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技术创新的概念:是从新思想(创意)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
2、技术创新概念的特点:(1)技术创新是基于技术的活动;(2)技术创新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3)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概念。
研究开发是指为了创造新的科学知识而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探索,并探寻其实际应用的创造性活动。
5、什么是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成果转化一般是指将研究开发形成的技术原型(产品样机、工艺原理及基本方法等)进行扩大试验,并投入实际应用,生产出产品推向市场或转化成成熟工艺投入应用的活动。
6、技术创新的本质:(1)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2)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3)技术创新强调研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7、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1)规律性(2)主观能动性(3)风险性(4)连续性(5)阶跃性(6)新颖性8、技术创新的类型:(1)按技术创新程度分类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改进所产生的技术创新,或者非质变性的改革与改进。
重大性创新:是指在对现有的技术轨迹和商业模式下,推出重大的新产品,或者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重大改进。
突破性创新:如果某种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新战略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收入利润,就可以将其称为突破性创新。
(2)按技术创新对象分类产品创新:是指生产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
工艺创新: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制造技术进行改善或变动的技术创新活动,又称为过程创新。
(3)按技术创新节约的资源分类: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和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
(4)按技术创新的规模及影响分类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以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市场开拓、组织及管理变革为内容的创新活动。
产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产业中不同企业技术创新结果的简单叠加,而且也是多个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机结合与扩散。
(5)按技术创新的开发程度分类: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
9、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是指在创新中不单纯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也不仅仅是封闭式的独立研发,而是在以创造市场价值为导向的整合内外资源的开放式创新中掌握自主权,并能掌握全部或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打造自主品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
10、技术创新的作用:(1)提高企业竞争能力(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促进新产业的发展(4)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11、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技术创新管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企业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而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管理。
12、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战略性(2)综合性(3)权变性(4)非程序性13、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1)技术落后(2)投入不足(3)能力不足(4)动力不足(5)观念陈旧(6)管理落后第二章1. 技术创新战略定义: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谋划,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问题。
2.技术创新战略应解决以下四大问题:应研究开发何种技术;应在哪个领域寻找技术领先覅为;技术转让的方式;技术创新合作的方式。
3.技术创新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依从性。
4.战略类型·按技术来源分类:1.自主创新战略(独立创新):技术来源自主开发特点: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开发实力;独自承担风险;独享创新成果;已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易构筑较强的技术壁垒;以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2.模仿创新战略:获取技术途径模仿特点:节省研发投资;回避风险;研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利用技术领先者开发的市场。
3.合作开发战略:出发点——节约研究开发反面的投资;缩短开发周期;进入对方占领的市场特点:优势互补、集思广益,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分摊创新成本,分散风险,打破技术和市场壁垒。
4.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技术来源技术引进·按技术竞争态势分类:1.领先创新战略:是指率先开发和引进最新技术成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一种技术创新战略。
(优势、劣势没拍到)2.跟随创新战略优势:能够发现现成的需求信号、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避免不确定性,避免需求创新失误,技术路线失误、商业模式失误带来的成本。
劣势:丧失了进入市场的先机。
·按市场竞争策略分类:1.市场最大化战略目的:追求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技术上的体现:以领先的技术抢占,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2.市场细分战略1.进攻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采取进攻态势,向同行企业的市场和技术领域发动进攻,以进入或扩大技术领域或市场阵地2.防御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防御姿态,固守本企业的技术和市场阵地特点: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不喜欢尝试风险,而重视技术创新的转移和改进;重视对顾客的技术支持和引导服务。
