地丰厚感动的内涵,快乐并收获着这一属于自己的这份无价的精神财富。

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感动诞生力量,让人坚强,让人厚重,丰盈我们美好的人生。

教学故事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

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

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

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

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

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信心。

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

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

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

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

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

”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

(更何况是孩子。

)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

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语文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活动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教学小故事今天我看了<<中庸:语文教学的呼唤>>的文章,对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很有同感,所以就很想把这个故事转述给大家。

一个原本卖鱼的人很想成为诗人,写了很诗,他去找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向他请教,拿了一大叠诗稿给他看,这位诗人用了一个多小时很快看完,对这个人说:“你还是去卖鱼吧,写诗你没什么感觉。

”他听后大喜过望,“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可是每次去出版社他们退给我诗稿,总对我说回去继续努力!我老早就想听你这句话了,只有你对我最真诚。

谢谢你!”不知道老师们听过有没有受到启发?我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下:“赏识不是万能的!”无原则的赏识有可能会误人子弟。

就像故事中的卖鱼人,也许他选择把卖鱼生意经营好,做强做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他听了那些赏识、鼓励的话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回过头再想想我们的教育有时真是会走极端,小组合作大家都小组合作,大家说小组合作效果不好,就都不用;探究学习风流行时,大家都去自主探索,不论年段和实际情况……自从出现“赏识教育”,课堂里老师都是表扬,很少纠偏,好像你一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你就没有赏识他,没有平等对待学生,蹲得不够“低”,你的课堂就是传统的,你没有转变教学思想,太落伍了!我想我们还真的得反思自己:看问题是否客观?是否辩证?是否简单化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时候我们还真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观理性!教无定法,只要是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

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

教学小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阅读课,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董老师,你知道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

”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

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

”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董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稳的心态,及时去解决问题,不能遏制学生。

我的教育小故事四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是那么调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