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1总结

1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1总结


实际的测交实验结果
高茎 矮茎
测交后代 30
34
比例
1
1
结果与

预期相符
说 正

分离定律内容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 成对存 在 ,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注意: 测交实验是一个验证性试验,孟主要用来验证分离定律,但 测交还可用来测定某未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某个体产生 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你们认为关键要验证什么? 杂合子(Dd)是否产生了两种配子 既:D和d,且比例为1:1
请思考、讨论验证方法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演绎推理(纸上谈兵)
1、概念:测交——杂种一 代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的过程
不看书试着写出测交过程图解并预测测交实 验的结果
高茎
P
Dd ×
D


实 配子 D
3、异花传粉—花粉 (雄蕊)和雌蕊来自 不同的植物或不同花。 自花传粉(自交)—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 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上过程。
闭花传粉 ——花未开放时,已经完成受粉的过程。
4、父本和母本
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为父本。接受花 粉的植株为母本。
5、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5、人工授粉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
2、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
豌豆的结构特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 (且闭花授粉 ),结果: 自花传粉 (自交) 产生纯种;——实验结果分析容易、可靠 2、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 性状,如高茎、矮茎。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 杂交;
4、另外,豌豆易栽培,生长周期短。 5、豌豆种子多,便于收集数据。
2)兔的白毛与黑毛
(是 )
3)狗的长毛与卷毛
( 不是 )
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C )
①红葡萄与白葡萄
②黄菊花与白菊花
③黑头发与黄皮肤
④白猫与黑狗
⑤高杆水稻与矮杆水稻 ⑥黄牛与奶牛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③④⑤
面对这么多性状,如果是你该如何研究呢?是从复杂到简单? ——选择了一对相对性状(株高)的遗传实验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高茎
豌豆 配子 D
d
和矮
茎豌 豆杂
F1
Dd
×
Dd
交实
验的 配子 D
品红色(介于红 色和蓝色之间)
不能
? 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 遗传也是这样 ,双亲的遗传物 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 介于双亲之间 ;这种观点称为
融合遗传。
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
一、用豌豆做杂交试验的优点及操作方法
自学指导
●谁是遗传学之父?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易成功? ●什么是两性花和异性花?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什么是父本?什么是母本? ●人工杂交(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
d

Dd
F1
高茎
1

矮茎 dd
实际的测交实验结果:
测交后代
高茎 30
矮茎 34
d
比例
1
1
d
dd
矮茎
1
测交实验结论 :
⑴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⑵ F1产两种类型配子(D、d) ⑶ F1在形成配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 D 和d两种数量比例相等的配子。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根据假说,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1、去雄 2、套袋 3、授粉 4、套袋
6、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
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如: 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茎的高矮 等都可以称之为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类型。
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1)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 ( 不是 )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试验(一)
主要内容
体验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和 创新思维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及分离定律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问题探讨:
? 不同颜色的牡丹: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是什么颜 色?
+
? 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 ?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
杂交 互交
两个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间雌 雄配子的结合。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之
间,白花与红花之间就是杂交 ;
杂交时,父本母本相互交换。分为正 交和反交。

德 尔
P(亲本)


(高茎)
(矮茎)


性 状
F1 (子一代)

杂 讨论

(高茎)
实 1、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呢 ? 验
2、难道矮茎就这样消失了吗,还是它依然存在
只是隐藏起来了?如果这样,如何证明?
P
(♀或♂)
子二代出现 了性状分离 隐性性状 现象。
(♀或♂)
F1
显性性状
偶然 ?还是必 然?是个别现
象?还是普遍
现象 ?
F2
性状分离
787 : 277
3:1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F2代中出现的3:1的分离比不是偶然,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 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呢?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hereditary )决定 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存在的; 3、成对的遗传因子在 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 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d
D
d
分析图解 F2DD来自DdDddd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 1中的高茎Dd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常用符号:
1)父本:♂
2)母本:♀
3)亲本: P 4)杂交:× 5)自交:
6)杂种后代:F 7)杂种子一代:F1 8)杂种子二代:F2
阅读第4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正交和反交? 2、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3、什么是性状分离?
自交(自花传粉)
雌雄同体生物的自体受精。例如植物, 雌雄同花植物的自花授粉或雌雄异花的 同株授粉均为自交。
相关主题