3.游击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往往是处于技术和市场劣势的企业,为了打破现有的技术和市场格局,推出一种新的技术以取代占统治地位的现有技术,打乱优势企业的阵脚,以求重新瓜分市场第三章1.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1)三阶段说:新思想的产生:包括综合方面的信息(市场与需求信息,科技情报等);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包括确定各种具体技术指标,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与应用:包括制造工程、工具准备、建立工厂和开拓市场等;(2)六阶段说:(1)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基础和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生产工程;试制试销;批量生产;销售及服务。
特点:自主开发模式;全面创新;重大创新;资源投入大(2)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技术选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二次创新、技术服务。
特点:二次创新模式;适用于研发力量不足情况;创造性模仿;注重消化吸收能力。
3.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一)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线性模型(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模型);交互模型;并行模型;网络模型。
(二)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A—U创新模型;工艺导向持续创新过程模型;创新过程的技术进化论。
不稳定阶段:在重大创新的引导下,企业抓住潜在需求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创新,重点在于探索产品的完善功能。
产品设计变动频繁,进入市场的产品类型、功能差异性较大,制造工艺和产业组织不稳定,工艺创新较少,企业对市场尚处于试探阶段。
在这一阶段,R&D支出较高,但经济效益往往不显著。
过渡阶段:经过大量技术和市场实践后,产品技术趋于成熟,建立起主导设计和产品标准,市场逐渐明朗;产品创新频率大大下降;企业为追求规模效益,工艺创新成为重点,创新频率迅速上升。
稳定阶段:产品和工艺技术都已成熟,市场需求稳定,产品和工艺创新频率都较低,该阶段的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为细分市场提供某些产品功能的渐进性创新。
4.技术创新计划制定的一般程序:外部环境分析(市场、顾客、竞争、技术、社会、经济、法律、政策)内部环境分析(知识、经验、资源、能力、约束、缺陷、趋势、倾向)通过以上两方面分析后进行以下分析:问题、威胁、机会、选择、时间要求、费用和收益;创新目标设计;创新的具体内容与安排;创新的组织、人员、经费安排。
5.模糊前端的内涵:产品创新过程中,在正式的和结构化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之前的活动。
6.模糊前端的基本要素:科恩的新概念开发模型中指出,模糊前端包括五个环节,分别是机会识别、机会分析、创意的产生和丰富、创意的选择以及概念和技术发展。
7.研发管理的概念:研发管理就是在研发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借助信息平台对研发进行的团队建设、流程设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活动。
8.研发管理的演化进程:第一代研发(直觉型),第二代研发(系统型),第三代研发(战略与目标型),第四代研发(创新型)。
第一代研发(直觉型):没有明显的战略目的,研发与当前的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研发活动主要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主导,企业高层不参与研发的相关决策。
研发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行为,对于研发支出采取成本控制的方式,也不期待研发成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研发部门没有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研发主题大都由技术人员自主决定,没有明确化的商业化动机。
这种不受体制内限制的研发活动也能产生惊人的成果。
9.创新成果的最终社会功能:技术的发明不能算创新,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动力,才能称得上创新;技术创新系统的最终社会功能,应当是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动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是实施创新最终的首要目标。
10.创新成果转化的一般过程:广义:——按照一般的技术创新观点,创新成果转化包括四个阶段:设想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阶段(小试、中式),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商品化阶段狭义:——后两个阶段: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商品化阶段11.创新成果转化的弊端: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12.国内外创新成果转化实践: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我国的特点(没有照片)13.我国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自主转化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转化模式;科技计划模式。
14.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概念:科学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
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5.系统运行过程:第四章1、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难度以及创新主体综合创新实力的制约,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活动的终止、撤销、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经济技术指标,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2、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1)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商业不确定性)(2)积累性(3)可控性(4)客观性(5)复杂性3、技术创新风险的类型及成因:(1)按企业内外部划分内部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外部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2)按照不同阶段划分决策阶段风险:是指从市场调研与技术预测,到项目立项与计划制定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风险。
技术阶段风险:是指项目启动并开始实施技术方案,到研发的新产品定型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风险。
生产阶段风险:是指从小批量生产到中、大批量生产这一阶段的风险,这主要是指制造质量、外购及外协件的品质低劣所带来的风险等。
市场阶段风险:是指新产品进入市场过程中的风险,如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用户偏好的改变、替代品的竞争以及产品质量的低劣等,都会造成新产品的销售困难而带来风险。
(3)按照不同层次划分战略层次:决策风险项目层次: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组织层次:组织风险、资金风险、信息管理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4、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作用:(1)依据作用——通过风险分析,确定风险报酬或风险损失,使管理者对项目方案的实施心中有数,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